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规矩,最好在这个年龄,否则以后越来越难管

俗话说,三岁看大,三岁之前是孩子个性特征以及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培养和教育对他们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力。又有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孩子来说,他们如同一张白纸,涉世未深,什么都需要家长从头规划和引导。

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父母一点点正确的教育养成的。宝妈们想让宝宝越大越好带,小时候的规矩要提早立下,方便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更顺畅。

教会规矩,孩子更省心,年年规矩不可少

1岁,凡事有底线!

都说孩子一岁哭,两岁闹,妈妈们会发现,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明缘由的就哭,一天哭鼻子的次数不计其数,任凭怎么哄都不见好,哭声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久,妈妈们甚至都会烦躁不已。一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对世界的新鲜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都会让他们在心里打起各种小算盘。

而他们又不太会说话,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当孩子渴了饿了困了,他们会哭,当孩子想要你抱着,你却没有及时回应的时候,他们会哭,当他们想爬到周围去拿好玩的,你却制止的时候,他们依然是用哭来表达不满。小小的人儿已经在用他自己的行为来表达和传递了,只不过他们的做法有点不够合理。

每一次的表达和索取,他们都用日益延长的哭声去解决,或许是因为宝宝们认为强烈的哭和不间断的时间会让父母妥协,来满足自己的想法。可是若只是表达饥饿,困乏的生理需求,孩子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延伸到别的方向,就是一种底线原则的挑战。孩子认为什么事情都是无底线和原则的,都是能够被满足的,长久下去,孩子就会更加难管控。

家长该怎么做?

面对这种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控制底线。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什么是不可以。孩子哭闹一次,求抱抱,妈妈可以给予一定的回应,让孩子感受你们的爱,但是要注意时间和频率,不可依着宝宝,一哭就抱起就会形成无限依赖,让孩子误以为只要哭就能满足任何事情。

宝宝用哭闹来索取东西,妈妈们一定别着急满足,只要超过了你们所认定可给予的范围,就要保持严肃和沉默,用表情告诉孩子,你们“越界了”。千万别随意妥协,要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底线,哭闹也不是唯一解决和要挟的办法。

2岁,做事有秩序!

2岁的孩子,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孩,他们会误以为世界都是自己的,开始有了被独宠的心。走到哪里都高高在上。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的错,只是这个阶段他们处于对世界唯我主义的秩序错乱期,不懂得讲秩序,只以自己为第一己任。

看到好玩的玩具,孩子们会先抢过来,不管周围别的小朋友是否想玩,这就是很多两岁的宝宝容易因为玩耍而打架的原因,都想据为己有。玩具玩够了就随意丢弃,家里经常像被打劫的战场。

这就是秩序的混乱,而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十分重要,小时候建立的秩序意识,会让孩子逻辑意识更清晰,做事更有条理,也会使他们学会礼让他人。

家长该怎么做?

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意识,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孩子一开始肯定不明白什么是秩序,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带着孩子出门,随时都可以示范给他们看。买东西要排队,要懂得先来后到,让孩子明白,世界不属于一个人,而是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教会他们和小朋友玩耍,想拿走哪个玩具,一定要先询问别人,这个玩具是否可以拿走,别人是不是正在需要。多练习几次,他们就会建立这种习惯,不再任性地抢夺玩具。在家里玩了玩具,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些东西都是有秩序的,不能乱放,所有的玩具都有自己的位置,要把他们归位。

你会发现,孩子开始习惯这种秩序感,并把这样的秩序拓展到各个环节,不仅会让所有的玩具归位,也会让自己的吃饭睡觉行为都变得有秩序,因为他们习惯了这些动作的逻辑重复。

3岁,勇于承担!

责任心贯穿人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三岁的孩子,行动力都比较强,活泼好动,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与挑战,也难免会因此犯错。

今天打碎了一个盘子,明天弄坏了一个小电器都是常有的事。孩子最初会出于害怕,用撒谎或是逃避的方式来拒绝为自己错误买单。因为怕父母训斥,就选择了不承担自己的过错,这样以后还怎么能够有所担当,这样的规矩不立下,长大就容易成为逃兵。

家长该如何做?

孩子犯错,我们首先应该是安慰,而不是训斥。他们因为害怕父母训斥才会选择甩锅逃避,若我们用理解的心去安慰孩子,他们才会更容易坦白错误,接受改正。当孩子犯错,不要着急责罚,选择和孩子一起面对或许会有利于他们建立担当意识。

盘子碎了,我们可以再买一个,不过要让宝宝从自己零花钱里扣除,物件坏了,我们和孩子一起去修。孩子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学会承担。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好青年。

规矩需要从小就立下, 孩子就像树苗,规矩就是好化肥,越早浇灌,树苗就越容易长成参天大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