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张状元赠扇题扇 (文/张垣 )

郁氏文化

张状元赠扇题扇

文/张垣

众所周知,海门籍的清末状元张謇先生是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地地道道的戏剧家。作为南通的戏迷来讲,都知道他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三请梅兰芳献艺南通更俗剧场的故事,早成梨园佳话。今天我讲的张状元为梅兰芳赠扇题扇的故事,却发生在1914年。

话说那年金秋十月,年逾花甲的张状元在北京的文明茶园观看二十刚出头的梅兰芳挂头牌的红楼戏《黛玉葬花》,京城的梁启超、熊希龄等名流同时观剧。

帷幕拉开了,只见梅兰芳扮演的林黛玉,踩着锣鼓点子,踏着碎步,左手提篮,右手握锄上台来哉,顿时倾倒全场观众,来了个碰头彩。接着的大段唱腔,梅兰芳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如海棠初绽,似轻风拂柳,再现了弱不禁风的林妹妹的千般怨恨万种愁肠,张状元跟着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散戏后,梁启超提议:"走,会会梅老板去!"张状元也兴致勃勃地跟着走了。此刻梅兰芳已还了男儿身,一身深色的西装,鼻上架了金丝眼镜,风度翩翩,帅哥一个,俊男模样,与戏台上的林妹妹,判若二人。众人一看,眼前一亮。但梅兰芳无目空一切的名角派头,他虚怀若谷,君子风度,拱手致礼,敬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然而这些梅氏粉丝只一个劲地捧场说好话,唯张状元真的提了意见。

张状元站起来,真心实意道:"看了梅先生您的《黛玉葬花》,总体还可以,确实将林黛玉演活了,尤其是您的舞蹈,可说是婀娜绰约,丰姿秀美。"状元公肯定了梅兰芳的成功,然后认真地挑疵,"但在台词方面,有值得推敲之处。比如,黛玉看了《西厢记》后,宝玉问她感受如何?她接口说`有趣`,依我之见,这不符合黛玉之身份。这样显得黛玉轻佻粗俗,如改成含而不露,只微微一笑,虽然无声胜有声。观众也能看得懂,剧情更加趣妙,不知说得对否?"

梅兰芳一听,点头称好。想不到张状元这么懂行,能从细枝末节中提出宝贵意见,而不少大人物庸俗的捧场是不能与状元公高见同日而语的,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慨,他恭敬地对张状元说:"想不到张先生对戏剧如此精通,且能对后辈提出中肯的意见,我梅浣华(梅兰芳的字)今天算是找到了知音。今天太晚了,改日我作东请各位吃饭,能否给我一个薄面?张先生这个师傅我是拜定了!如蒙不弃,请师傅常到敝府走走。"

张状元也很开心:"一定一定!今天不甚方便,只有一柄扇子相赠,聊表心意。“说完,把手中一把坠有翡翠的折扇送给了梅兰芳。梅兰芳喜孜孜地接过扇子,梁启超敲起了边鼓:"有扇无诗枉然也!”大伙也催状元公在扇上题诗。

张状元爽快答应,接过戏院老板送来的文房四宝,铺开扇子,泼墨挥毫,一首《观梅郎戏因赠》七律,跃然扇面:

京师乐籍噪青衫,

家世同光潮至咸。

歌彻碧箫莺欲哑,

舞回红缓凤教衔。

千人笑得都成趣,

一艺传名信不凡。

已幸品题归士类,

姓名应付五云菡。

梅兰芳恭恭敬敬收下了张状元的赠扇,也收下了状元公的一片真心。从此,一对相差41年的忘年交,成为梨园内外的一段佳话。

作者简介

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0)

相关推荐

  • 闲话扇文化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系列扇文化,令人耳目一新,意趣无穷. 扇书  书法艺术运用于扇面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晋书>,说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妪题扇,后来老妪以每 ...

  • #早读#159《梅兰芳艺术谭》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439天 编辑按: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今天是周日,悦读者赵海若带大家 ...

  • 【郁氏文化】年关剃头仍低价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年关剃头仍低价 作者:张垣     图片:网络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不知何因?从不去打听,反正过年总得剃头的,可把剃头师傅忙煞啦! 到哪里去剃头呢,小镇上有好几家,奔八的老汉我不会去赶时髦到帅 ...

  • 【郁氏文化】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张垣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至理名言,试想,没有剧作家煞费苦心创作的高质量剧本,哪有舞台上精彩的戏文?我爱看舞台上演员精彩的唱念做打,也尊重辛勤笔耕的剧作家,还得到了剧作 ...

  • 【郁氏文化】“婆娃”的顺口溜(文/张 垣)

    郁氏文化 "婆娃"的顺口溜 文/张 垣 崇明.启东.海门的沙地人,对祖母的称呼从不称"奶奶",而是只有本地人才明白的称呼叫做"婆娃". 我的"婆娃"拿她的话来讲是个苦命人,她所受的 ...

  • 【郁氏文化】第一李铁梅琐谈 [ 文/张垣 ]

    郁氏文化 第一李铁梅琐谈 [ 作者:张垣 ]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对于花甲以上年龄的中国人来讲,一听此曲都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京剧<红灯记& ...

  • 【郁氏文化】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郁氏文化 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当牛年到来之际,我忽然想起了流行家乡的一句俗话:无牛狗耕田.耕田本是牛的本职工作,狗嘛,只有看更的本领,现在要让狗儿代替老牛耕地,大有逼上梁山的味道,因为我有真实的体验 ...

  •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 作者||张垣 冬至起九,遥想少年时代,每当三九严寒光临之际,也是冰封大地之时,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无论如何厚的冰是封不住他们手脚的,因时而宜,火热的冰上活动 ...

  •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 作者||张垣 已是大雪节令,我身换冬衣,头戴帽子,脖系围巾,可是我还在楼后百菜园摘得一条碧绿生青的冬瓜,为它取名"奶末头" ...

  • 【郁氏文化】枇杷花香亦好吃(文/张垣)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枇杷花香亦好吃 张垣 在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冬报到人间之际,楼后的枇杷树向我献殷勤来啦:主人呀,快点把我的花匀采一点,一来让你老人家尝个鲜,二来嘛, ...

  •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 作者 || 张垣 出生于清末民初的父亲,自幼读过两年私塾,13岁上海滩打工养家糊口时,又从大世界戏台推出的南腔北调中批发到不少文化知识.后来回到故里,在同辈的人中 ...

  • 【郁氏文化】合影诞生公交站(文/张垣)

    郁氏文化 合影诞生公交站 文/张垣 这是一张合影,照上两人手持的墨宝上的字是反手字,诞生在公交站畔,与海门麒麟童息息相关呢! 一提起麒麟童,京剧迷都会骄傲地说,这不是七岁就上台唱戏的七龄童周信芳大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