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相处要把握度
这是商业X光的第146期分享
最近有个朋友约我吃饭,席间他给我讲了一番感慨,让我重新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相处?
朋友原本是大学的一个老师。
前两年在支农的过程中,感觉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应该是以后施展抱负的一个用武之地。
于是毅然办了停薪留职成立了一家服务农村的电子商务公司。
他的几个“发小”原来就佩服他,觉得他是“学霸”,现在下海经商肯定有戏,于是纷纷要求加盟。
朋友一听满是欢喜,一来也缺启动资金、二来也缺人手。
这几个“发小”,虽然学历没有自己高,可是都混迹商海多年,于是欣然应允。
刚开始,有政府的支持,加上电子商务正是兴盛之时,公司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这朋友仁慈好爽、仗义疏财,给几个合伙人,包括公司的员工都是比较高的工资。
可是市场风云变幻。
今年遇上新冠疫情,加上短视频、直播等营销工具的兴起,他们没有很好的适应形势的变化。
而且政府的补贴已经到期,公司的经营面临困难,于是他提出降低工资。
结果首先是“发小”提出反对,并且嚷嚷着要退股,公司员工也大都表现出不满。
遇到这样的事情,他约我吃饭也算是有求于我。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讲过互惠定律。
就是人们对别人给予的好处,总想要同等地回报;而且互惠,应该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
但是,通过朋友的这件事,让我明白,互惠定律如世间一切规律一样。
适度最好,过犹不及。
你对别人过分的好,在人际交往中“过度投资”,可能引起三个不良后果。
▶一是,如果你一味地对别人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就会在心里感到愧疚,感到欠对方的情;还有人会觉得你另有所图。这种心理负担会使受惠的一方只好选择疏远。
▶二是,对对方过好,会令对方对这种恩情感到麻木,时间长了,会变得心安理得,就不觉得你对他有多好。
▶三是,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心太软,不怕你,对你无所忌惮。
对一个心理健全、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独立和付出是个性成长的需要。
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
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就是人们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
这也是我们在互惠定律里阐释过的。
正因为如此。
虽然人有自私的本性,不希望得到的少于付出的,但由于互惠定律,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心理失去平衡。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有所保留。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
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更融洽、密切。
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人如果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心理会感到不平衡。
所以不要把好事一次做尽,要留有余地,或者给对方回报的机会。
你对别人适度地好,对方会感激你,也会回报你。
如果你对对方过好,时间长了对方就麻木了。
而你一次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反而得罪了他。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对方惯坏了。
民间有俗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图:平衡
这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显现得很多。
因为溺爱,多少家庭悲剧上演。
平时要啥给啥,就因为一次不能满足就恶语相加,甚至举起屠刀。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现在的教育受西方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在孩子的教育上走上了极端。
殊不知,你对子女过好,会让他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
一旦将来遇上困难,他就觉得你对他太不好了。
别人有啥,他也要求有啥,不会考虑你的实际情况,你还怎么能指望他孝敬你呢?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有时,你对他太好,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言听计从,什么事都对他(她)百依百顺,反而让对方轻视你的感情。
因为人们对于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懂得珍惜。
而对方对你的不珍惜,反过来可能引起你的怨恨,结果在感情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夫妻感情的健康发展。
所以,在爱情关系里面,一个人不要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而应该适当地向对方提出索取,以保持感情付出的平衡。
在职场上也应该这样。
作为老板,应该把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区分开来。
尤其基本工资不能定得太高,因为你提高他的工资他高兴。
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你降低他的工资,他就怨你。
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网图:领导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善良,都通情达理。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与人交往都要有个度。
你对别人不好,肯定不对。
而你对别人太好,会很容易被别人利用。
尤其是领导。
一定要恩威并施,既要有软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