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申遗的“前世今生”①|泉州申遗今生尚未如愿 其前世却绝对是犹如神助的当代传奇|乡音|190期|
——戴泉明:《天下之货仓》 九州出版社
本文5384字 插图21幅 阅读10min(不含视频)
【编者按】上期是《天下之货仓》作者戴泉明国庆期间两场新锐讲座的综述。由于讲座时间关系,一些推翻旧说的新观点未能详尽解读,引发热议,追问详解。乡音君在此提醒诸位,关于这些新观点的论据及其论述皆在作者新书《天下之货仓》。
上期主讲人提到的“泉州申遗项目主题的演变”,亦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期起,乡音君就大家关注的话题,邀请作者推出《泉州申遗的“前世今生”系列》。作者认为,泉州人的申遗梦并非是本世纪初才有的,而是始于1991年。那一年年春节,“泉州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拉开了泉州申报'世遗’的帷幕。”⑴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泉州第一次惊艳世界,泉州人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并充满自豪:原来咱厝的文化遗产是世界级的!
作为当年考察团全程随访记者,戴泉明摄制的40集电视新闻《古城喜迎十洲人》系列报道在央视新闻、省台播发20多集,泉州一夜走红。作为见证者,他知道这场让泉州扬名世界的海丝考察如何来之不易,又是如何机缘巧合:“没有前世,何来今生。泉州申遗今生尚未如愿,但它的前世却绝对是一部犹如神助的当代传奇。”
如果说1974年轰动世界的后渚宋代沉船重见天日是机缘巧合的话,还不如说是泉州古城时来运转。宋代沉船发掘14年后,时来运转再次眷顾泉州,紫气东来,挡也挡不住滴……
“丝绸之路综合研究” 是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这一研究项目,中国海路考察的港口城市只有广州,而泉州他们闻所未闻。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阿曼是重要的组织国,阿曼苏丹王室还提供万吨级豪华游轮作为海路考察船,后称"和平方舟"号。1988年11月,应邀参加阿曼国庆节的中国驻该国前任大使袁鲁林(曾任福建省委宣传部科长),无意中听到阿曼民族文化遗产部部长提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计划,行程是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广州是中国唯一考察的港口城市,且被定为国际研讨活动的主办地。
中国驻阿曼苏丹大使袁鲁林在中国-阿曼苏丹建交二十五周年纪念封上签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熟悉泉州海丝文化的袁大使听说考察点只有广州,没有泉州,便向这位部长介绍:“泉州有你们阿拉伯人建的清净寺,有圣墓和许多伊斯兰教石刻,还有阿拉伯侨民后裔的乡村,怎么不去考察?”阿曼部长对此大为惊奇,希望袁大使能赶快送给他材料。袁大使回国后,立即给时任泉州市市委书记张明俊写了一封信,建议泉州抓紧申报考察点。假如没有袁大使的细心和热心,泉州辉煌的中古文明或许还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不为世人所知。冥冥之中,这次极为偶然的机会使泉州再度扬名天下。
"拼老命也要拿下来"
1988年12月,袁大使的信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舒亭转到张明俊书记手中。张书记极为重视,立即批示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组织材料向上汇报,争取将泉州纳入考察计划。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曼会议决定于1989年1月23日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召开,进一步研究考察计划及沿途考察地点。因此材料务必在此之前送达。
“对泉州而言,这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拼老命也要拿下来”。王连茂馆长迅速组织人马加班加点连轴转,在一周内编纂出一部近200页的申报材料。王馆长还特地为这份中英文申报材料取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标题——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计划的圆满成功——请注意:泉州应是这项科学考察最重要、最理想的地方之一。他在主题文章明确提出:联合国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如果没有泉州参与,就等于陆上丝绸之路没有西安一样,是令人遗憾的。
1988年12月30日编纂成册的申报材料除主题文章外,还有大量西方学者关于泉州海交史的研究文章和泉州丰富的海交文物图片。申报文本采用中英文对照,附有大量图片、路线图等,充满了挑战性和说服力,对不知泉州的联合国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震撼和惊奇。
毛遂自荐 终成正果
1989年1月,泉州市政府和海交馆派员携带省市政府函件、申报文本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录像带、《泉州伊斯兰教石刻》《泉州湾古船发掘与研究》《海交史研究》等有关材料,专程赶往北京,向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外交部、社科院、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送达材料。
泉州的“毛遂自荐”,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极大兴趣。翔实充分的申报文本吸引了许多专家。时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的陈高华先生,是这次考察活动的咨询委员会委员,他被泉州人的热情所感动,极力为泉州列为考察点而奔走。泉州的申报文本及相关材料终于引起1989年1月在阿曼首都召开的“海路附属委员会会议”的高度重视。陈高华先生在会上提出中国政府要求增加泉州考察点的动议,获得一致通过,并于同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丝绸之路综合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得到最后确认。
这次会议还决定在中国的海路考察以泉州为重点,所有的活动包括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都放在泉州举行。在确定了世界各国主要考察港口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当时泉州由分管文教的副市长薛祖亮带队前往,抢尽了风头。
“爱拼敢赢的泉州速度”
为迎接海丝考察,泉州紧锣密鼓地进行包括万吨轮进港前期准备、学术会议与考察活动安排、泉州海丝史迹展览等准备。其中重头戏就是海交馆新馆的建设。王馆长忆及,当时考察团随船带有大批展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伊斯兰教等宗教文物。考察沿途各国都是将最好的展厅用来陈列这些稀世珍品,而泉州连个像样的陈列馆都没有,而且当时泉州海交馆还在开元寺内,将非佛教文物放在开元寺里,从宗教感情上来考虑也非常不妥。因此,建新馆展厅迫在眉睫。
1989年10月9日泉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海交馆呈报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筹备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向上级部门汇报建馆的必要性时,王连茂馆长慷慨陈词:“这次考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作为中国的代表港口,泉州形象不好,就是中国不好!”时任泉州市市长陈荣春强调指出:这项考察活动是我市建国以来最大型的一次外事活动,意义非常重大,一定要搞好,会议同意海交新馆展厅的建设方案。
尽管当时市财政比较紧张,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新馆建设一路绿灯,加上王馆长等“化缘”有术,当年12月18日,新馆终于奠基。但此时离考察团来泉只剩下一年的时间。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没日没夜的加班和共同努力下,海交馆一期工程终于赶在考察团到来的前4天竣工交付使用。新馆落成典礼上,有关领导赞扬说“泉州海交馆新馆从无到有,一年建成交付使用,这就是爱拼敢赢的泉州速度”。
千头万绪 万般顺利
1991年除夕之前,为国际研讨会准备的64万字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考察船进入后渚港的航道清障和引航、“海丝”考察欢迎仪式、文艺踩街、仿古祭海、文物点整治、中央和省领导、外宾接待等各个大小项目有序推进。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泉州宗教石刻陈列、泉州外销瓷陈列也准备就绪。到了除夕那天早上,所有准备工作已是万事俱备。分管市领导高兴的说,泉州人”成协“,”(勿+会)失外气“!建国以来,泉州第一次承办这么大的外事活动,千头万绪,万万没想到会如此万般顺利。
没想到的还有老天爷,以往泉州春节期间经常下春雨,大家也很担心,结果考察团到达泉州那几天犹如神助,除了考察船进港前下雨为远来客船洗尘外,其他都是晴好天气。令人惊奇的是,原先预报正月初四(2月18日)晚间有雨,结果当晚无雨。为迎接海丝考察团到来,泉州举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艺踩街,全市有64个单位、25部彩车,34支表演队伍参加,万人空巷。以“迎番货”“刺桐舟”“团结 友谊 进步”三大专题为内容的表演,再现了泉州先民迎送海舶进出刺桐港和四海一家的繁荣盛景。
泉州市政府在天后宫
举行“仿古祈风祭海仪式”欢送考察团离泉
(图源:成冬冬/摄)
更神奇的是,2月19日,泉州市政府在天后宫举行“仿古祈风祭海仪式”欢送考察团离泉。那天上午下着毛毛细雨,9点钟鼓齐鸣,主祭官燃香祷告,雨突然停住。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祭海表演中,雨一滴也没下。祭海仪式一结束,雨又下来了,说来真是神奇。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1991年2月14日(除夕),正是马可.波罗离开泉州返国700周年的纪念日,联合国考察船“和平方舟”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中缓缓驶进泉州港。在后渚码头的欢迎仪式上,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滕藤引用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向考察团到中国考察表示热烈欢迎。
在泉州人欢度春节的气氛中,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外交官、学者、记者先后考察了海交馆、圣墓、洛阳桥、开元寺、东西塔、古船馆、老君岩、九日山、清净寺、草庵、陈埭回族史馆等。在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考察时,考察团领队迪安博士宣布:“这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最大发现,最大成就。”在泉州期间,考察团观赏了地方戏剧、木偶和盛大民俗踩街活动,在华侨大学参加两天“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1年2月16日,联合国考察队考察九日山宋代祈风石刻群,并勒石纪念:“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典礼之后七百余年,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来到这里。作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
2月19日,泉州市政府在天后宫举行“仿古祈风祭海仪式”,欢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前往韩国、日本继续考察。考察团领队迪安博士激动地宣告:“海丝”考察活动在泉州取得巨大成功,泉州将成为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科学研究的中心,“泉州学”将成为新开辟的国际性研究项目。
自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泉州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1997年该组织又两次与中国的研究机构在泉州海交馆联合召开“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使泉州成为“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十年计划中唯一举办过三次国际学术活动的城市。
回眸当年,泉州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拉开了泉州申报“世遗”的帷幕,泉州第一次惊艳世界也使得泉州人第一次意识到并充满文化自信和自豪:原来咱厝的文化遗产是世界级的!泉州人的申遗梦从此点燃!
【编后语】此后不久,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以泉州海交馆为大本营,在泉州竖起了一面大旗,聚集海内外研究力量,在全世界学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其他港口对此进行研究。广州、宁波等地的学术界谈及“海丝”,必称泉州,总会将宋代古船、海交研究及海交馆列为其他港口所无法企及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中世纪中国三大州:明州(今宁波)、广州、泉州分别代表中国海上贸易三个不同的时代。而广州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考察的中国唯一港口城市,但在1991年考察活动中黯然失色,此后又无所作为,而宁波则一直不为人所知。关键就在于当时相关部门不重视,组织不积极,缺乏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直到本世纪初,泉州启动申遗工作,广州、宁波等港口城市的有关部门才猛然醒悟,重新开发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品牌。但这些城市在海上交通史研究方面,比起泉州已经晚了十多年。
泉州申遗的今生无论走到哪一步,都不应当忘记其前世,不应当忘记那一代人的努力。
了解新书内容 点击以下蓝字
《天下之货仓》九州出版社新书推介|乡音特辑|145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