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林婉烨:考研热的表现及成因
一、考研热的数据表现:报考人数、增长率与报录比
什么是考研热?
考研热的字面释义是考研成了一种风气。而在学术上,尚无明确的定义。“考研热”一词,最早在1992年,就有学者指出,在大学校园里逐渐出现以报考研究生为标志的“学习热”,而当时的相关数据是,某一所高校报名人数约达一千人。1994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达11万。而近几年,特别是2020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创历史新高。因此,只根据报考人数的具体数量大小无法直接判断是否为考研热。在本文中,综合报考人数、报考人数增长率和“报录比”三个数据判断。从2015年到2019年,除2015年较2014年报名人数减少,报名增长率为负;其余四年,报名增长率皆大于10%,报名人数逐年激增,而录取人数也有所增加,报录比稳定在(除2019年尚无数据)3:1左右。显而易见,近年来,考研热的热度不减,反而越来越热。
近年来,为什么考研热会越来越热?
二、在职研究生的合并招考:始于2017年的统筹管理
2017年教育部发布《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从2017年开始,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进行统一考试。更多的在职人员成了往届考生,加入考研大军。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在报考人数里,应届考生(131万)和往届考生(107万)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
三、应届考生的数量递增:溢出效应下的水涨船高
我国在1999年开始逐年加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在2002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而到了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已达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反映的是18~22岁这一年龄段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的增长。这也反映了越来越多适龄的青年能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最直接的数据就是高考录取人数从2000年的221万到2019年的820万人。这也使得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2020年大学毕业生达874万。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必然影响考研的应届考生数量增加。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学历主义名校情结的恶性循环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具有本科生学历的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而根据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本科毕业生会更倾向于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去获得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升迁机会多的工作岗位;而不愿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这可能使得一级劳动力市场内部竞争加剧,而二级劳动力市场无人问津。雇主根据应聘者的学历等教育信号进行筛选和选择,而当一个岗位的应聘者人数增加,竞争加剧,具有更高含金量的应聘者更容易胜出,并逐渐发展成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学历作为第一道门槛。而本科生的学历随着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人数增多,就业竞争力逐渐下降。因此,有许多考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选择加入考研的队伍。
而相对来说,“名牌大学”的本科学历比普通大学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对于很多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想通过考研给自己去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