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課二十四──情為何物(五)
“情為何物”系列之“憂”已經在《字課二十四──憂愁》中有所闡述,這裡就不再重複。複製下方鏈接至瀏覽器可看到關於“憂”的視頻:
http://my.tv.sohu.com/us/243888366/81135182.shtml
思過多的人往往會導致身體的異常,有些人是極度消瘦,有些人會過度肥胖。
我們平常觀察,有些人吃完飯就昏睡,有些人得迷瞪一會兒,有些人儘管不睡,但是那會兒腦子渾渾噩噩不清楚,這些都是身心疾病的一種表現。正常脾胃功能消化好的人,能用少量的氣血就把中午吃得飯消化和吸收掉,但是有些人氣血就不夠,得犧牲別的地方的供血來消化食物,其他地方供血不足就會出現半昏迷狀態。中醫稱之為“飯醉”。
睡覺流口水是脾胃痰濕過重的表現,去醫院檢查基本會戴上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帽子。正常的分泌口水是幫助濕潤食物和滋養舌頭,有唾液才會使味蕾被激發、活躍,吃東西才不會味同嚼蠟。但是口水過多有個表現,就是口水中活性成份即唾液澱粉酶、蛋白酶不多,沒用的東西多,這種人除了消化不了食物以外,還表現為長口瘡。
“思”的繁體字最早上面是囟門的“囟”,下面是心,所以思其實是又動腦子又動心的過程。有句話叫“百思不得其解”,這個不得其解是無形的存在,而有形的表現是在胃腸的經絡出現不通,“思則氣結”會造成一種實證,會形成局部的壅塞和堵滯,稱之為“食積”。
中醫講“芳香醒脾”,很多芳香類的植物都有喚醒脾胃功能,消化食積的效果,比如蘇葉、藿香、佩蘭。藥食同源的還有八角(大茴香)、豆蔻、小茴香等。
脾氣、精血的洩漏,表現為脾的功能不好,吸收不了,會不停的拉肚子,會把肚子里的黏液、精華瀉掉,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停的自汗、發低燒,都是在漏,這種人就需要先堵住漏洞,這稱之為“補”,“益”是在補住漏洞之後往裡面加東西。吃一些甘甜的如飴糖、蜂蜜、黃芪、黨蔘等來補益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