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六则
-信仰-
昨晚去教堂,去迟了就坐在副堂外的长廊下。广播里放着牧师的讲道,正对面的楼顶,耸立着巨大的十字架。
古香古色的夜景,沉浸在橙黄色的小彩灯里。许多发光的圆团,静静地躺在假山下的盆栽上。天幕微微泛粉,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地板湿漉漉地闪着光。
我小声说没带伞呢,妈惊慌地喊起来:那等会儿怎么办?
后来散会,雨小到几乎没有。我们并肩走在骑楼底下,然后我偷偷笑起来,在心里说:上帝啊,谢谢你呀。
旁人或许觉得可笑,但坐在廊下的那一刻,心里确乎是闪过一念的:主啊,归途漫漫,可不可以怜悯我们这没带伞的人,让雨停那么一刻呢。
信仰是倚靠,是仰望,是交托,是无法解释的偶然与必然交汇。
-懂事-
周末两次去小北那家小小的湘菜小炒馆。老板切菜炒菜,二十来岁的大儿子点菜收款,八岁的小儿子穿梭在拥挤的五张桌子之间,端菜收碗擦桌子。
那小孩全程面色凝重严肃,眼睛像钉子一样钉住来往的食客。待他们正要起身,小孩立马摇晃着走过来,拿起筷子把吐在桌上的骨头扫进碗里,端着放到后厨,又摇晃着走回来,拿深蓝的绒布轻轻划过桌面。
他只比桌子高一个头。我问他,小朋友,你几岁啦?他面无表情地答:八岁,然后坐在后面的椅子那儿眯起眼打哈欠。
好多人看着他小大人的样子“嗤嗤”地笑,赞他真懂事呀。我也笑,笑里更多的是心疼。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世上所有的小孩,都不要提前懂事,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去闯祸去撒娇去无所顾忌。童年那么短暂,生活这座大山,成年的你,再慢慢去扛。
-运气-
碰到朋友X,说起朋友D的考编公务员都过了。X拍着巴掌感叹:啊呀呀呀,D运气真的真的好呀。
不敢苟同。
以前喜欢把事情的成败,归结在运气身上,现在不会了。你只看到她在众人眼中的心不在焉吊儿郎当,却不知道,也许她背地里的挑灯夜战焚膏继晷。
越长大就越发现,成年人的生存法则,运气很重要,但绝对排在实力背后。实力等于天赋加努力,成功等于实力加运气。你只注意到Ta的好运气,却忽视了“运气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这条真理。
这个“有准备”,包括先天天分的出色和后天能力的出众,缺一不可。
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单靠运气的事儿,就算有,也走不长久。运气不能当饭吃,坐山都会吃空,何况虚无缥缈的运气。
-格局-
最近把余华的四部小说都看完了,昨天结束长篇《兄弟》。我看电子书时,也喜欢一并看其他书友的书评。发现经常出现“格局”这个字眼。
比如书中人物余拔牙,说自己飞黄腾达以后要去非洲去欧洲去美洲,拔完所有人的牙。于是书友们评价道:啧啧,穷人思维,啧啧,格局太小。
后来的余拔牙,真的走出了刘镇走出了上海走出了国门,再也不提拔牙的事儿,转而轰轰烈烈地投入到各国的政治游行中去。
对此很多感触。且不谈余拔牙的转变,只说格局这个词,真的需要见识作铺垫。想要营造大格局,必须见识大世态。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在大城市生活很苦很拧巴,很多应届生也要奋力留下来的原因。
你要去看看那些大世面,然后消化它们。 不带地域偏见的说,大城市,确实要比小城市格局大一些,因为你会不断遇见新鲜的事物与人群,你会深深地低下头去,告诉自己,格局还有很大很大的延伸边界。
-佛系-
朋友惊叹我怎么越来越佛系了。我说佛系没什么不好啊,世事繁杂,精力有限,有些事认真执着,有些事就看淡些吧。
比如取舍。以前特别纠结,舍了西瓜,得了哈密瓜,又对西瓜念念不忘捶胸顿首。现在想通了,滚你丫的,我好好吃我的哈密瓜,大西瓜,拜拜了您嘞。
再比如离别。以前特别踌躇,要去南边,又舍不得北边,捂着满心脏的回忆叨叨叨。现在不会了,通往未来的这趟专列,错过就没有了。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前进,才会遇到更精彩的风景。拜拜南边,不光北边它等着我,东边、西边,它俩都等着我。
还比如喜恶。和Boss小姐姐吃饭,她苦口婆心,为什么只能喜欢某件事呢,你喜欢某件事,也可以同时喜欢其他事啊。这让我觉得很震惊,想来颇有道理,人类在某些情感的处理上,需要专一和忠诚,在某些情感的处理上,则需要多元和包容。比如我可以喜欢画画,但不影响我喜欢跑步。为什么要把一些喜欢凌驾于其他喜欢之上呢?它们明明可以好好相处啊。
我对佛系的理解,不是万念俱灰的四大皆空,而是有些取舍别流连,有些离别别磨叽,有些喜恶别死磕。做人,不能活得太拧巴。
-作息-
最近最大的成就就是,坚持早睡早起十天了。
朋友问,万年夜猫子怎么突然痛改前非了,我笑,因为我怕死啊。
其实是场景+习惯的力量。
机构寒假班排的是八点半的课,于是我把闹钟设到了六点半。提前的两个小时,我可以舒舒坦坦地做运动、烧开水、冲燕麦、看视频,顺便把前一晚上没做的事一起做完。
每天看着全黑的天,一点点泛起鱼肚白,从黑暗到光明的感觉,让我神清气爽。
喜欢这种对身体的掌控感,喜欢每天起来都像打一场战役,喜欢一点一点把不可思议的习惯刻进生命里。
在很多领域,自律的人都几乎能够赢得一切。自律让人自由,我渴望自由。
晚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