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国中国19世纪为何沦为鱼肉?
时间:2013-04-10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王子麵 |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建立,唐太宗李世民灭了东突厥,称霸中原和游牧地区,唐文化打入国际交流,以中国为首的东亚文化俨然形成三国刘徽和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东汉张衡「浑天说」和惊为天人的「地震仪」,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明沈括「梦溪笔谈」以及壮举的郑和下西洋,明成祖也雄心壮志的扩大中华文化帝国,中国为豪的文化及傲人的科技,怎败倒在一张名为「南京条约」的手里呢?
康雍乾盛世中,中国内部已潜藏许多弊端,乾隆死后仅一年,「白莲教之乱」随之而起,简单说,看起来想个内部小小的乱事,但对清朝却是大大的伤害,往后清朝更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什么强大的帝国晚年时,竟是一推即倒呢?
以思想来说,历代上位者的保守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中国人的思想在封建时代,甚至国家危在旦夕时都是保守的,或许说儒家文化,早已深根人心。推翻暴君,腐败政权,这是不分中外的历史常态,但中国似乎欠缺了下层阶级的主动,干预政治的作为,非得官逼民反时才揭竿起义。除了民不聊生中国庶民很少会为了自己的权利吹起革命号角,反观西方于13世纪下层阶级不满教会腐化的弊端,阻碍社会阶层发展等特权而展开「异端运动」,虽然前后被教会镇压下来,不过愤怒的人民并未罢休,战火持续延烧,反封建战争在各地起义,为宗教改革起了先声
不过,对于中国占大多比例的农民人口来说,只要有田耕,为严重课税,一切维持现状为优,我认为这大概是以农立国的大陆型文明,相较西方的海洋文明,是踩着贸易而行,论想法和贸易政策较主动积极,其二,中国封建帝制影响,人民的小农封建思想,封闭自守,阻碍了社会经济转型的契机。
中国文人的乌托邦世界来看,陶渊明的桃花源似乎是真的很「理想」,但以西方摩尔井然有序的运作和规则的理想乌托邦世界层面来论,就来的「现实」多了。话说如此,两人相差了几千年时间,难免4世纪出生的陶渊明思想会不及摩尔
还有一点,我认为中国不及西方的思想革命转变,除了古代中国天朝心态作祟外,周遭邻国并没有掀起所谓涟漪效应的助澜,西方各强权国并肩相连,「维也纳会议」后欧洲更处于均势状态,虽然会发生保守派镇压革命者,但从欧洲历史国家的小小革命,不就让整个欧洲国家都陷入革命的延伸带吗?这不只有推进效果,也证明了一句话「法国大喷嚏,欧洲全感冒」
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帝国资本强国已悄悄来到中国和日本的大门了,还以为世界中心自居的清朝,在鸦片战争没学到教训,也浑然不知自己正为西方帝国的俎上鱼。
被迫卷入资本世界的古老中国,除了中国封建思维的因素外,保守思想,精神、落后和心态都是问题,环境亦是造就当下思想,中国是否闭关自守?依然有学者认为,中国在19世纪并非处于落后状态,只不过相较西方,前进的路是慢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