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个群高效协作,腾讯内部是怎么工作的?

《新商业进化论》第179篇
文&责编 | 初一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第 5620 篇深度好文:3888 字 | 5 分钟阅读
 
腾讯内部有多少个工作群?
4月27日,在北京举办的数字化管理高峰论坛上,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透露了一个数字:在腾讯内部使用的办公软件企业微信上,每天有30多万个群在高速地讨论和传递信息。
腾讯的一个个明星产品,最初的想法可能都诞生于一个个内部沟通群中。
“想不到腾讯的工作方法和我们一样。”有参与数字化管理高峰论坛的观众有些震惊。
这既是腾讯这家市值数万亿公司的协作方式,也是当下很多中国企业的工作现状。
这种协作方法优势在哪里?
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它对大多数企业的帮助在哪里?
理清这些问题,也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企业适合怎样的协作方法。

一、全球都在面临

新一轮工作方式的升级

其实,这样的工作方法不只是中国特色。
去年12月,美国CRM软件巨头Salesforce以277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办公协作软件Slack,后者是一个非常受新创公司欢迎的企业聊天/沟通软件。
Slack的最大特色,是它的聊天群组功能,以及大规模的第三方工具整合。
企业成员在聊天的同时,可以便捷地使用各种办公工具,实现办公数字化和高效协作。
这样的做法还掀起了一股潮流,硅谷的诸多科技公司不再主要通过邮件协作,而是通过群聊使项目迭代的速度更快。
不管是市值1600亿美元的电商软件开发商Shopify,还是Uber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亦或是独立的设计师工作室,都是Slack的客户。
投资了小米、小红书、Airbnb等明星公司的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也是Slack的投资人。
他曾经阐述过自己投资的理由:“选择Slack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看到了微信的发展,并相信如果在企业通讯上也有同样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一定会流行起来。”
当然,对于专业的工作沟通来说,像企业微信这样可以方便地直接联系到不同架构内的同事,并接入在线文档、会议、网盘等服务的专业工具,对当下都在转型数字化的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协作?

最近,OKR工作法开始被一些初创公司注意到,并开始尝试使用。
和以消息驱动、通讯为过程的协作方法一样,OKR工作法也是诞生于数字时代,通过在线工具实现企业内部协作的工作方式。
OKR工作法最初由英特尔公司制定,并由谷歌发扬光大,现在,一些中国科技公司也开始尝试该工作法。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全称“目标和关键成果”,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落到具体的载体上,OKR工作法体现在一个个可协作编辑的在线文档中,每个人不停地同步自己的状态,最终逼近公司的关键目标。
但是,在使用OKR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第一,目标通常以季度为单位来制定,如果“关键目标”选择有误,会浪费团队时间。
第二,文档写作对抽象表达能力有更高要求。
与文档驱动相比,消息驱动更符合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使用习惯。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直接拉群协作,可以让新的想法更快地被讨论、执行,并结合用户反馈、数据等进行快速迭代。
对企业员工或团队成员来说,“拉群聊”,可以减少信息在多个层级中传递造成了效率低下,以及信息失真的问题,聊天记录转发等功能,也确保了入群的新成员能够快速了解背景,融入项目中。
对于一个新功能的上线,或既有功能点的改进,亦或是一个大的项目,都可以通过各种群实现协作,工作过程由群消息驱动,以成员间的通讯为过程,实现敏捷协作。
这也是非常多中国企业工作的现状。
执行结果又反馈到这个群中。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反馈、再迭代,通常以“小时”计。
而且,当下企业对于连接和效率的追求,不仅反应在内部协作中,更需要对于上游供应链和下游消费者的连接、互动和反馈。
这时候,企业更需要连接力。

三、“连接力”是什么?

连接力是什么?
这种以消息驱动、以通讯为纽带的沟通方式,将企业内部与外部快速组织起来的方法,被称为连接力。
在数字化管理高峰论坛上,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进一步阐述了“连接力”的丰富涵义:连接成员,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一家企业的顾客,上下游供应链的企业被高效连接的能力,都可纳入连接力的范畴。
这是一件颇具想象力的事,一个企业的数字化办公系统,如果能把内部员工,以及外部有关系的组织、系统及其中的人连接起来,会带来巨大的价值重构的机会。
1.加快内部协作
内部协作的主要需求是信息的实时和同源,以此来打破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损耗和混乱。
作为一个通讯工具,企业微信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不仅天然具有实时高效的特点,而且还提供完善的工具包,帮助企业便捷处理业务。
企业还可以开发很多微信小程序来使用:企业微信可以与微信消息互通,将小程序发给微信客户使用;也可以把小程序配置到工作台,给员工内部办公使用。
飞鹤的管理者认为:内部的业务系统,就是将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固化到系统中的一个过程,业务系统也是内部各部门之间配合沟通的一个机制。我觉得业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沟通机制。
2.连接上游供应商
对于连接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生产端,如何跟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实现更好数据互通。
对于企业来说,上游供应链关系着产品质量,打通上下游一直是企业的梦想,但是企业间的数据滞后、连接阻隔、信任成本,都是巨大阻隔。
如何实现供应链的连接?一方面需要上下游伙伴都具有系统的连接能力,一方面还需要开放的合作态度。
比如,对于飞鹤来说,出于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他们一直试图打通上游。
按照飞鹤的说法:“不但要管到供应商,可能要管到供应商的供应商。”
为此,飞鹤花大量时间梳理上下游间的物流、采购、计划、生产等相关流程,在梳理和重建业务的过程中,将全部业务流程的触点全面数字化。
通过这种从供应链到生产端的数据化,运用大数据能力,分析中间过程,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微信的沟通能力,不仅让企业突破自己的数字边界,还让不同的企业结成紧密的共生型生态圈,构建起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依存生态。
3.连接消费者
德鲁克很早就提醒我们“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留住顾客。”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信息是:消费者在哪儿?
微信是最容易触达消费者,最容易和消费者产生数据交互的工具。
这里的数据交互不仅是沟通,还有消费过程中的一些消费行为,比如扫码、积分等等。
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认为:“当企业微信延伸到外部的时候,会产生更大价值。后续新的变化将基于理念 —— 让每个企业员工都成为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而且认证的。”
为此,在2019年12月,企业微信3.0版本上线,释放客户联系、客户群以及客户朋友圈三大能力内测。
企业成员可发布专业内容到客户朋友圈,帮助客户理解产品信息。
还可与客户进行评论互动,为企业专业服务提供了更高效的“二次触达”工具。
比如对于零售业来说,如何利用经销商管理和前端的导购系统,将前端的业务状况和业务数据在内部有效流转,成为提高销售额的关键。
连接和管理外部客户,正是企业微信这样以通讯为基础的企业软件的强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