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携带病毒而不会被感染?
实际上,并非动物携带病毒就不会被感染,非洲猪瘟对家猪和野猪一样有着急性、烈性、高度接触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潜伏期只有15天,发生率和死亡率都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不过,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传染人。同时,在高温之下60℃持续加热20分钟,即可杀灭非洲猪瘟病毒。
所以,并不是动物携带病毒不会被感染,而是部分动物对某些病毒具有抗体,于是成为这些病毒的宿主。在自然界,有一种小动物天生就可以携带病毒而不会受到伤害,它就是蝙蝠。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很少可以见到蝙蝠(因为蝙蝠喜欢夜间活动),所以对蝙蝠不是很了解。
蝙蝠被称为翼手目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是由其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构成。蝙蝠的头部像啮齿类或狐狸。而且,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生的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的。人类的雷达系统,就是按照蝙蝠的超声回波原理发明的。
经研究,我们发现,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病毒等多种病毒,但是它们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感染。原因是,蝙蝠体内有一个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这一通道被削弱却并未失去功能,这表明蝙蝠完全有能力对防御病毒的水平进行微调,有效但不过分地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而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后,能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会引发烈的免疫反应。
从严格意义上説,蝙蝠携带着感染病毒,而不是患病。这有望让人类从中学习如何对抗病毒。事实上,人类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很多时候还不如动物。所以,我们也只能期盼科学家从蝙蝠身上真正破解这种既可携带病毒,但又不自身患病的抗体基因,未来一旦能为人类所使用。那么,我们将再也不必担心各种病毒的传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