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家秦重三先生和他的站桩气功
秦重三先生,原名秦勇勤,天津秦庄子人,生于1886年,逝于1972年,享年86岁。他年轻时就喜欢练气功,打拳,曾向武术家王力泉先生学过太极拳。 他又喜欢意拳,常与意拳家王芗斋先生相切磋,交谊甚笃。但他认为他在汉口向一位气功、拳术都精通的道士所学的少林武功,得益最大,并终于在此功基础上创立了闻名国内外的一派站柱气功,用在医疗保健上,盛行一时,曾为众多人摆脱了病苦,增强了健康。
他创立的站桩气功,又叫周天功法。在功法实践中,我感到他的“三圆式周天功”有其独到的特点。其练法分6个阶段,练功过程较长, 约为二年半许,但实际活动时,则不必如此拘泥,只要三、四个月,即可完成“小周天功” 。关键在于要把重点放在第一步的长出气上和第二步的潜呼吸上。前者练功时间为一个月,后者为三个月。
第一步是筑基功。练功时,必须认真做到松静自然,呼吸自然,可含笑闭目,也可平视茫芒,足尖内扣(如树根扎地),意守玄关(意守要虚灵,头有顶悬凌空之妙),恍若翠松屹立;亦可置身遊船,随波飘荡万里去,或者飘凌太空,起落悠然任自适。这种心旷神怡的天行境界,对于养心、养气、养神领有功效。
第二步则是以丹田为中心的潜呼吸功法,即小周天功法。秦老师强调,此步功法最为重要。在练功实践中,秦老师常将此功法分为下述3个小步骤(或小阶段)进行。
1,虚守丹田- 这是气功中的重要功夫。它能“练精化气,消除百病”。秦老师说,它是“调心的重要方法”。
如何守呢?秦老从实践中体会到“意守丹田”(脐下三寸),既要着意于“守”,又要着意于“虚”。“守”就是指练功时思想要 “意守丹田”,这有利于排除杂念而入静,但要避免过度意想,过度集中,即过度吃力,以至发生偏差,如昏眩,入睡,心闷,头胀等。在意守时,不要意想“丹田”为一实在的具体东西,只改微地想它是一种模模糊糊、似有似能集聚,充实,形成气团或热团,使身体出现舒适和妙趣横生的感觉。
2.虚听丹田——“虚守丹田”到一定时期后(15天许》,即可感到丹田气息(或气流,或气团)在鼓缩,游动。此时即可“虚”听其鼓起、收缩、游动之状,渐渐地,又“虚虚地”体会呼气时小腹鼓起、 “气贯丹田”的情况和吸气时小腹鼓缩的情况。小腹鼓缩,务须自然,呼吸要自然,意念要微,听觉要轻,慢慢做到呼吸绵绵,若存若亡,并以听觉或感觉体会这种境界,由大而小,由小而微,由微而静,由静而虚,此即所谓虚听丹田之功。
3.虚领气息——上述“虚听丹田”功法,时间可较长些(30多天),以便为虚领气息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虚领气息,为小周天功法,是打通经络、畅通气血、根治疾病、健身益寿的重要功法,是“三圆式周天功法”中的关键功法。在行功过程中,秦老师主张“以意领气”,我以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虚听气息”阶段,待真气能够“绵绵若存”, “自然游动”之后,我便根据泰老师指点的“意与气合”的道理,用意念引导真气沿任怪二脉上升下降。具体做法是,先让真气下行至会阴《同时提肛或收提会阴),再用意念“虚引”至命门,再“虚引”至夹脊、玉枕,再 “虚引至百会。此时可用目反观百会(眼珠随意向上翻转)真气即可沿玄关而虚引至喉头,至心窝,继而气贯丹田(即引气归元)。行功意领时,意念要轻,要微,要虚,切不可着意用力,气息要自然,顺畅,细匀,缤绵。我的体会是,只要心气平和,无恐无畏,不急不躁,即可完成小周天的真气运行。久之,功夫到一定程度时,则可去掉“意领”,改为“虛守丹田” ,真气即将随着小腹的凹凸和呼吸的节奏在体内绵绵环行。秦老师说“此为潜气内行”,久之即可臻于“虚无” 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