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弈,试探虚实,通过揣摩对手的让步信号,可以摸清底细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六(公元238年)
【事由】雨停,司马懿当即合拢包围圈,髙堆土山,挖掘地道,用楯牌、橹车、钩梯、冲日夜攻城,射箭与石块密集如雨,公孙渊困窘危急,粮食耗尽,导致人与人互相残食,死了很多人,他的部将杨祚等投降。
八月,公孙渊派遣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退兵,倘若同意,君臣定当反绑双手投降,司马懿下令斩杀来使,用檄文通知公孙渊说:楚国与郑国地位相当,但是郑伯尚且光着脊背牵着羊出城迎降,我是天子的上公,而王建等试图让我解围后退,难道符合礼仪?
这两人年老糊涂,传话有失旨意,已经被我杀掉了,倘若你还有请降的意图,可以另外派年轻能够明白决断的人来,公孙渊又派遣侍中卫演请求指定日期送去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要有五条: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应当坚守阵地,不能坚守就应当逃走,剩下的两条就只剩下投降与死亡了。
公孙渊不肯反绑双手投降,这是决心去死,没有必要送来人质!壬午日,襄平城破,公孙渊和儿子公孙脩带领数百骑兵从东南突围逃走,魏军紧急派兵追击,在梁水岸边将公孙渊父子斩杀,司马懿已经进入襄平城,诛杀城中公卿以下官吏以及士卒、民众七千多人,筑为京观。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全部被平定。
【解析】

1、协商退兵

公孙渊原为魏国的将领,后来反叛魏国,魏国的司马懿带领大军围剿公孙渊,公孙渊此时粮食耗尽,困窘危急,人与人互相残食,死了很多人,军心动摇,杨祚等部将投降。
为了稳住局面,公孙渊只得派遣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退兵,意思是说:司马懿如果同意退兵,公孙渊定当反绑双手投降,有点讨价还价的意思,根本没有投降的诚意,如果司马懿真的退兵,公孙渊必定会快速退兵,司马懿作为著名的谋士,根本不可能上当。

2、假装投降

当然司马懿也知道公孙渊是不可能投降的,因为公孙渊反叛的罪名,被抓到必定要杀头,投降就是自投罗网,为活命只有拼死一搏,所以司马懿断定公孙渊是假装投降。
既然公孙渊在玩心计,司马懿也就不客气,因此下令斩杀王建、柳甫,然后回信通知公孙渊,说自己是天子的上公,地位高尚,而王建、柳甫两人地位低下,不符合礼仪。

3、砍杀来使

意思是说这两人没资格与司马懿谈判,根据打仗的惯例,一般不砍杀来使,司马懿砍杀来使,总得有个理由,所以就说两人地位低下,且年老糊涂,传话有失旨意,因此杀了他们。
砍杀来使,也得有个恰当的理由,否则就难以服众,其实司马懿砍杀来使,还有另外一重意思,那就是给公孙渊来个下马威,意思是说不要给我玩花样,要投降你就亲自出马。

4、试探行为

上文已经说到,王建是相国、柳甫为御史大夫,这两人都是燕地(公孙渊的地盘)数一数二的高层人物,可以说除了公孙渊,就数他们两人地位最高,那么只有公孙渊亲自出马。
前面已经分析,公孙渊是不可能投降的,所以司马懿并没有强迫公孙渊亲自出城投降,而是说:倘若你还有请降的意图,可以另外派年轻能够明白决断的人来,为何要这样说?

5、小心谨慎

其实这是司马懿的试探行为,目的是要试探公孙渊是否有救兵,公孙渊此时已经弹尽粮绝,已经构不成威胁,司马懿害怕的是公孙渊向外寻找救兵。
司马懿判断公孙渊向东吴或者蜀汉发出求救信号,害怕东吴蜀汉在背后捅刀子,所以必须小心谨慎,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孙渊确实向东吴发出救援信号,只是东吴没有帮助。

6、让步信号

司马懿是如何试探的呢?上文司马懿说王建、柳甫两人年老糊涂,不能清晰表达意思,回信要求公孙渊另外派年轻,且能够明白决断的人来,这是司马懿的要求。
如果公孙渊真按司马懿的要求办事,那么就可以断定公孙渊没有救兵,最后公孙渊派卫演去游说,并且说指定日期会送上人质,这是公孙渊的让步妥协信号,说明公孙渊并无救兵,然后大军围剿襄平,擒握砍杀公孙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