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系列之蝉

鸣虫系列之蝉

作者:寒溪  朗诵:春之韵

蝉是在各地都很常见的鸣虫,只是因了地域不同、品种有别,它们的体型与音色存在着很大差异。记得多年前,梅雨季节里去地处皖南地区的黄山旅游,在山脚下的树林边曾听到一种生物怪异的鸣叫声。循声找去发现,发出怪声的原来是一只体型硕大的蝉。那体型,那叫声令我很感意外。

相比而言,北方的蝉就秀气多了。北方数量最多的蝉,叫黑蚱蝉,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国画作品里见到的羽翼透明、体型匀称的那种蝉。

提及蝉,总会想到高大的树木,也会联想到炎热的夏天。夏日昼长,乡下农人有午睡的习惯,蝉也喜欢在酷热的午间鸣叫。小孩子精力旺盛,中午无事可做。我幼年时期农村物质匮乏,没有供孩童玩耍的东西,于是,好动的孩子们就相约去掏麻雀,捉蟋蟀,捕鸣蝉。

捕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面筋来粘捕。不过那个年代白面可是稀缺之物,面筋又需要很多面粉才能洗得,用此法捕蝉的人很少。另一种方法是用马尾毛来套捕。具体方法是,先找一根很长的木棍或竹竿,然后在木棍或竹竿上接上一根从扫帚上取下的细竹枝,再在竹枝上用粗壮的马尾毛打个搐扣。工具做好后,就可以拿到树下捕蝉了。

捕蝉虽然是一种乐趣,却也很辛苦。你想啊,小小孩童,引颈昂头,双手举着一根五六米长的棍棒,还要不时地走来走去倍加小心地寻找目标,如此举动,不一会儿你就会腰酸臂痛脖酸胀了。

《庄子·达生》里有一则关于捕蝉的故事,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去楚国的路上经过一片树林,见到一位驼背老人在用粘竿捕蝉。老人的动作十分娴熟,捕捉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捡拾东西一样容易。呵呵,这话听着有些夸张了。

事实上自然界里任何一个物种能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那一定都有它生存的特殊本领,蝉也不列外。

蝉虽然是一种昆虫,但它并不傻笨。首先它为了躲避人类的捕捉,一般都栖息在离地面四五米以上的高大树冠上;再者蝉非常警觉,又生有一对敏锐的复眼,它一旦发现顶端较粗的粘竿靠近,(因为要在竿头附着粘蝉的胶类,太细了不行)察觉到危险后,会立即飞走。如此情形,别说有生理缺陷的老人,就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想要捕到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用较为轻巧的套竿捕蝉,也并非易事。因为当套竿靠近蝉时,蝉发觉有异物晃动,它先是本能地围着树的枝干转圈躲避,如果你继续穷追不舍,蝉心里会说,此地不可久留,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然后发出“吱”的一声大叫,逃之夭夭了。

比较沉着的个体也有,受到骚扰时,它不会轻易飞走。但你用套竿颤颤巍巍地捕捉它时,它会用前爪把套扣拨开,使你无法得逞。缘此,你用尽心机花上一个中午的时间,也未必能捕到一只蝉。本来孩童做这种游戏,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是否有收获到也并不那么重要。

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枝之上,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是很高洁的生物。为此,自作多情的人们还赋予了它五种美德:头上有纹缕,文也;含气饮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处不居巢,俭也;应候守常,信也。文、清、廉、俭、信,五德在身,真乃树上君子。故此,世间名士贤达常以美玉雕成蝉形挂件佩于腰间,以示崇尚清廉高洁。除此之外,佩戴玉蝉还有另一层寓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现代人习惯把蝉称之为“知了”,其实这一称呼并不十分妥帖。“知了,知了”原本是一个象声词,我们常见的夏蝉并非这样鸣叫,它只是秋蝉特有的一种鸣叫方式。

秋蝉数量稀少,而且在一年之中它出现的时段也非常短暂,只有立秋后数日的时间。熟悉节令的人都知道,“立秋加一伏”,即三伏在立秋之后。因为秋蝉的出现是在三伏即将完了之时,所以在我们这里又称秋蝉为“伏了”。

记得有一年初秋,一只秋蝉落在我们家房前的一颗香椿树上鸣叫。我年少好奇,曾悄悄爬到近树的墙头上观看。秋蝉的体型较之夏蝉小一些,但体色要比夏蝉漂亮。它身躯短壮而扁平,背部呈莹绿色,有黑斑。秋蝉的鸣叫声与夏蝉区别很大,它的叫声急促嘹亮、节奏感强:“伏--了,伏--了!”用歇斯底里、声嘶力竭来形容最为贴切。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当听到秋蝉的鸣叫声,就会说:“出伏了,炎热的夏天总算过去了。”又说:“它这样狠命地叫,早晚要累死的。”

金风未动蝉先晓,暗算无常死不知。这是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常用的诗句。是的,秋风吹起的时候,蝉也即将走向它生命的终点。据说蝉的幼虫期很长,它们因品种不同在地下的泥土中分别要生活三到十七年之久,然后掏洞钻出,趁夜色爬到树干上脱壳羽化为成虫。十七年的等待,只为一名惊人,这代价也委实沉重。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蝉在黑暗的地下洞穴里安心静修好多年,一旦时机成熟便义无反顾地奔向光明,去自由鸣唱,真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生物。

作者简介:寒溪(原名张庆德),济南市历下区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嗜翰墨,喜文学,孜孜以求,未敢松懈。有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散见于纸媒及文学网站。散文《家乡的铃兰》,被收录于《中国美文欣赏》一书。

作者简介:春之韵,内蒙古赤峰市人,一个爱好文学的女子。喜欢旅游、酷爱读书,偶尔写点小文字,朗诵是业余爱好。个性签名: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清风明月传媒平台诵读总务。

近 期 回 顾

江左风华

雨中的牧童

世多徐孺,致奸佞横行

鸣虫系列之蟋蟀

鸣虫系列之蝈蝈

编辑部

  • 散文编辑部:问川先生|春之韵|末陌|海风在吹

  • 现代诗歌编辑部:杏花雨|海风在吹|思者|夕阳音

  • 古诗词编辑部:渔之樵|海风在吹

  • 诵读部:春之韵|部落歌者|朝阳哥|倾听者|苏苏|叶子|把酒当歌|窗外的人|海叶|代斌|盼盼|  寒纬|新新人类|宁静致远|文嘉|海畔|郑巍(查了)|苏恭|枫林|品茶听涛|唱唱|烟波缥缈|踏雪寻梅|优雅|鼻祖|一朵莲|沙漠牡丹 |汪淇|建国|童心未泯|墨羽塵曦|红杉树|江河|夏夏|知足常乐|崔文通|师师|欣怡|阳光|枫丹白露|金翅大鹏|寒冰|欣赏自己|如风|润物细雨|花颜|海韵|悠然|微笑向暖|远方|沉默 |品茗听雨 | 花开的声音 | 七夕|烙印 |海阔天空|止戈为武 |期望 |敖登图雅|见贤思齐| 曲~悠扬| 蒹葭| 兰新

  • 诵读总务:春之韵

  • 音频校对:海叶|春之韵|把酒当歌

  • 编辑制作部:海风在吹 | 芳华 | 文嘉 | 宁夏

  • 预览校对:海风在吹|末陌

  • 统筹规划:海风在吹

投稿须知

1、来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随笔均可。摄影、书法、美术作品酌量。

2、来稿务必原创,严禁抄袭侵权,文责自负,本平台概不承担连带责任。投稿要求:诗歌25行左右,散文随笔1500字左右,小小说2000字以内。来稿须作者自己校对三遍,确保无病句,无错别字,无错误标点符号。

3、个人简介150字以内,并附本人高清横版远景照片2张。

4、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修改。

5、发稿作者应当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6、投稿路径:

    现代诗歌:杏花雨微信号 ai740922

    古诗词、散文:海风在吹微信号 15926363907

期待您的原创首发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