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策略的核心逻辑

最近,有新发现问题的家长,心情非常焦急迫切。他们的孩子其实情况很轻微,但是,越把孩子当成特殊孩子看,孩子就越来越像特殊孩子,哪儿哪儿都不好了。
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笑点低,经常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笑个不停,或者,特别不能接受孩子的自言自语,遇到了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孩子。
总之,他们都认为孩子的表现不正常,希望快速纠正过来。
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正常的。
可能在家长圈里,包括医生圈里,像我这么认为的不多。我把其中的原因告诉你们。
1.客观上来看,它们的确是正常的。
真的,转圈、傻笑、自言自语,包括尖叫和打人,甚至焦躁、抑郁,都是正常的。
转圈,是孩子告诉你,他的感觉特别是平衡觉失调。(处理方法:感统、运动)
傻笑,哦不,明明他是为某件东西、某个事发笑,怎么能说是傻笑呢。(处理方法:认可孩子的感受,经常与孩子互动,分享感受,引导孩子看更大的世界)
自言自语,以前我说过了,那是孩子思维的外化或者是他在练习语言,他的大脑正在运转,这是好事啊。(处理方法:帮助孩子把思维和语言内化,提醒孩子在公众场合不出声)
尖叫和打人,说明孩子的情绪值到了失控点,说明他的压力太大,他能够表达和释放出来,总比变作木头人好吧。(处理方法:迅速控制事态,找到原因,教会孩子正确输出压力)
焦躁、抑郁,是孩子在告诉你,他的人格受到了挤压和伤害,请你赶快帮助他。这其实是在给你,挽回局面的最后机会。(处理方法:共情,减压,尊重孩子的诉求,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上找回自信,必要向专业人士求助)
是的,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他们处于当时的感觉和压力下的释放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表达,如果你细心耐心一点,才有机会读懂,才可能找到原因并真正解决问题。
一味的否定和压制,只会把问题越搞越糟。
不可否认,孩子的有些行为是负面的,会给他们自己招来麻烦,给家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只有做到客观化,接受了,读懂了,才有机会引着他们(先包容后解释再引导)作出正确的表达和表现,才有机会改变他们。
2.主观上来看,我们必须抱持平常心。
十几年来,我一直不断强调四个基本原则,因为它们太重要了。
不按这四个基本原则来,很难把谱系孩子培育好,具体怎么做,我会在第五本书里展开。
今天就说一下四个基本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依恋感),安全感建立了才有可能发展出完善的自我,自我意识建立了,孩子的能力发展才会顺利,随着能力的积累,才有足够的能量和技能去适应社会生活。这四个基本原则中,前两个是前提,是基础,是必经之路,没有前两个就没有后两个,或者说就不可能很好地发展出后两个。
什么是安全感?试想一下,你说的每句话都会被否定,每个行为都可能招来暴打,你会有安全感吗!
什么是自我?任何言行都被视作不正常,每时每刻都在被迫甚至被强逼着否定自己,你会发展出自我认同、自我完善的人格吗!
没有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为基础,如何发展能力,如何确保这样压力下发展出来的能力不会崩塌。
把事情接受下来,进入客观化状态,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孩子所谓的“问题”,我们才能生出一路陪伴孩子成长的平常心和持久力。
其实,即使知道孩子状况还不太好,但是一直给他输入正面信息,看似掩耳盗铃,对保护孩子的人格,进而影响他的成长,确实是有帮助的。
3.做到知行合一。
我把陪伴谱系孩子成长的过程比喻为:为毛毛虫插上天使翅膀,这是有原因的。
和毛毛虫朝夕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直接去拔毛,必然是两败俱伤。
接受他,观察他,保护他,引导他,改变他。毛毛虫吃饱了、长圆了,在安定的状态下,不用你强迫,自己就会结茧蜕变。
如果你真听懂了,就行动起来吧,从改变自己开始,用自己的示范引领,帮助孩子做出改变。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越过成见。娃还是那个娃,是我们真心痛爱的那个娃。
开始推进第五本的写作,近期更新可能减少,请静候一段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