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条辨》条文46条】

《湿热条辨》是清薛雪撰温病著作。一卷,撰年不详。此书专论湿热病证,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重点辨析湿热受病的原委,各种临床表现及治疗,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以其分析透彻辨证精微,故其立论明确治法得体,每为后世所宗。嗣后章虚谷曾加注释。王孟英根据本书内容曾予补订,并另加按语,辑入《温热经纬》卷四,名为《湿热病篇》。现存石印本等。

《湿热病篇》条文46条

1、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2、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求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3、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4、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5、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荣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连翘、生地、元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6、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例。

7、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痉厥,热邪充斥表里三焦。宜大剂犀角、羚羊角、生地、玄参、银花露、紫草方诸水、金汁、鲜菖蒲等味。

8、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9、湿热证,数日后脘中湿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

10、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

11、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泽泻、萆薢、通草等味。

12、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

13、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等味。

14、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湿热阻闭中上二焦。宜草果、槟榔、鲜菖蒲、芫荽、六一散各重用,或加皂角,地浆水煎。

15、湿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

16、湿热证,呕吐清水或痰多,湿热内留,木火上逆。宜温胆汤加瓜蒌、碧玉散等味。

17、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下即止。

18、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于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一散等味。

19、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余邪留滞经络,宜元米汤泡于术,隔一宿,去术煎饮。

20、湿热证,数日后,汗出热不除,或痉,忽头痛不止者,营液大亏,厥阳风火上升,宜羚羊角、蔓荆子、钩藤、元参、生地、女贞子等味。

21、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宜六一散一两,薄荷叶三四分,泡汤调下即汗解。

22、湿热证,按法治之,数日后,或吐下一时并至者,中气亏损,升降悖逆,宜生谷芽、莲心、扁豆、米仁、半夏、甘草、茯苓等味,甚则用理中法。

23湿热证,十余日后,左关弦数,腹时痛,时圊血,肛门热痛,血液内燥,热邪传入厥阴之证,宜仿白头翁法。

24、湿热证,十余日后,尺脉数,下利,或咽痛,口渴心烦,下泉不足,热邪直犯少阴之证,宜仿猪肤汤凉润法。

25、湿热证,身冷脉细,汗泄胸痞,口渴舌白,湿中少阴之阳,宜人参、白术、附子、茯苓、益智等味。

26、暑月病初起,但恶寒,面黄,口不渴,神倦,四肢懒,脉沉弱,腹痛下利,湿困太阴之阳,宜仿缩脾饮,甚则大顺散、来复丹等法。

27、湿热证,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瞑则惊悸梦惕,余邪内留,胆气未舒,宜酒浸郁李仁、姜汁炒枣、仁猪胆皮等味。

28、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干,胃气不输,肺气不布,元神大亏,宜人参、麦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谷芽、莲子等味。

29、湿热证、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口渴,茎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语亮。乃汗出过多,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一时表里不通,脉故伏,非真阳外脱也,宜五苓散去术加滑石、酒炒川连、生地、芪皮等味。

30、湿热证,发痉神昏,独足冷阴缩。下体外受客寒,仍宜从湿热治,只用辛温之品煎汤熏洗。

31、湿热证,初起状热口渴,脘闷懊恼,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32、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谵语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宜大剂犀角、紫草、茜根、贯众、连翘、鲜菖蒲、银花露等味。

33、湿热证,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分,走窜欲泄。宜大剂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连翘、紫草、茜根、银花等味。

34、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开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

35、湿热证,口渴,舌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鞭,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若脉有力,大便不通,大黄亦可加入。

36、湿热证,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腑。宜用承气汤下之。

37、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

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此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宜白虎加苍术汤。

38、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主治。

39、暑月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者,宜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味。

40、暑月乘凉饮冷,阳气为阴寒所遏,皮肤蒸热,凛凛畏寒,头痛头重,自汗烦渴,或腹痛吐泻者,宜香薷、厚朴、扁豆等味。

41、湿热内滞太阴,郁久而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下坠窘迫,脓血稠黏,里结后重,脉软数者,宜厚朴、黄芩、神曲、广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    

42、痢久伤阳,脉虚滑脱者,真人养脏汤加甘草、当归、白芍。

43、痢久伤阴,虚坐努责者,宜用熟地炭、炒当归、炒白芍、灸甘草、广皮之属。

44、暑湿内袭,腹痛吐利,胸痞脉缓者,湿浊内阻太阴,宜缩聪饮。

45、暑月饮冷过多,寒湿内留,水谷不分,上吐下泻,肢冷脉伏者,宜大顺散。

46、腹痛下利,胸痞,烦燥,口渴,脉数大,按之豁然空者,宜冷香饮子。

薛生白——清朝医学家

薛生白:别名雪,字生白,号一瓢,以字行,清代医学家

本 名:薛生白

别 称:薛雪

字 号: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吴县

出生时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

去世时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岁。

主要作品:《湿热条辨》《薛生白医案》

主要成就:与叶天士开创瘟病学研究之先河

  薛生白,别名雪;字生白,号一瓢,以字行。清代吴县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岁。与叶天士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故也知薛生白并非专一业医者,但他于湿热证治特称高手,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六卷(1754)。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

学诗于同郡叶燮,博学多通,工画兰,善拳勇。“所著诗文甚富”(《吴医汇讲》)。乾隆初举鸿博,两征不就。母多病,遂研读《内经》,究心医学。医理晓畅,治疗每奏奇效。《清史稿》称他“于医,时有独见,断人生死不爽,疗治多异迹”,“与叶天士先生齐名,然二公各有心得,而不相下”。

薛生白不仅以医闻名,且风流倜傥,所交皆文坛名流,如沈归愚、袁子才辈,诗酒流连,一时传为佳话。沈归愚在《一瓢斋诗存》序中,极口称赞薛生白,将薛生白与明初吴中高士王光庵相比。他说:“吾友薛子生白,游横山叶先生之门,自少已工于诗,既长托于医,得食以养,有司欲荐之出,不应。是生白隐居与光庵同,养亲与光庵同,能诗而以医自晦与光庵同。而工八法,解绘声绘色事,至驰骋于骑射刀鞘之间,又有能光庵之所不能者。”

(0)

相关推荐

  •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二:阳湿伤表. 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注解:自注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出独异,更加关节疼 ...

  • 【《湿热条辨》条文46条及注解】精

    <湿热条辨>条文46条 <湿热条辨>一卷,薛雪撰温病著作,撰年不详.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江苏苏州吴县.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 ...

  •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与叶天士出生于同一时代,又同乡里,均系江苏吴县人,生活于公元1681~1770年间.薛氏十分聪明,博学多才,所著诗文很多,因母病而钻研医学,博览 ...

  • 《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专门止呕一张小方

    组成:苏叶二.三分(1g)黄连三.四分(1.5g) [用法]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降逆止呕. [主治]湿热呕吐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数 ...

  • 【《湿热条辨》薛生白】精

    <湿热条辨>薛生白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热熏扰肺胃证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暑湿伤肺络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酿浊闭郁心包证 薛生白< ...

  • 【吴修飞:《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专门止呕】

    组成:苏叶二.三分(1g),黄连三.四分(1.5g) [用法]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降逆止呕. [主治]湿热呕吐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 ...

  • 《湿热条辨》——四汁四香汤方

    十五湿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 自注:此营阴素亏,木火素旺者,木乘阳明,耗其津 ...

  • 《湿热条辨》——薛生白胜湿熄风方

    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曰:"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遂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quo ...

  • 薛生白《湿热条辨》

    湿热条辨卫分上焦证四条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三条暑湿郁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四条湿邪蒙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