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听听那冷雨》修辞手法分析

《听听那冷雨》修辞手法分析

《听听那冷雨》是由著名作家余光中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中作者用了许多丰富又生动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出他思想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文章里首先用的就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如第一段中“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中的“天潮潮地湿湿”就采用了对偶的方法,把当时心情时的情景描写了出来。

再来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了,文中多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更生动和优美地表达出雨的模样,比如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出他的思乡之情。

文中也用到了许多的排比,比如文中“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在,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还有“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中应用了排比的方法来描写出基隆的雨,更加具体地展现出冷雨的形态,给人难以忘怀的超脱感。

文中还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读者的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相互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比如文中第一段的“想这样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文中所说的“黑白片的味道”,就是采用了通感的手法,“黑白片”本来是用来看的,但是作者用了“味道”,把视觉转移成了味觉,表现出了没有色彩、悲伤、凄凉的感觉。作者写此文时,正是大陆的文革后期,安东尼奥当时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很灰暗。可见作者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担忧。

文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文中的“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用了明喻的手法,用“如”和“比”作比喻词,把“急雨声”比作瀑布,“密雨声”比作碎玉,充分表现出了雨打在竹楼上的情景和声音。又比如文中的“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处处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这句话用的明喻的。把天比作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比喻成了印第安人的肌肤,又把云比成了白鸟,接连地用了三个比喻的手法,充分的把美国的西部的天、地和云的颜色和长相描写得更具体了。

文章还使用了类迭的手法,比如在文中的第一段中的“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子,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句子使用了三个四字叠字来写出雨的形象,也表达出了中国语言的美感。

《听听那冷雨》中用了不下十种的修辞手法,几乎每一段的所有描写都使用了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