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仁政 | 稻香,到乡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稻香,到乡

三等奖作品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一中学  七(6)班

祁仁政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口古井枯塘,荒草覆没,但那从井中飘出的一缕稻香,总能勾起我心中的过往。

每当秋天来临,金灿灿的稻穗褪去了青涩,将本就瘦弱的稻杆压弯了腰,一缕缕稻香四处弥漫,却好似孩子,调皮捣乱,拨撩人的心弦,不让人闻个真切,隐约迷蒙,宛若一位绝世之女“犹抱琵琶半遮面”。

农民伯伯大都喜爱这只小精灵,因为它的到来,给乡村带来了一抹生机,一份希望,一种丰收的喜悦,一份劳动的酣畅。它承载着农民伯伯晶莹的汗水,代表着辛勤劳动酿成的丰收果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年孕稻香,香的却不仅仅是花。

犹记得,当稻谷在农活秘书的帮助下脱下金铠,摇身一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时,奶奶就会将它们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一时间,稻香被藏起来了。但它却从孩子长成了一位少女,灵动,妩媚,更具诱惑力。不经意间散落的一缕青丝比漫天飘香更能勾起心中的殷切。每每闻到这乡村独有的香气,都会食欲大作,垂诞欲滴。

这时身为吃货的我就会化身小狗,高耸着鼻子四处寻觅。可是这缕青丝被秋息剪断,想要找到发源地着实不易。

躲在墙边,微微探出脑袋,只见奶奶将红米,黄豆,白莲子和着一种紫色不知名的食物 ,放在铺着一层白米的面巾中央。把面巾四角一提,对角两两一系,再用力一捏,拆开,一个鲜活的饭团就诞生了。红的,黄的,紫的,点缀着单调的白色,我称呼它为“七彩饭团”。

我耐心地等待着,口水拉成丝流到墙上却浑然未觉。一分钟,三分钟,十分钟……半小时后一个个七彩饭团堆成塔状,奶奶鼻尖上也浸出了点点汗珠,她下一刻就要去拿蒸笼了。我的视线锁定了奶奶迈出门的脚,心想∶时候到了。便轻车熟路地走进灶房,拿起一个饭团,轻咬一口。一股带着秋天气息的稻香顺着味蕾漫出全身,我禁不住闭上了双眼,只觉脑子一片空白,唯有淡淡余香萦绕唇边。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不觉间,奶奶回来了,嗔怪道∶“你这孩子,又偷吃,没蒸的饭团很涩的。”我讪讪地笑笑,却不大认同奶奶的说法。

生饭团虽涩,却香,这是蒸饭团所没有的,但又有别于稻子的香。稻子的香是青涩的,飘渺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饭团的香虽出自稻,但胜过稻。它不似青丝时断时续,而如少女被捧在手心,万千青丝凝于一身,更加真实厚重,饱含着乡土人情和人文风俗,给人以全身心的愉悦。淡淡涩味并不稚嫩,反而蕴着秋之沉稳,含而不发,兼收并蓄,正如同奶奶和乡民们一般质朴,纯粹。

如今,虽然我再也见不到奶奶了,但那口枯井里的稻香永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幼苗,分蘖,抽穗,结实,再到稻香,每个阶段都沐浴着汗水。勤劳的乡民们用汗水成就稻香,又将稻香藏进美食。

与其说品尝美食,不如说是品味这辛勤汗水酿成的浓浓稻香,将这秋息融入自己的心跳,自己的血液。当心跳与秋天劳动的脉搏一致,血液与万村千味的稻香归一时,橙黄橘绿,稻香——到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