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45:柳宗元•箕子碑

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曾官太师,因封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箕子屡谏不听,无奈披头佯狂为奴,为纣王投于狱中。周武王灭纣后,箕子获释,武王曾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治理国家,箕子遂以《洪范九畴》传武王。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箕子朝鲜"。

孔子《论语·微子》中曰:"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nàn),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jī)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1、大人:指有大德之人; 2、正蒙难:指坚守正道,不惜遭难; 3、法授圣:把礼法传授给圣明之君;如武王向箕子问询天道时,箕子以《洪范》陈之; 4、化及民:施教化于人民;及:到;如箕子到朝鲜,教其民礼义田蚕,颇有可观; 5、殷勤:情意恳切;此指六经中保留了箕子言行的记载。

当纣之时,大道(bèi)天威之动不能,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yù)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1、悖乱:悖逆混乱; 2、天威之动: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反常的自然现象是因天怒引起; 3、戒:鉴戒; 4、“进死”句:比干是纣王的叔父,冒死进谏,被纣王剖心而死,谓冒死进谏,虽可算得仁,但却无益于社稷;并命:效命,拼命; 5、“委身”句:指微子事;微子名启,纣王的庶兄,因数谏纣王不听,便离开了殷朝,武王灭纣,称臣于周,后被成王封于商之旧都商丘,建立宋国,为宋国始祖;委身:以身事人,指微子臣周;与:同“预”,预先;亡:出逃; 6、二道:指杀身存义和去国存义两种处世之道。

如比干死谏,箕子不为,如微子出逃,箕子不忍。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mó)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tuí)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

1、其:指箕子;明哲:贤明; 2、之:指世俗、乱世;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左右周旋; 3、隤:跌倒;指遇到挫折;不息:自强不息; 4、明夷:《周易》卦名;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于是箕子保其贤明,跟着世俗一同浮沉,隐藏自己的谋略,辱身于奴隶中间。表面昏然,内心却毫无邪气,虽遇挫折,但精神上进不息。所以《易》上说:“箕子不敢显露自己的明智。”这就是蒙受苦难而能坚持正道。

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yí)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

1、天命既改:指武王灭纣,周朝取代殷商; 2、生人:百姓,黎民;人: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 3、大法:指《洪范》; 4、彝伦:指伦理纲常; 5、《洪范》:《尚书》篇名;篇中记载了箕子与周武王的对话,是《尚书》的重要篇章,旧说为“箕子”所作,近代学者以为出于战国人之手。

等到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人民的生活重回正轨,箕子于是献出治国的大法,成为圣君的老师。周朝的人们根据这些法则来规范伦理纲常,创立典章制度,故而在《尚书》中说:“召回箕子而写成了《洪范》。”这便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则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

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bǐ)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1、封朝鲜:是说箕子不愿为周臣,出走朝鲜,后来周天子将朝鲜封给他; 2、殷祀:殷朝的宗绪; 3、俾:使; 4、丛:集聚;厥躬:他自己身上。

等到箕子被封在朝鲜,推行道义训化民俗,宗尚德行而不问出身鄙陋,爱重人民而不问关系远近,用以光大殷朝的宗绪,使外夷变为华夏,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变化发展,箕子自己能获得其中的正“道”,难道不是伟大的人吗?

呜呼!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tiǎn),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zhòu)恶未(rěn)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1、殄:尽,灭; 2、向使:假如; 3、稔:原指庄稼成熟,此指达到极点; 4、武庚:殷纣王的儿子,殷商灭亡后,被周武王封于殷商旧地以续殷祀,武王死后,成王始立,武庚作乱,被周公所灭; 5、先生:指箕子; 6、隐忍:克制忍耐;为此:指箕子披发佯狂。

唉!当周朝的时运尚未到来,殷朝宗庙的香火还没熄灭,比干已经死掉,微子也已离去,假如纣王尚未恶贯满盈即已死去,武庚即位后忧虑祸乱而力图保存社稷,国中要是没有箕于这样的人,谁能和武庚一起治理天下呢?这也是人事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啊。这样来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这种地步,莫非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唐某年,作庙(jí),岁时致祀,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1、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 2、嘉:佩服; 3、独列于《易》象:指前之《易》日:箕子之明夷; 4、是颂:这篇颂文。

《箕子碑》全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nàn),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jī)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bèi)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yù)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mó)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tuí)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yí)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bǐ)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呼!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tiǎn),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zhòu)恶未稔(rěn)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jí)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清 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

《箕子》一碑,立义壮阔。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三项并列,就文读之,似箕子生平实兼是三德。而柳州之文,亦重此“正蒙难”一层。谓箕子辱于囚奴者,有所希望也。捱要之言,在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能写出箕子不得已之苦心,作无如何之屈节,方见得是“正蒙难”,方见得是箕子之明夷,辱于囚奴。实有待也。不惟史眼如炬,而且知圣功深。是一篇醇正坚实千古不磨之文字。颂中言圣人之仁,道合隆污;又言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正声明文中“正蒙难”之故,欲俟脱难之后,使朝廷归服于正也。

(0)

相关推荐

  • 柳宗元《箕子庙碑》原文、赏析和鉴赏

    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 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 ...

  • 医易系列谈之十八

    中华文化第一子--箕子 中国历史上,把一些大思想家称为"子",如孔子(孔丘).老子(老聃).庄子(庄周).孟子(孟轲).荀子(荀况).墨子(墨翟).孙子(孙武).韩非子(韩非).朱 ...

  • 「晋卦」之初六爻辞“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破解

    (上接"四.彖传破解") 五.爻辞破解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释字(词): 摧 <说文>:"挤也 ...

  • 周代诸侯建国录之宋:微子启仁义贤能,被封于殷商旧都奉祀先祖

    上次咱们说了周公尽心尽力地辅佐侄儿成王,在文治.武功.礼乐.军制以及培养成王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使得刚刚建立的周朝在幼主继位后得以保持稳定,并逐渐走向兴盛.七年后,成王可以亲政,周公遂归政于诵,自己北面 ...

  • 古文观止:《箕子碑》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箕子碑 唐代: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 ...

  • 古文观止195: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lǘ)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1.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 2.隐人: ...

  • 《古文观止》第十九篇《郑子家告赵宣子》(下)

    公元前610年八月,晋国又约宋.齐.卫.陈.许.曹等诸侯在扈地(郑地,今河南原阳西)会盟.会盟时,晋君以郑国暗地通楚为由,不准郑穆公去扈地参加会盟.这时,郑国的执政大臣公子家听说晋君怪罪郑人通楚,不准 ...

  • 《古文观止》第十九篇《郑子家告赵宣子》(上)

    23:13 23:13 03:30 / 03:30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其子楚庄王继位.公元前611年,楚庄王命郑国发兵伐宋,惩其不朝贡之罪.郑穆公派公子家领兵伐宋,宋昭公派华元率兵抵抗,双方 ...

  • 古文观止:晋献文子室成

    [作者小传] 本篇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汉书·艺文志>著录<(礼)记>有一百三十一篇,班固自注说:"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到汉代,戴德传&l ...

  • 古文观止202: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1.子固:即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 ...

  • 古文观止19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乞校(jiào)正陆贽(zhì)奏议进御札(zhá)子>是苏轼上疏皇帝的奏陈.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 ...

  • 古文观止190:潮州韩文公庙碑

    潮州(今广东潮安县)知州王涤在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重修韩愈庙后,写书请苏轼为此庙撰写碑文.苏轼慨然从命,作<潮州韩文公庙碑>.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被人誉为"宋人集中 ...

  • 古文观止153: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gēng)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1.杨八:名敬之,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