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万友生:临床常用的几张经验方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万友生临床常用的几张经验方

万友生是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生前曾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等职,倾毕生精力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全国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主要著作有《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和《热病学》三书。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医案、医话130余篇。
他领衔的国家科委“七五”攻关中医急症科研课题——应用寒温统一热病理论治疗急症(高热、厥脱的临床研究),获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寒温统一论》一书还获得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
1.口腔溃疡用补中益气汤合导赤散

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20克,升麻30克,柴胡、陈皮、当归、生甘草各10克,生地15克,淡竹叶、麦冬各10克,通草6克,莲子心3克。
用于复发性口疮,舌边尖、舌下、唇周黏膜等有溃疡点,饮食难下,痛楚不堪,心烦气短,懒以言语,舌质淡,舌边齿印,苔白微黄,脉细缓。学习和运用体会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中最常见、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本病在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沿海地域湿热,如《医宗金鉴》说:“热气熏蒸胃口,以致满口糜烂,甚于口疮,不能饮食。”因属地区的多发病,补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虚阴火上炎所致的复发性口疮,如《口齿类要》言:“中气伤损,唇口生疮。”若滥用清热泻火剂,病必有增无减。
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除用补中益气汤治愈脾虚阴火所致的复发性口疮外,尚有脾胃伏火、胃经积热诱发的口疮,方用清胃泻黄散加味。更有口疮合并舌炎的,此乃胃火亢盛,心火上炎,需用清胃导赤散加味。
2.腰椎病常用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汤
黄芪30克,当归15克,川芎、桃仁各10克,红花5克,赤芍、白芍、地龙各20克,丹参15克,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天麻10克,杜仲20克,牛膝15克,宽筋藤20克,伸筋草15克,白花蛇1条。
用于腰椎间盘突,腰腿疼痛,不能屈身,不能站立,臀部至下肢掣痛麻痹不能站立,舌暗淡、苔薄白,脉细弦。学习和运用体会腰椎病是因气虚血瘀、肾虚、脉络阻滞所致。方用补阳还五汤加活络药治疗腰椎病。
3.胸痹实证常用丹络蒌薤汤加味方
丹参30克,橘络、丝瓜络各10克,瓜蒌30克,薤白15克,桑寄生、山楂各30克,珍珠粉1克,草决明、夏枯草、杜仲、续断、青木香、谷麦芽各15克,天麻、菊花、神曲、鸡内金各10克。
用于冠心病,经常心胸疼痛,头晕,巅顶痛,能食而不香,脉弦。学习和运用体会病机为心脉瘀阻实证兼肝阳上亢,用丹络蒌薤汤以活血通络;加用天麻、菊花、草决明、珍珠粉、夏枯草、桑寄生、杜仲等药以平肝潜阳。立足整体,心肝两调。
4.胸痹虚证惯用方
(1)人参四逆汤加味方:黄芪50克,熟附子、泽兰、益智仁、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红人参、炮干姜、炙甘草、瓜蒌皮、薤白、石菖蒲、远志、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
用于患冠心病已久,长期心胸憋闷,日益加重,行走稍急即大作,遇寒或稍劳作尤甚,心悸,面浮,腿肿(按之凹陷),小便频数,见水即欲溺,夜尿数次,身寒,多痰,舌红、苔白黄相兼略腻,脉缓。
学习和运用体会当患者虚多实少之心肾阳气虚甚,应以补为主,补中兼通。方用人参四逆汤温补心肾阳气以防脱为主,兼用瓜蒌、薤白等以开胸痹。
(2)生脉散加味方:白参、麦冬、川贝母(研末冲服)各10克,五味子10克,薤白、茯苓各15克,浮小麦30克,全瓜蒌、谷芽各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
用于患冠心病,症见胸闷气憋,心悸脉促,时自汗出,咳痰带血,咽喉口舌干渴,不思食,腹胀,有时恶心吐水,便不通,舌苔黄而干。
学习和运用体会虚多实少之心脏气液虚甚,急用生脉散敛补心之气液以防脱为主,兼用瓜蒌、薤白等以开胸痹;加川贝母乃因火克肺金致伤阳络之故。
5.胸痹虚实夹杂证惯用方
(1)丹络蒌薤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橘络、丝瓜络、瓜蒌皮、甘草、薤白、砂仁、白豆蔻各10克,太子参30克,丹参、焦白术、茯苓、广木香、陈皮各15克,葛根50克。
用于患冠心病,心慌心悸,心前区闷痛,全身乏力年余,平素易感冒,受风即咳嗽,咯黄痰,口干,口淡乏味,无饥饿感,有时脘腹胀痛,大便素结,舌红、苔根部微黄,脉细弱。
(2)丹络蒌薤汤加味:全瓜蒌30克,橘络、桔梗、丝瓜络各10克,丹参、薤白、生地黄、赤芍、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生甘草各15克。
用于患病毒性心肌炎,时感胸背闷痛,呼吸困难,心动悸甚(无论动或静时都有),头晕,失眠,喉间灼热,胸闷心悸、头昏尤甚,舌质红,脉细弱。
6.慢性胃炎惯用方慢性胃炎
主要以“胃痛”、“痞满”为主要表现,病证多以虚(或虚实夹杂)证为主。治疗上喜用理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异功散等以健运脾胃,并根据寒、热、虚、实等不同加入温阳散寒之“良附丸”、滋阴清热之“益胃汤”等方药。并自制“五消饮”、“芍甘百佛汤”二方,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及阴虚内热而致的胃脘痛症有良好疗效。
(1)小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味: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冰糖60克,当归15克,制香附、高良姜各10克。用于虚寒胃痛,慢性胃炎,胃痛遇寒即作,大便秘结,便结时胃痛加重,舌淡少苔,脉细弱。
学习和运用体会慢性胃炎以胃脘寒痛,遇寒而作,而大便秘结(夏季尤甚)为主症,经用小建中汤合良附丸获得痛止便通的快速疗效。
万友生先生认为,《伤寒论》小建中汤所主治的“阳脉涩,阴脉弦”的“腹中急痛”是属土虚木旺,阴阳两虚而偏于阳虚所致,法当培土柔木、温阳为主,佐以滋阴,而小建中汤即属此法,故能主治本证。
临床上所遇到的脾胃虚寒脘腹痛症,大便溏泄的固多,大便秘结的亦不少,前者纯属阳虚,法当专主温阳,如理中汤证;后者属阴阳两虚而偏于阳虚,法当温阳为主兼滋阴,如小建中汤证。
这就是万友生先生对虚寒胃痛是否采用理中汤(或香砂六君子汤)或小建中汤的准则。
(2)补中益气汤合益胃汤加减:黄芪、党参各50克,炙甘草、生甘草、焦白术各15克,升麻、柴胡各10克,沙参30克,麦冬、生地、玉竹各15克,百合、佛手、丹参各30克,山楂50克,鸡内金、滑石各30克。
用于脾虚阴火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中灼热如一团火,却不欲饮冷而反喜热饮,口苦,大便干结难下,肛门灼热,尿热,而又形寒易感,胃脘胀多痛少,从不泛酸,咽及食道有梗阻感,知饥识味而纳少,舌紫暗,脉弦缓。
学习和运用体会萎缩性胃炎的主症为胃中灼热如一团火,却不欲饮冷而反喜热饮,且形寒易感而脉缓不数,脾虚阴火证昭然若揭。万友生先生对于阴火理论有颇深的研究,并有较大的发展。
先生认为:胃中灼热是脾虚阴火证的常见症状,多因中焦清阳不升,浊阴难降,清浊相干,郁结于中焦所致,因此得冷饮而反剧;而口苦则为气虚不能升津上润所致。但因气虚之中夹有阴虚的大便干结难下等症,又属气阴两虚(偏于气虚)之证。故采用补中益气汤之补脾益气、甘温除热法为主,并佐以益胃汤等滋养胃阴法,获得良效。
(3)香砂六君子合五消饮加味:广木香、砂仁各10克,太子参30克,焦白术、茯苓各15克,炙甘草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5克,山楂30克,神曲10克,谷芽、麦芽各30克,鸡内金15克,黄芪30克,防风15克。
用于气虚胃痛,胃脘隐痛,食后噫气脘胀,从不反酸,矢气较多,大便时结时溏,粪色或黄或黑(黑时较多),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不饥食少,口干口苦,近时便溏色黑,舌质淡,边有紫暗瘀斑,苔白腻,脉迟缓细弱。
学习和运用体会胃痛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证候之一,其病机虽有寒热虚实之辨,但多属于虚寒。当脾胃虚寒尚处在气虚阶段时,万友生先生最喜用香砂六君子汤。
此方功能健脾温胃,既能补气虚,又能行气滞,补气而不伤气。凡脾气虚弱而胃寒气滞作痛者,服之每获良效。由于脾气虚弱,运化不良,常有食积胃脘,故万友生先生多加入自拟五消饮(山楂、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以助运化而消食积。
(4)芍甘百佛汤合五消饮加味:白芍30克,甘草10克,百合、佛手各30克,山楂50克,神曲10克,谷芽、麦芽、鸡内金、甘松、陈皮、延胡索各30克,川楝子、广木香、青木香各15克。
用于气阴两虚痞满,萎缩性胃炎,胃脘闷痛作胀日夜无已时,午后尤甚,得噫气、矢气则稍舒,知饥而乏味纳少,有时嘈杂而从不反酸,口干口苦,渴喜热饮,大便素结而现暂转软,形寒易感,四肢欠温,舌红苔白黄而厚腻、边有齿痕,脉细弦而缓。
学习和运用体会万友生先生治疗阴虚内热所致的肝木乘脾土的胃脘痛(痞)症喜用自制芍甘百佛汤。芍甘百佛汤是由白芍、甘草、百合、佛手四味药组成,亦可看做芍药甘草汤与百合佛手汤二者合方。
万友生先生认为:仲景以芍药治腹痛,一以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一以养肝阴而和柔刚木桀骜之威,与行气之药直折肝家悍气者截然两途,此泻肝与柔肝之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芍有镇静和抑制末梢神经的作用,故能治疗末梢神经性肌痉挛及痉挛引起的疼痛。芍药配甘草,酸甘相合,柔肝缓中,其效尤著。如胃痛日久导致血瘀的,则应赤芍、白芍同用。
百合配佛手,本是一首验方。它与古方百合汤(百合50克,乌药15克,治心胃疼痛)都属于养阴行气止痛之方,但乌药较温于佛手,不如佛手驯良,百合性味甘平,功能清润养阴,配合性味甘温的佛手,和中顺气化痰消食以治胃脘疼痛,其效尤著。
万友生先生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气阴两虚证(更多见偏气虚者),益气常用异功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养阴常用自制芍甘百佛汤或益胃汤。
7.慢性肾炎惯用方
白茅根30克,生薏苡仁、赤小豆、生地、熟地各15克,山茱萸10克,山药、茯苓各15克,泽泻、丹参各10克,知母15克,黄柏10克,杜仲、续断各15克,桑寄生30克。
用于湿热内蕴,损伤肾阴,慢性肾炎,尿检常见蛋白、管型和红细胞,通身及面目水肿,腰酸痛,尿少色如浓茶,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夜间盗汗,有时食后胃脘微痛,舌苔黄多白少而厚腻,舌边尖红,脉细数无力。
学习和运用体会慢性肾炎,症见通身面目微肿,腰酸痛,尿少色如浓茶,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夜间盗汗,舌苔黄多白少而厚腻,舌边尖红,脉细数。显属湿热内蕴,损伤肾阴所致。因此,用白茅根汤合知柏地黄汤在清利湿热的同时滋阴降火,并加桑寄生、杜仲、续断以补肾强腰。
可以用白茅根60克,生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蚕茧10个,黄芪50克,焦白术15克,茯苓30克,续断30克。用于湿热内蕴,肾(脾)气不足,慢性肾炎,腰胀痛,排尿滴沥难尽,稍感灼热,尿浑浊不清,尿检长期有蛋白、管型。面色黑,嘴唇紫暗,神疲肢倦,午后下肢水肿明显,腹胀满,矢气多。舌淡红、苔白根部薄黄,脉弦滑。
大多慢性肾炎,是因湿热(湿偏胜)困肾,久而损伤肾气以及脾气所致。用白茅根汤加蚕茧、续断以固补肾气;黄芪、白术以健补脾气。
这种情况可用白茅根60克,生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鹿茸末2克,菟丝子15克,黄芪60克,党参、白术各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用于湿浊内蕴,肾阳虚甚,慢性肾炎,尿中常见蛋白,腰酸痛,神疲肢倦,不思饮食,面色不华,有时两目肿如卧蚕,畏寒肢冷,手指掌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慢性肾炎,是因湿热(湿偏胜)困肾日久而损伤肾阳以及脾气尤其是肾阳虚甚所致。用白茅根汤加鹿茸、菟丝子以补肾阳,又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以健补脾气;蚕茧性味甘温,从前人用以止渴缩小便和止血治崩漏来看,可知其具有固补肾气以摄精血的作用。
8.感冒惯用方
(1)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
用于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风寒无汗,嗳腐吞酸,干呕,不思食,苔薄白,脉浮数而虚弱。按太阳表寒虚证处理。
学习和运用体会头痛发热恶风寒无汗有似太阳表寒实证,但从其脉呈虚弱来看,实属太阳表寒虚证,故服桂枝汤全方2剂即愈。又从其兼见嗳腐吞酸干呕不思食来看,可见不仅表有风寒,而且里有食滞。由于桂枝汤能扶助卫阳以发散风寒,又能健运中气以消化食滞,故不需加入消食药就能达到表解里和的目的。
由此可见,风寒感冒只要具有寒热脉浮而虚弱,就可确定其为太阳表寒虚证,即使不具有自汗出,而反无汗的,也可用桂枝汤取效。有人认为,太阳伤寒表实固然是实证,但太阳中风表虚却不能认为是虚证,如果是虚证,那就决非桂枝汤所能胜任,而必须采用玉屏风散等方才能奏功。
这种认识是不够深刻的,因为表寒虚证有邪多虚少和虚多邪少之别,邪多虚少的,治宜祛邪为主兼补正,这就应该采用攻中兼补的桂枝汤;虚多邪少的,治宜补正为主兼祛邪,这就应该采用补中兼攻的五屏风散等方。
(2)桂麻各半汤合小柴胡汤加减:麻黄10克,杏仁15克,甘草30克,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冰糖60克(分2次入煎,下同),桔梗、枳壳、柴胡各15克,黄芩、半夏各10克。
用于感冒咳嗽,时作寒热如疟状,干咳痰少色白难出,胸部微痛,咽喉不干不痛,渴喜热饮,口苦乏味不思食,苔白,脉浮。按太阳表寒涉及少阳论治。学习和运用体会咳而胸痛,寒热如疟状,是属太阳友寒涉及少阳之证,故用桂麻各半汤合小柴胡汤获得速效。
《伤寒论》治寒热如疟状有三方,即桂麻各半汤、桂二麻—汤、桂二越一汤。其中以桂麻各半汤应用机会较多。太阳少阳同病而见寒热如疟状者,病机重点在少阳的,宜用柴胡桂枝汤;病机重点在太阳的,宜用桂麻各半汤合小柴胡汤(理论上看,似乎不必合用小柴胡汤,但从临床上看,则以合用效更佳)。
9.急性扁桃体炎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升麻15克,葛根30克,赤芍15克,生甘草10克,防风15克,荆芥1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薄荷10克,桔梗、牛蒡子、玄参、板蓝根、柴胡、僵蚕、浙贝母各15克。
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作梗,痰多欲呕,恶风发热,汗少,口干渴喜冷饮,头痛,周身关节酸痛,舌苔白黄而腻,脉濡数。学习和运用体会普济消毒饮方对风温热毒上攻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等病有显著疗效。
10.流行性出血热常用柴胡桂枝汤合三仁汤
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发热期,往来寒热,午后热甚,无汗,全身酸痛,腰痛,干呕,纳少,微咳,腋下及腰部见大量针尖样出血点,面红,眼泡肿,尿少,舌红苔薄白,脉细。证属少阳病兼太阳,湿热郁滞三焦所致。法当和汗兼施以解少太二阳之邪,并分消上下之势。
处方:柴胡30克,桂枝、黄芩、法半夏各10克,党参15克,青蒿30克,麻黄、杏仁、白豆蔻仁各10克,生薏苡仁15克,苍术、厚朴、陈皮、甘草、通草各10克,滑石1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在辨证论治中,治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的理法方药于—炉,并根据“治湿不远温”的原则,用药多偏于温,除温热证外,慎用寒凉方药。本病患者兼有内伤杂病的,诊治时必须内外兼顾,才能提高疗效。
11.急性肝炎常用茵陈五苓散合平胃散
茵陈30克,桂枝10克,焦白术、焦苍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5克,厚朴10克,陈皮15克,白豆蔻仁、砂仁各5克,山楂30克,神曲10克,麦芽30克。3剂。用于急性肝炎,头痛,微热,鼻塞流涕,目黄,尿黄,身黄,厌食,厌油,食则欲吐,腹泻日2~3次,舌苔白多黄少而腻,脉濡缓。
学习和运用体会症见三黄而厌食、厌油,欲吐,腹泻,舌苔白多黄少而腻,脉濡缓,显属湿胜于热所致。病机重点在于湿困太阴脾上,故用茵陈五苓散合平胃散加味,以健脾燥湿为主,兼清利其湿热。由于药与证合,故获速效。
12.痢疾常用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白芍各30克,生甘草15克,北沙参30克。用于赤痢,腹痛里急后重,日二三十行,口干,舌红,脉弦细数。
学习和运用体会《伤寒论·厥阴病》篇说:“热利下里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
白头翁汤是后世治痢的祖方。痢疾是因土中湿热蕴结而木火下迫肠间所致。这可从其所谓“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看得出来。因为痢疾的里急后重而脉弦,即肝木横强失柔之象,故善治痢者。莫不注重调肝(如疏肝、清肝、柔肝等)。
白头翁汤所主治的热利下重、便脓血、口渴、脉沉弦数,显属热胜于湿而伤及血络之证。方中白头翁和秦皮、黄连、黄柏四药也显然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尤其是白头翁更具有疏肝清肝的效能。又黄芩汤和四逆散中所包含的芍药甘草汤具有柔肝缓急的良好作用,对痢疾腹痛、里急后重尤有殊功。
后世治痢下脓血及后重窘迫的芍药汤(白芍60克,甘草、木香、槟榔各10克,黄芩、黄连、当归各15克。加服后痢不减,加生大黄10克),就是在黄芩汤基础上发展而成。此方主要就妙在重用芍药甘草汤以柔肝缓急。
常治热痢服此,里急后重迅速解除而大便畅行,收到“治痢还须利”的稳效、高效,并显示出治痢调肝的优越性。本文摘自《万友生医案选》

(0)

相关推荐

  • 四逆散证

    (1)原文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2)原方组成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炙甘草 上四味,各 ...

  • 【张寿昌:胃炎十一方】

    张寿昌临床胃炎十一方 作者/张寿昌 胃炎一症,临床多见,笔者也治愈过很多例.以下是笔者治疗胃炎症常用的十一方,常加减使用,疗效显著. 一.四逆散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 二.六君子汤 人参.茯苓.白术 ...

  • 【医林高人的伤寒经方语录(续)】

    接上文: 医林高人的伤寒经方语录(上) 医林高人的伤寒经方语录(中) 55.用大承气汤不要老守常规,有三个急下证:一个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二是"发热汗出多" ...

  • 万友生临床常用的几张经验方

    万友生是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前曾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等职,倾毕生精力提出 ...

  • 著名老中医万友生常用几张经验经方

    万友生(1917-2003)是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前曾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 ...

  • 徐小丽:著名老中医万友生常用几张经验经方

    万友生(1917-2003)是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前曾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 ...

  • 万友生临床常用几张经方

    万友生(1917-2003)是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前曾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 ...

  • 名老中医郭士魁临床常用的14个验方

     1.冠通汤 党参.当归.丹参.鸡血藤.瓜蒌.薤白.红花.郁金.玄胡. 适应证: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而有瘀血者). 2.活血通络汤  苏木.三棱.莪术.红花.芸香.丹参. 适应证: ...

  • 老中医赵振兴:临床常用的80个自拟经验方

    老中医赵振兴:临床常用的80个自拟经验方

  • 老中医万方琴五十年针灸常用穴位

    万老师的行医特点:不用药,针灸取穴少,患者感觉舒服,疗效突出.万老师认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气血滞瘀导致,通过银针疏通经络,以去百病.常用细针,一般疾病取穴1-5穴,肩周炎.腰痛.肋间神经痛.落枕.坐 ...

  • 万友生:腰椎病常用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汤

    万友生(1917-2003)是江西省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前曾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 ...

  • 老中医刘茂才临床医案汇选二

    ▲刘茂才 1937年10月生,广东兴宁人,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等,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