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院乡:淮南城市遗迹的芬芳

史院乡,隶属于淮南市田家庵区,位于该区的西南方。她毗邻瓦埠湖畔,夏日荷花和芡实菱藕,是她一路行走释放的体香。

目前,她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乡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过去,这里舟楫樯动,曾有过一段贵为淮南城市源头的时光。今天,我想走一走时间的老路,用温情的回忆去和鸣银鱼甩尾发出的暖响。

史院之行,我的首站落在红池广场。写到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史院乡名称的来历。“史院”是“私盐”的误读。晚清时期,清廷统治薄弱。因为这里地处偏僻,又紧邻瓦埠湖,可以通达淮河,进而抵达当年的盐运中心扬州,所以成为私盐贩运的重要集散地。“私盐集”由此叫响。

在当今的史院土话里,有时候还能够听到“私盐集”的发音。如果你追问一句,请问您刚才说的什么?史院人会害羞地手足无措。当需要他口齿清楚,一字一顿地吐出刚才所说的那句话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发音“史院”还是“私盐”。他只知道祖辈就是这么发音的,他可能更不知道“红池”是怎么一回事。

红池广场的“红池”是因为当年的盐运工人淘洗食盐,把池水洗红了,故而得名。“广场”两个字告诉我们,沧海桑田,这里不再水波荡漾,已经成为一座供史院乡群众健康活动的广场。

世事变迁,解放前,史院乡隶属寿县,在当时被称作寿州东乡。我第一次接触“寿州东乡”这个名称,是在行文《钱都督府:不一样的心理需求》那篇文章的时候。当时,我查阅的资料显示,钱都督是寿县东乡人。

今天,我在史院村范店自然庄采风的时候,再一次听老人说到了寿州东乡。心中感触万端,在那落寞的寿庐古道上,似乎瞬间溢满了记忆的芬芳。

什么叫做“店”?“店”就是出售商品的铺子,提供住宿的场所。史院村的范店自然庄,在当年真的是车来车往,可谓非同凡响。这个“当年”距今到底有多远?老人说有几千年了!我说您知道唐朝距今有多少年了吗?他看看我,我说大约1300年。他不再做声。据官方资料显示,明清两朝,这里已经万家灯火,日夜笙歌。但是,我认为那段话有溢美的成分,可信性不高。据我所判,“当年”可能是在清朝的嘉庆与道光年间。

嘉庆和道光年间,内忧外患开始不断,皇威日落,上层统治不力,民间行为抬头。地处寿庐驿道上的范店,依托私盐集散,有悲苦人群的愁容,有坐贾行商的慵懒,有护送货物的镖局,有灯火明灭的客栈。我何以得出如此结论?因为那七十二口古井,还零星地遗落在记忆的湖畔。

来到范店自然庄,一定要看一看遗存的古井。老人说这口七十二沟琉璃井很深,他把远处的一座房屋指给我看,示意我井深有那么长。他说圈井用的是一头大一头小的青砖。如果他所言真实,由此可以侧面见证这里的当年,真的是车马粼粼,人声不断。因为,只有那么多的人马饮用水需求,才会产生这么多的古井。

老人把井盖上的遮挡物挪开,我伸头观察了一下古井内壁。我发现上层圈井用的青砖是碎砖,这些碎砖印制有花纹,与瓦埠古镇和隐贤古镇的碎砖如出一撤。这很容易理解,这些印制有花纹的碎砖,多是墓葬、祠堂的用砖。道光年间,物质匮乏,统治混乱,加之寿州古文化发达,墓葬群很多,这些碎砖,便散落到了瓦埠湖畔等水运可达之处。

我回头询问老人,您确定圈井用的是一头大一头小的那种特制的青砖吗?他说千真万确。在1964年淘井的时候,他亲眼见过那种大砖,就在井水下面,砖壁上还长满了一个又一个琉璃,有这么大!老人用手掐给我看,估计有农村家庭使用的锅盖那么大。他说,当年的圈井石是特制的一块完整的石头。现在的这块是后来用磨盘改造的。因为井深,桶重,井圈周围被绳子勒出了一道道沟痕,有七十二条……我的判断是,这“七十二”应该是虚指,在强调数量之多,类同于“七十二水通正阳”一句话中的“七十二”。

不过,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史院村的范店自然庄,的确因为当年的特殊时局而有过一场持续近百年的繁华时光。如果有人问外出的范店人,你来自何方?范店人会自豪的反问:车往桥,龙王庙,七十二沟你可到?由此可见,范店的地标性事物很多。这些都是一时繁华的产物。

范店本来是史院的中心,据说由于杨五瞎子闹店,史院集便移到了现在的位置。范店便逐渐式微。

离开范店自然庄的时候,我被一阵阵豆腐的香味吸引去了目光。在这条清寂的寿庐古道上,坐落着一家传统的豆制品作坊。这户尹氏人家热情好客,邀请我品尝了一碗刚出锅的豆腐脑。寿州不愧是豆腐的发源地,连远在东乡的范店,也能够让美味在过客的唇齿间留香……

在距离范店几公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堆,名字叫做“陈世辈”,据说是程咬金的墓。我说,那怎么用的是耳东陈呢?后来,陪同的乡党委委员陈丽发给我一段资料。这段资料来自《长丰县志》。因为1965年,史院公社划给了长丰县管辖,所以,关于陈世辈的记录出现在了《长丰县志》中。

县志说,这是明朝右军都督陈挥的墓。明朝以武力立国,武官的级别很高。洪武年间,右军都督官至正一品。到了永乐年间,都督府官员仅仅是虚衔。因为这是世袭的品阶名称,直到明清之际,才被陆续废止。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陈挥与郑成功是同时期的人,两人关系较好。这意味着陈挥葬于明末清初。距今约300多年历史。墓室曾出土过金盔,凤冠等物品。因此,关于陈世辈的传说多与黄金有关。

据说早年间,陈世辈里居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为人乐善好施。距离陈世辈仅一涧之隔的东下郢孜的人前去借碗,婆婆便借给他金碗银筷。那人见财起意,到了年关也不归还。婆婆讨要无果,便生气的说,你好借不好还,八辈子都会秃顶。巧合的是,以前的东下郢孜真的一代一代出过许多秃顶的人。

当然,这是传说而已,连居住在陈世辈附近的七旬老人也笑着说,不足信。我也认为此传说不足为信。但是,不能以此否定它呈现的历史信息:在清末那个时代,生产凋敝,物质匮乏,否则还用去借吗?那个时候,盗墓疯狂,前文说的“金盔,凤冠”就落入不明之手。百姓的卫生及医疗条件很差,头上长满虱子,奇痒难忍,抓挠的结果是皮肤溃烂,直至损坏毛囊,变成秃顶。而且黄水疮传染,其结果可想而知。尽管关于陈世辈的传说有几个版本,其要义都是不能垂涎财富,要诚实守信,弃恶从善,否则会遭报应。

冬天的陈世辈是孤寂的吗?远远的望去,那里树木林立,还能看到一堆封土。旁边的水田里,扎起了一座座塑料大棚,这已远非我两年前造访时所看到的景象。短短两年的时光,扶贫攻坚的战役就让史院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眼前的水田里,农民在翻耕着土地。尽管发动机轰隆隆的响个不停,但是并没有驱赶走那成群的喜鹊。喜鹊们围绕着旋耕机起起落落,在新翻的土壤里寻觅着蚯蚓。

水田与住家之间是一口大大的水塘。既然是变化,它就会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现在的水塘已被开挖疏浚了,估计是为了多蓄水,以确保塑料大棚的灌溉吧。事物只要有价值,早晚都会进入被关注和启用的视线。

水塘这边的村落是史院乡涧坝村的一个自然庄。小小的庄子空壳了。但是不影响它在房前屋后栽满菜蔬,环绕着菊香。留守的老人坐在椅子上诉说时光。他们微笑注视着我的到来和离去,一直把史院人的热情和淳朴写在皱纹道道的脸上……

若想深情地嗅一嗅史院乡遗留的城市芬芳,就要去看看尹祠村的姚圩自然庄。因为在姚圩自然庄的老宅地上,有三株橡壳古树可以让人产生一些联想。我和你的故事都将诞生于这里,还带着长埋水下的兵刃的寒光。

2003年,紧邻瓦埠湖的史院乡遭遇特大洪水的侵害,大批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惨重。2004年,史院乡划归淮南市田家庵区管辖。该乡抢抓机遇,实施了保庄圩建设和移民迁建两大旨在改变湾区贫穷面貌的民心工程,1265户灾民移居到安全区内。所以,我今天跨过保庄圩进入湾区,来到的是姚圩自然庄的故地。

还没有靠近橡壳树,就可以远远地看到那一百多年树龄的古树,它的巨大树冠四下发枝。走近之后,你会发现有一道水沟拦在了面前,让你无法靠近。这道水沟不是天然长长或者自然弯曲的那种,而是人为开挖的一个正方形。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咸丰年间特有的江淮圩寨的遗迹。

清朝咸丰年间,江淮大地陷入多事之秋。江南有太平天国起义军,淮北有捻军势力,凤台县是残忍的团练苗沛霖在活动,盘踞在寿州城内的是清朝力量。

在1856年前后的咸丰皇帝时期,官与匪在百姓之间拉锯着,为了免受侵扰,以确保本土平安。江淮之间的一些村庄,开始着手挖掘护庄的沟渠,同时垫高庄台,于是成千上万座江淮圩寨纷纷冒出。在如此偏僻的瓦埠湖畔都出现了这种圩寨,可见当年的社会动荡到了何种程度。不过,也可以反过来证明,私盐的贩运,让史院乡一带异常热闹,村庄的安全保卫工作需要加强。

我眼前的姚圩故地就是典型的圩寨类型。古树下的沟渠,相当于“护城河”。落后的农村没有条件建设城墙和望楼,但是,智慧的人们沿着沟渠栽种了一棵棵树木,既可以用来护堤,在荒年的时候,还可以用橡子磨面充饥。

为了进入圩寨,我沿着沟渠绕行了一段距离。几只喜鹊在我的头顶飞来飞去,扑棱棱的声响打破了冬日的宁静。一百多年的时光就这样转瞬即逝了。我俩的故事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端详,镜子里已经换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模样。

慢走史院乡,冬日用清寂诠释着城市遗迹带来的芬芳。一个地方的发展,总是紧紧合拍于时代的步伐。当年依水而建,码头众多的史院,尽管已经消逝了相继的舟车,但是,岁月悠悠,民俗和旧迹依然浅浅地流淌在时间之河。在历史的天空中,依稀可辨的是那书写私盐漕运的笔墨。

《史院乡:城市记忆的芬芳》   2017.12.3

作者:崔小红,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田家庵区政协委员

(0)

相关推荐

  • 【林氏字辈】1924-浙江温州泰顺柳峰乡梧村村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林氏字辈】1922-浙江温州泰顺南院乡管禄底村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林氏字辈】1190-安徽合肥长丰义井乡杨店村(更新)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正宁县:琴宅村隆重举行祭祀文昌帝君活动

    2月9日(农历二月初三),地处寺村塬中心地带的琴宅村一时里锣鼓喧天,村民们纷纷向村南的文昌阁聚拢,绣出比春节更为激情的热闹场面,每年一届 的"文昌帝君祭拜庆典活动"在午时点燃香烛.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 洛阳市嵩县九店乡石场村

    2018年7月1日,河南洛阳嵩县九店乡石场村,现今,更多的被称为石头部落.这是一座用石头堆砌的王国,荒蛮质朴.原始自然.石径.石院.石屋.石桌.石凳.石磨--慢慢的走进,轻轻的触摸,这个遗落的石头世界 ...

  • 唐朝之后严格的盐务管控

    唐朝沿袭隋制,早期的君主励精图治,并将前朝一些好的举措发扬光大,在历史上赢得了巨大荣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接踵而至,然而,唐朝的税赋显然比隋朝要高.唐朝国运转折点为安史之乱,在平乱过程中,从隋朝开皇 ...

  • 史院乡:发展路上的畅想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尽管自十八大以来,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由于存在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的相对不足,以及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等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的再增长还是面临着挑战.因此,2017年 ...

  • 金星发现城市遗迹,人类文明可能是从金星迁过来的?

    金星发现城市遗迹,人类文明可能是从金星迁过来的?

  • 七律·飞跃繁华穆院乡 陈楚老师 画家雅正

    七律·飞跃繁华穆院乡 陈楚老师 画家雅正 文/大中华 2021-3-22 腾跃繁华穆院乡,社区建设沐阳光. 村庄楼阁新兴旺,农企园林异卉场. 更爱春风多改革,唤醒壮志奋图强. 飞机铁道乘高铁,货运交通 ...

  • 五律.王院乡百丈岩

    稽山雄势起,瀑布跌千寻. 雾水迷虚谷,烟霞秀蔚林. 争流虹霓影,出岫吼雷音. 夺路东奔去,方酬众眷歆.

  • 冥王星城市遗迹真相揭秘 大坑形成原因与陨石有关

    人类发现冥王星的时间并不多长,这个冥王星经历的变化也是很多的,从进入九大行星又从九大行星出来,冥王星和地球的距离也是比较远的,人类想探究冥王星也是很难的,最近的研究中发现了冥王星有城市的遗迹,那到底是 ...

  • 【茶香满院】茶院乡盛开休闲福地

    茶院乡的四季美 冬季,有雪的日子,许家山石头村俨然就是一个幽雅恬静的童话世界,那田园的清香与白雪的冰香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纯洁又美好. 阳春,满山的茶花香后,一层层新绿的茶叶冒出尖尖的嫩芽. 初夏,满 ...

  • 【林氏字辈】1954-浙江温州泰顺南院乡彭畲村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粉碎阿波罗20号登月骗局:月背巨型飞船、城市遗迹和三眼外星人

    粉碎阿波罗20号登月骗局:月背巨型飞船、城市遗迹和三眼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