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做这件事,碎片化学习,也可以很高效
看一本上世纪70年代的老书,书中就提到了「知识爆炸」。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时所谓的爆炸与我们今天的爆炸可不是一个量级。
如果说70年代的知识增长也算爆炸的话,那只不过是一颗手榴弹爆炸,而我们今天的知识爆炸则像是原子弹爆炸。
今天的人们普遍有知识恐慌,害怕错过,成天盯着各种信息。当信息量过多时,就会产生焦虑。
前段时间美国大选,朋友圈好多人关注。有的人还晒截图,说自己预测拜登当选是如何如何的英明。二选一,扔硬币也有50%的成功率啊,有什么可晒的。
学习的瓶颈
下面这张图是一本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教材的图(书名见图中下方深色背景上文字)。
今天的知识焦虑,缘于选择太多。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知识,免费的,收费的各种各样,喜欢学习的人挑花了眼。
知识就像洪水一样涌来,而我们的学习能力,吸收能力极为有限,是一个瓶颈。
很多人将知识焦虑归于碎片化,觉得如果能有大块时间,通过体系化学习,就不会焦虑。其实知识,或者说是信息,本质就是碎片化的。而所谓的体系化,只不过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和努力方向。
知识的本质是碎片化
信息,自诞生就是碎片化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很有「体系」吧?但也只不过反映了真实世界的一角而已,真实世界不只是经济的,还是物理的、生物的、社会的……
想一想,从婴儿开始,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呢?
从用嘴咬一个布娃娃开始,到蹒跚着走路,呀呀学语,都是一步步渐进的。我们的认知结构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我们不可能一眼看全一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杯子。甚至人自身也只不过是碎片化信息的一个载体。
知识又被称作多面体(polyhedron),世界由各种各样的「面」组成,「柏拉图立方体」以五种多面体来说明宇宙的知识。
由于知识的多面性,我们就很难全面把握事物、现象的知识。只能从多个角度观察,感知来了解整体。
知识虽然是碎片的,但我们还是希望获得一个整体认识,这就需要从多个维度,用多元化视角来把握大局观。
我在四维思考法里谈到,先是盲人摸象,然后整合多个(多次)摸象经验,再努力通过时间线串联整个认识过程,形成一种整体意识。
图景学习法(整体出发)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对于没有相关先验知识的学习者来说,学习的第一阶段应该是创建一个结构,让这个结构来帮助他们组织新的知识。
而结构的获得,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前人留给了我们宝贵财富。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摸象,这样就能看的更远,更深刻。
这种先构建结构,再完善细节的方法,我称之为图景学习法。源于认知地图的概念,之所以叫图景,因为是一种想象的景象(心智模型),是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出发合成的景。
图景是多张地图合在一起的多维立体模型,既有图,还有景,谓之图景。
比如一支铅笔,我们可以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它的功能、外形、价格等。也可以从生产者的角度思考,它的原材料、制作工艺、储存要求。还可以从社会角度出发,制作一支铅笔需要的合作、市场需求、交易条件等。
每一个视角,都形成一张地图,一个知识网络。最后,再将这些图整合在一起,构成一张比较全面的认知图景。
最后是在头脑中整合。但整合之前先有一张张地图。如何绘制一张二维地图呢?有这三个要点:
理解原理
了解边界
关注前沿
1.理解原理
原理就是基线,是最底层的地基,是下边界。
知道了能量守恒定律,就不会再去浪费精力做永动机了。
知道了信息传输率永远都不可能超过信道容量。那么在一个很多人的空间中,上网速度不只是慢了一点,而是所有人可能都发不出任何信息。
知道了视觉的工作原理,就不会去追求一分钟两千字的速读方法。
丰田有句话叫:
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随时回到原理思考。
盯着目的,思考原理,就不会跑太偏。
2.了解边界
边界就是轮廓。边界给予我们安全感。了解一件事的边界后,心里就不慌了。爬山前,不告诉你爬那座山,你心里会很慌。当你知道哪座山,它的高度,地形等情况后,就不担心了。
有个故事叫「等另一只鞋掉下来」。说在一栋公寓楼里,楼上的男人每天很晚才回家,总是喜欢脱下皮鞋后,重重的扔到地面上。楼下住的老奶奶经常被这个扔皮鞋的声音吵醒。
一段时间后,老奶奶实在忍不住了,就到楼上跟男人交涉。楼上的男人也答应老奶奶,保证以后不再弄出声响。
第二天晚上,男人回家后,习惯性的把一只鞋扔到地面上。突然他想起了自己的承诺,就轻轻的把第二只鞋子放下睡了。
一会儿,楼下的邻居上来敲门,很气愤地说,你快把另一只鞋子扔了吧,不然都没法睡觉了。
我们焦虑的并不是事情本身的影响,而是对这件事的预期。如果我们能将要学的知识绘出一个轮廓,心里就会有底,焦虑也就减少了。
如何了解边界呢?可以通过经典教材,抓学科历史脉络,职业需求等方法绘制地图(具体方法我会在12月份的训练营中分享)。
3.关注前沿
理解原理,了解边界后,还要关注前沿。看看关注的领域有什么新动向,那些方向取得了进展,有没有出现新的工具等。
在科学杂志,相关网站,或者行业的前锋人物中获得前沿知识。得到上的一些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生命科学领域王立铭的「巡山报告」,万维刚对物理学的跟踪,吴军在投资方面的分享。
前沿动向提供了一个极限,帮助我们认识到该行业的高度。
原理是地基(基线),前沿是高点(极限),地图是边界(轮廓),这三个要素让我们形成所学领域一个知识大略。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找到并且搭建阶梯,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
突破启动阻力
启动是很难的,很多热爱学习的人,喜欢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就是不肯花时间搭建一个框架。
没有框架,学习就像海边捡贝壳,看到漂亮的就带回家,家里堆了一堆好看的贝壳,始终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了框架,碎片化的学习就像拼图,这里找一块,那里找一块,在持续积累中,对世界的认知大图景会逐渐清晰,逐渐完善。
在系统和框架支撑下的学习,新的知识碎片附着其上的速度会不断加快,带来复利效应。
为星球成员准备的21天认知复利训练营,在12月6日开启。
这是一次从整体出发,架构知识体系,积累认知资产实践。
在21天的学习中,你将收获:
一套认知框架
30个元认知模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沟通的底层原理
高效阅读&快速写作流程
即刻扫码加入星球,在星球置顶帖中查看入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