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金矿——开采成本的迷思
作者:北京木愚投资总经理-刘诚
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聊到大宗商品投资的问题。我说我从来没有投资过大宗商品,之后估计也不会做这方面的投资。原因很简单:不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很难估值。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如齐白石的画、高品质的玉石、黄金、黄铜、螺纹钢、石油、煤炭……我们非常清楚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但无法确定他们的合理价值应该是多少。齐白石的一张画,卖500万或5个亿,似乎都没什么问题。石油相对稳定一些,但其实也非常没谱。过去30年,我们经历过油价150美元一桶的情况,也经历过油价10美元一桶的情况,然而我们发现无论油价是150美元还是10美元,人类世界都能正常运行。那么我们当前的油价到底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呢?
对此,朋友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格一旦跌破开采成本,就可以认为是被低估了。我发现许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时,我的第一反映也觉得这个逻辑应该是对的。直到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黄金采掘类公司的股东大会,会后聚餐时,同桌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是这家黄金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原单位。我那时候还是个非常腼腆的人,不太好意思当众说话,不过这位老人非常喜欢跟年轻人聊天,特别有亲和力,于是我就借机问了他“能不能通过开采成本,来判断商品价格是否被低估”的问题。
老人很干脆地告诉我,不能。然后他有些顽皮地看着我问道:“小伙子,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金矿?”我发现这个问题我竟然回答不了,回答不了本身就是答案,于是我隐约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老人接着说道:“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座山,一块土地,都有可能是金矿。我们今天认为不是金矿的地方,如果金价涨了,它就是金矿。这世界上的山石岩土,或多或少都含一点金,只是大多数含量都太低了,不值得去开采和提炼。所以说“开采成本”这个概念也是有问题的,黄金没有一个统一的开采成本,每个金矿的开采成本都不一样。反过来说,如果金价跌了,好多原本被当成金矿的地方,就不再是金矿了。”
这大约是十年前的故事了,至今我还是很感谢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工程师,跟他聊天让我更早地认识到,做投资的人绝不能沉溺于金融本身,我们必须睁开眼睛看世界。其实回过头来想想,也许只有搞金融的人,才会理所当然地接受“用开采成本给商品估值”这样的想法。
另外,老人还告诉我一个道理:当某种矿石的价格越来越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开采技术的研发上。而且开采技术的研发不是单纯碰运气,有很多技术路径都是明的,只是目前不太值得为这个花钱。如果大家对十年前的事有印象,应该还记得那时候很多人担心地球上的石油快用完了。老人那个时候就告诉我,至少你这一代人不用担心,石油有得是,只不过我们的开采技术不行,把好多油都浪费了。而且我们技术不行、设备不行,并不是因为弱,是故意的,是经过计算后主动选择的。多年以后我听到过一句对“石油枯竭论”更加刻薄的评论——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地球上的石头用完了。
十年后的今天,担心石油用尽的声音已经很少听到了。能够在十年前就看清这一点,我不认为这是老人的高瞻远瞩,他只是知道一些基本常识。老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对于浮躁的金融从业者而言,基本常识是非常稀缺且宝贵的东西。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后来才慢慢了解的。
说到这里,再讨论个更深一层的问题:既然商品不产生现金流导致无法估值,因而我从不投资商品本身,那为什么我会投资那些以大宗商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呢?
很简单,因为矿本身是一种商品,但把矿从山里挖出来再卖给别人,是一种服务。举例来说,煤价的涨跌当然对煤炭企业有影响,但企业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化”掉商品价格的涨跌,如果煤价跌得太狠,煤炭企业可以选择自建发电厂,把便宜的煤卖给自己。做大宗商品的生意,和买大宗商品的期货,完全不是一回事。
关于开采成本,要说的大致就是这些。
顺便提一句,我最近结识了一些投资比特币的朋友,我发现在币圈,也比较流行“用挖矿成本倒推估值”的逻辑。关于电子货币我完全是个外行,但我觉得有些常识应该是相通的。
我们不能通过黄金的开采成本推理出黄金未来的价格,相反是黄金的价格决定了眼前这座山到底算不算金矿。
同理
我们也不能通过比特币的开采成本推理出未来比特币的价格,相反是比特币的价格决定了眼前这一堆金属到底算不算矿机。
请不要在评论区问我对比特币价格的看法,这个我真的不懂。
我唯一确信的是,如果你问我,是否希望世界上有比特币的存在,是否愿意看到更丰富的货币类型和支付手段,我的答案很明确:我希望,我愿意。
《投资要义》
《财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