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 | 宋康年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题
本期责编:初畔池
(文物鉴赏)
-------清代武昌知府陈树屏手书对联赏析
中国考古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原馆长
副研究员 宋康年
“物以人名”,“书以艺精”,“文以意深”。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前些年在开展文物普查中发现并收藏到一幅清代武昌知府陈树屏手书对联,就具有上述特征,特别是更为引起重视的原因,这幅书法对联,作为一种地方性文物收藏,其价值显得尤为珍贵。经国家文物专家来我县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该对联,质地宣纸,长125 厘米,宽 28 厘米,联语;上联“勤俭黄金本”,下联” 诗书丹桂根”, 题款” 介庵” 及一方红色印章。(如图)
从对联书法艺术看,老练苍劲,古朴典雅,富有”清代书家第一人” 美誉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艺之韵味。其笔意既纵欲超迈,又醇真充实, 既朴厚沉雄,又空灵遒劲,已臻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其联语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现实生活中对”勤俭” 和” 诗书” 的崇尚、理解和赋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勤俭节约,为政清亷,为民办事的人生观。这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赫赫有名的武昌知府的他来说,能有如此高风亮节,勤政为民,实属难能可贵。
陈树屏(1862---1923)号介庵,字建侯,安徽望江凉泉乡人。少时聪慧,善诗文,亦工书法,光绪十七年 (1891) 二十八岁中举,第二年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土,名扬一时。历任广西融县、湖北罗田县、江夏等知县,隨州知州、武昌知府等职。在罗田任内,罗田人称之为“陈青天”,并编演《罗裙记》以颂其亊迹(此剧现仍被晥、鄂、赣许多地方列为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目)。特别是在江夏(今武昌县)任内,遇有一件棘手大案。有个冒充’皇帝光绪’行骗、居然还使唤训斥张之洞的事件发生,一时反响甚大。据清末刘禺生的《世载堂杂记》载:光绪25年(1899),当时湖北武昌,不知那里来了一主一仆,主人衣着华丽,仆人则行跪拜礼,连呼万岁。这下把人们都懵了,不知是啥情况,武昌疯传“皇帝”来搞微服私访哬!事情越传越大,越传越神,可吓坏了武昌一些官员,自称为’皇帝’,并放出“听联回京发落”等语。正巧当时光绪帝被囚禁在赢台,民间有“六龙微行之说”。 总督张之洞亲审此案也不敢决断,惹得民谣四起;“武昌黑了天,皇帝坐了监”。后交陈树屏的审询,他观察其人出言吐辞,不像光绪皇帝,灵机一动,遂堂木一拍,令其跪下,杖一百板,左右怕知县招惹大祸,个个心惊色变,一侍吏附耳上来:“倘属亲贵,公将受累。”陈无所顾忌,说:“按宗人府条例,亲贵未奉旨出城者杖责八十”,刑讯后,又据口供中破绽,巧斥其谬,几个回合,结果真相大白,假皇帝乃山西平遥县人杨国麟,系一异想天开之辈,企图行骗,最终案破。陈树屏一时名声大振,传为美谈。除此陈树屏还在湖广督署参事文案任上,正遇清廷在武汉大肆搜捕杀害革命党人,当权对被捕的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进行审判,湖广总督瑞澄命陈树屏参加会审。在会审中,陈树屏毅然大胆地提出自已的主见,“主宽缓,销毁党人名冊,以安众心”。可见他不畏权贵,倾向革命的思想已在他心灵中悄然升起。辛亥革命后,陈树屏寓居上海,袁世凱多次以官职聘他出任,他拒而不就。暮年遂定居上海,致力兴办慈善事业。可见他的浩然正气,坦荡心境,民国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上海。
总之,从这幅“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对联来看,就足够说明他不仅是清代一位清明廉洁、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功底较深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