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顾留馨先生
怀念武术理论家共产党员顾留馨(三)
按:顾留馨是老革命、著名武术家,他为新中国的武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武术史上一块丰碑。在建党百年的喜庆时刻,我们怀念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下面是美籍华人吴大业的回忆文章。
回忆顾留馨先生
(美)吴大业
几乎没有人象顾留馨那样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兴旺作出如此卓越的贡献。1990年6月17日,他在上海去世。他的逝世是武术界巨大的损失。
顾留馨生于1908年,从他11岁开始学习多种武术。1927年,他19岁,开始师从于杨澄甫的两位高足陈微明和武汇川学习杨式太极拳,当杨澄甫、杨少侯从北平南下时,又请益于“拳架”、“推手”。由于受到杨氏兄弟高超武功的影响,他开始致力于太极拳。1957年,他向陈发科学习陈式太极拳,他对吴式和郝式太极拳也相当熟悉。几十年来,他坚持每天清晨5点起床练习太极拳。
1957年,中国政府派他到越南向胡志明传授太极拳。1958年,回上海负责武术训练工作,他聘请名师传授13种武术,包括太极拳、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等等。从1958年开始,许多中国政府高级官员都向他学习太极拳。他多次应邀东渡日本教授太极拳。
当政府委托他主编一本综合五种中国太极拳的书时,他认为这个计划不太切合实际,但他服从组织决定。根据他的推荐,并帮助和指导,五式太极拳都已编写成稿,但由于北京某些人的阻挠,只得分成五本单行本出版。它们分别是:
《孙式太极拳》 1957年,由孙式太极拳创立者孙福全的女儿孙剑云编写;
《吴(吴鉴泉)式太极拳》1958年,由吴式太极拳创立者的学生徐致一编写;
《杨式太极拳》由杨澄甫的孙外甥傅钟文编写;
《武(武禹襄)式太极拳》1963年由郝为真的孙子郝少如编写;
《陈式太极拳》由陈发科的两名学生沈家桢、顾留馨编写。
这些作者都是经过仔细挑选,又作了巨大努力进行协调与编写,五本书都以高质量和极其相似的风格出版了。顾留馨坚持在书中登载这些武林名宿的照片,而不用作者的照片。
顾留馨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太极拳,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是他写的一些书,除此之外,他还在杂志上和其他人的书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唐豪和顾留馨 《太极拳研究》 1964年 唐豪去世后由顾留馨完成;
顾留馨 《怎样练习太极拳》 1974年
顾留馨 《太极拳术(杨式)》 1982年
顾留馨 《炮捶——陈式太极拳第二路》 1983年
顾留馨的贡献还包括他解决许多太极拳历史上的关于太极拳名著和其它学术观点的争议。例如,由于不同渠道出版的著作都有不同之处,歧义较多,他收录、发表李亦畬(1833--1892年)手抄本的影印本。这是李亦畬的一个舅舅在一家盐店里发现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而李的另一个舅舅武禹襄(1812--1880年)撰写了两篇文章,也被认为是经典著作,这些重现在所有的书中。武禹襄是李亦畬的老师,并把他所有的手稿都传给了李亦畬,因此李亦畬手抄本就成了最正宗的,因而引起了学术研究与争论,顾留馨为解释《太极拳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顾留馨坚持把他的知识传授给所有愿意听的人,我从未见过他本人,但不仅受益于他的各种出版物,还从与他的通信中得益匪浅。他对我在研究太极拳道路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严谨治学,虚怀若谷,他探寻所有来源,发掘每个角落,深入细节,瞄准事实。例如,他曾混淆了两位同名陈王廷的太极拳师,于是他分别在杂志上和后来的书上说明了这个错误,详细介绍了两位的不同背景,使读者不再受他原来错误的影响。当我在《陈式太极拳》的主要作者沈家桢去世后,对书中“缠丝劲”提出异议时,顾留馨能承认其中的错误(注:这里吴先生的回忆有误,顾留馨承认失误的是关于他引用了陈王庭的一段历史,顾先生错将陈王庭当作陈王廷,因而造成了失误,他公开登报声明作了纠正。但顾先生从不认为“缠丝劲”的观点有什么错,相反他坚持“缠丝劲”是驳不倒的,因而使围攻“缠丝劲”的大辩论只得草草收场)。
大部分太极拳专家并没有认识到杨澄甫晚年的重大变化,甚至很多人认为没有变化。我向顾留馨指出杨师某些影响功力平衡和应用的前后不同,但因我从未见过杨澄甫本人而不敢确信,顾留馨鼓励我写出这些观点,这显示了他的虚心、客观,渴求新观念。当详细的稿件给他看了以后,文章在台湾和大陆都发表了,杨澄甫的第三个儿子杨振铎和其他一些高级专家,都对文章中所指出的事实和我判断:杨澄甫的变化是一个提高的理由,表示完全赞同。
他为提高太极拳所作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没有使他始终顺利。1956年,国家体委在没有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情况下,出版了名为《简化太极拳》的挂图。顾留馨虽然没有被要求修改,但他尽他最大的能力改进这套拳的练习方法,他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另一版本的书(注:《怎样练习简化太极拳》),共44页正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它包括了许多良好的技巧,缠、抱劲和内劲的运转等,得到专家和群众的好评,可惜体委武术科个别人不认同这个改进,禁停了上海版书的发行。
1990年4月,在《太极》的一篇报道中,张路平(译名)报道:简化太极拳是由一位专攻形意拳而不是太极拳的官员设计的。张路平(译名)指出:“如果一个学生一开始就学简化太极拳,那他很难有真正的进展,他会碰到一堵墙而停止前进,从开始就正确学习要比到最后被迫另起炉灶要好得多。”
当时正是“大跃进”的年代,出现了许多光有热情却违背自然科学的蠢事,简化太极拳的被强加给大众,“大跃进”的挫折,并没有让简化太极拳也能从中吸取教训,认真去总结教训,修改完善,相反在同一错误的概念和原则下,又增加了48 和88 式太极拳。在此期间,不少提出意见的高级专家却饱受磨难。
在1990 年8月《太极》的里一篇报导中,杨振铎说:人们并不满意简化太极拳,“开始认识到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价值,并希望拥有真正的传统武术。”杨先生说政府准备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新的套路,来替代简化太极拳、48和88式太极拳,这标志着国家体委已开始认识到它们的缺点。若没有简化太极拳这段小插曲,或者早一些认识这一缺陷,千百万人民就会节省他们在这上面浪费的几十年时间,可早日学到真正的太极拳。若政府从一开始让传统各派武术百花齐放,那么这些传统武术就理所当然会更好些。
随着近来来中国大陆开放政策,和人们对真实事物的向往,太极拳将获得新生而进一步向前发展,也会使体委了解太极拳的本质不是依赖于它的外部架式动作,而是靠内部形态,它包括一个人整个柔韧力的运用和内力的运作,这一高水平的太极拳需要通过几代人的实践、练习和提高,而不是靠创立新的派别。根据开放政策,应该鼓励各门武术百花齐放自己提高,一代一代人加倍努力研究和实践,使武术进一步发展。
因此,顾留馨这位受到各门派尊重,最合格的太极拳运动倡导者,他的逝世是全体太极拳师生的巨大损失。
( 译自美国《太极》月刊)
附:吴大业本文的剪报
按:本文是吴大业先生在得知顾留馨逝世消息后,撰写的纪念文章,发表在当年美国《太极》上,由陈俊彦剪报送于顾家,顾家请金逸先生翻译。陈俊彦在剪报时没有记录下该期《太极》发表的日期,因此,只能推断是在1990年6 月17 日之后的数月中发表。
吴大业先生旅居海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爱好太极拳,研究太极拳,于是与顾留馨有了书信往来,相知相识。俗话说旁观者清,他身居住海外,不属于任何武术宗派,因此他对顾留馨先生的评价,不受国内某些不良情绪的影响,比较客观公正。他的书信、文章是珍贵的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