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创建红军3个军,手下2人成元帅,搭档是开国上将,儿子后成总理

前言

在通往革命胜利之路上,见证了太多的流血与牺牲。这些为革命献身的英烈们,他们也都曾有亲人,有疼爱他们的父母,有需要他们照料的妻儿,但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只能做出抉择,离别亲人,投身革命事业,为了将来的胜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曾有这样一位先辈,学生时代他已经彰显出色的才华和能力,并一直为少年时期的伟大理想而奋斗。他的人生虽然仅有28个春秋岁月,而他却利用这短暂的时光,创造了辉煌的不朽贡献。他就是被称为“党内英才”的李硕勋。

四川革命事业的开拓者

1903年,李硕勋生于四川宜宾庆符县。孩童时代的他在父母的疼爱中渐渐长大,当满怀希望的父母将他送进学堂读书,他也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李硕勋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15岁的时候顺利考入县立中学。

只是入学没多久,父亲意外病逝,他只能中断学业回家料理后事,并在家守孝半年。第二年他选择报考成都的储才中学,正是在这所新式学校,他遇到了一位同样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阳翰笙。

两人曾并肩领导过叙州、宜宾一带的学生运动,并一起进入四川省立一中,还曾与童庸生、刘弄潮等人一子创办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了四川地区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

李硕勋作为省学联以及四川社青团的负责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全川学生运动。这次爱国运动影响很大,对以后四川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由于当时触及军阀当局的利益,运动领导者遭到通缉。在大家掩护下,李硕勋离开四川,先后进入京沪两地,最终进入上海大学学习。

在这所大学,他学习过瞿秋白讲述的《社会学》、蔡和森讲解的《社会进化论》,另外恽代英和张太雷等我党人士也曾是李硕勋的讲师,虽然李硕勋在上海大学学习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受益匪浅,眼界和学识得到了拓展,对革命理论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1924年李硕勋加入我党,正式开始了一生的革命生涯。

党内英才

当年在四川时,李硕勋对开展学生运动积累下丰富经验。在组织安排下,他全心投入到全国学联和学识运动的领导工作中,历任全国学生总会军委会委员长、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全国学联总会委员以及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

虽然他在领导全国学联工作上的能力和贡献有目共睹,但是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岗位需要他,1926年李硕勋被派往武汉工作。

李硕勋妻儿

此时武汉地区刚刚光复,在战后恢复工作中李硕勋耗费了不少心血。北伐结束后,叶挺独立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李硕勋被任命为师政治部主任。

数月里,他带领25师北上,在河南参加过与奉军的作战,取得上蔡、洪桥战斗的胜利。此外他还参加过平叛夏斗寅的叛乱,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作战经验,弥补了他军事领导能力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南昌起义爆发后,他与周士第率25师抵达南昌,加入起义队伍。两人分任起义军25师党代表和师长,几十年后李硕勋的这位搭档成为了开国上将,他却早早献身于革命。10月下旬,李硕勋听从朱老总安排来到上海汇报起义军状况,不久安排李硕勋留沪进行地下工作。

在他走后,朱老总和陈毅等人转战湘南,领导了湘南起义,随后又上了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队伍汇合,巩固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曾为李硕勋部下的陈毅、林帅都成为井冈山苏区重要的军事将领,建国后还都成为开国元帅。如果李硕勋没有离开,他在井冈山地区的成就应该更加辉煌。

优秀的人才在哪里都会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在井冈山根据地壮大发展时期,李硕勋先后担任浙江省委军委书记和江苏省委军委书记,为浙苏两省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在1930年,为了促进江苏蓬勃发展的斗争形势,李硕勋在半年之内,先后创建了红14军、红15军、红17军。

这三支红军军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都没有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虽然建制不在了,但留下了一些经受历练的军事干部,这些人日后都成为我军发展的骨干力量,有不少人还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如开国上将张爱萍和开国功臣黄火青。

英雄陨落

1931年,顾顺章在武汉被捕随即叛变。在他指认下,李硕勋的恩师恽代英,在即将被营救出狱之际因身份暴露遇害。数月后,李硕勋另一位上海大学的导师蔡和森也被捕遇害。

当时蔡和森担任两广省委书记,他被捕后。本来将去红七军赴任军政委的李硕勋,改任两广省委军委书记。他刚刚上任,经两广省委决定,安排他去海南指导当地的革命武装斗争。

但没想到,由于有人叛变,李硕勋刚到海口不久,行踪已经暴露。8月13日李硕勋被捕,9月5日,经受严刑拷打,遍体鳞伤,双腿也被打折的李硕勋被拖行到东郊刑场行刑,英雄牺牲时年仅28岁。

在狱中,李硕勋曾给爱妻赵君陶留下一封遗书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深爱丈夫的赵君陶在李硕勋牺牲后,此生再也没有婚嫁。而是瑾听丈夫临终遗言,将所有心血放在对儿子的培养教育下。在母亲的呵护和组织关怀下,儿子长大成人,几十年后成为了新中国的总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