山水画中,画石的5个基本步骤——勾、皴、擦、染、点

墨尖族专注国画内容的创作,更多国画技法、视频内容可查阅墨尖族网站!希望下面这篇“写意残荷以及藕的画法”对你有所帮助!

自古以来山石的画法无非是先勾勒,再施以皴、擦、点、染。皴法是表现各种石质纹络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向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皴法也是国画区别其他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本篇内容聊一下石的画法。

石的画法

石是山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画好山首先要先了解石、画好石。古人云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无气之石,则为顽石,犹无气之骨,则为朽骨。”

石头的分解

首先要对石有立体的认识。

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山分八面、石有三方”。“石有三方”即“石分三面”,就是指石的形体要通过石面的刻画表现出来,要表现石的体积,最少要分出三个面来刻画。复杂的石块,需要表现的面会更多。

画石一般分为勾、皴、擦、染、点五个步骤。

“勾”的说明

一般情况用硬毫秃笔勾轮廓,中锋为主兼用侧锋,藏露结合,顺逆并施。从石的头部起笔,到石脚收笔,先勾左边轮廓,再勾右边轮廓。注意要有顿挫起伏,虚实对比,或上实下虚或左实右虚,不可勾成死线。在勾轮廓的同时就可以分出大的石面,通常阳面的轮廓线较细,阴面的轮廓线较粗。轮廓线要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石面棱角明显的,用笔折顿有力;石面棱角浑圆的,用笔柔和。石面的大小、形状尽可能地避免雷同。

“皴”的说明

大的石面分出后,就要通过皴法来刻画石纹,进一步加强阴面与阳面的对比,表现出石的凹凸关系,加强石的质感和厚重感。不同的石要用不同的皴法。皴是深入刻画石面的重要步骤。

“擦”的说明

是皴的辅助手段,将笔倾倒,以笔端到笔腹轻触纸面,笔干、墨少,摩擦不见明显笔触。擦是补皴之不足,以增强石的粗糙感、重量感和阴阳关系。可以擦一遍,也可以擦多遍,要掌握好分十,以是否达到理想状态为准。

“染”的说明

待皴擦的墨迹干后,可用淡墨染石的阴面、后面,以加强明暗关系,增加润泽感和厚重感。石的阳面不染。墨染不可过深,阴面到阳面的墨色过渡要自然,也可不经过墨染,直接用色染。赭石、汁绿、花青等色,染法和墨染相同。染色要由淡而浓,一遍颜色不够深,还可以染两遍三遍,但不可过深破坏了墨的效果。

“点”的说明

染色干后再点笞,这是画石的最后一个步骤。点笞的作用,是丰富石体内容,表现石上长的青苔,加强石的厚重感和墨色对比,弥补勾皴用笔之不足。

初学画石应按照上述五个步骤进行练习,熟练以后,就可以灵活运用了。可以边勾边皴,先皴后勾,边皴边擦,边皴边染等。“法无定法”,作画程序也不是死的,要根据绘画所追求的效果来选择作画步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