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但是每当我们去做一些我们之前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时,我们并不能做的很好,会害怕失败,会担心被人嘲笑,这种心理状况总是阻碍我们去尝试新的东西,而当我们对这件事情熟悉以后,慢慢的就能够对这件事情顺手捏来了
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一句话: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祝你实现愿望……所以其实我们不是一个人孤独的奋斗,大脑也在陪着我们,并改造它自己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到某事
人体的适应能力可以用俯卧撑来辨别,一个人通常能做多少俯卧撑呢?如果你在20多岁的时候身体相对健康,而且是男性,你也许能做40个或50个俯卧撑。1980年,一位日本人创下了连续做10507个俯卧撑的纪录人体的这种适应能力是不是令人难以置信,这不仅仅是骨骼和肌肉,还有心脏,双肺系统,人体的能量存储和耐力爆发力相关的各个方面绝大多数失明者由于眼睛或者视觉神经出了问题,但是视觉皮层和大脑的其他部位依旧在充分运转,只是无法从眼睛那里获得信息为了能够阅读,失明者要用手指学习布莱叶点字法。研究者用磁共振成像机器来观察此时大脑活动,发现视觉皮层在发亮。有趣的是,重新布线并不只是发生在没有以其他方式得到运用的大脑部位上。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实验发现:就算是因为眼睛老化造成的老花眼,经过图片识别的训练后,看东西的清晰度,大小,以及速度也会改变。眼睛还是同样的衰老,但是大脑对应方面增强了人们看图片模糊,是由两种不同的视觉缺陷共同引起的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无法看清微小的细节,二是难以察觉对比度中的差别行为决定习惯的背后是大脑神经元的重塑,所以日常生活中真的要注意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了,怪不得有时候觉得有些行为习惯想改确及其难改,这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重塑的。不过,明白这中间的细节原理之后倒也给自己坚定了改变行为习惯的动力和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环境不行,别人都在玩,我就是比较笨,我就是手速比较慢,我就是演讲能力不行,这些限制让我们不再往前走,但是事实证明这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限制,并不是我们的身体限制通常只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持续3个月就能发生变化,大脑的变化弹性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也越发的认同“两年阶梯进步”的理论,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持续连续专注的学习研究某个方面时,两年的时间就可以使其有明显的进步和深度。两年的持续学习就足以超过不学习的人一大截《认知红利》一书中有一个类似的观点:我们的大脑好比一部手机,学习到的知识和各种方法论好处app,如果你的手机硬件跟不上,那么这些app根本就装不进去,甚至装进去也会变成负担所以要先自己相信自己,你的脑子才会尽全力来帮助你,学会刻意练习,对新鲜事物不要感到害怕,去了解它,然后再和它成为知己人们常说,当你迷茫的时候就去看书和健身,是有道理的。一个是精上身的持续输入,一个是肉体上的持续建造,两个都是在拓展适应边界。这个边界看似有界,其实无界,重要是每一次的有效练习和深度积累。二者都是在使用我们的身体,只不过一个是神经网络,一个是身体四肢。但他们是一体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对于自己未知的领域,要大胆的迈出第一步,不要害怕被别人嘲笑或者说你不行,一开始是很艰难,但当我们大脑适应了这件事情也就没那么难了一件事情不要从心理上去抵触,一旦你从心理上抵触,那么这件事必定是做不好的。要克服畏难情绪,不畏惧困难。你要从心理认同你所做的事情,这方面也很重要。然后再去不断的刻意练习。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神经链路的可塑性,可改造性会慢慢降低。所以尽早的制定目标,然后去练习这些关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其结果告诉我们,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根据你对它们的运用而改变。因此,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以我们期望的方式来塑造大脑,包括你的大脑、我的大脑以及任何人的大脑,都是可能的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和同读伙伴们一起
成长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