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水龙经》·卷一
相关推荐
-
宅、穴前水法的看法
葬经云: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云:外气横行,内气止生,气界水则止.在地中行走的气叫内气,水流就是外气,所以有水的地方往往是地中生气外泄的表现,也是生气停畜汇聚结穴的前提. ■.阴宅得水可以救贫,阳 ...
-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
[原文]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①,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②.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③,或短或长 ...
-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2)
[原文] 师持脉,病人欠①者,无病也.脉之呻②者,病也.言迟③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注释] ①欠:呵欠. ...
-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3)
[原文] 问曰:脉有残贼①,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注释] ①脉有残贼:残贼,伤害.脉有残贼,指邪气伤害人体所致病脉. [译文] 问:脉象中有邪气 ...
-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4)
[原文] 师曰:脉肥人责①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注释] ①责:求. [译文] 老师说:给肥胖人诊脉,若脉浮,应当寻求致浮的原因:为瘦弱人诊脉,若脉沉,应当查找致 ...
-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5)
[原文]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①,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 [注释] ①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特 ...
-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6)
[原文]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译文] 趺阳脉浮而紧,浮为气虚,紧为寒甚,气虚则腹部胀满,寒甚则腹中 ...
-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7)
[原文]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①. [注释] ①厥逆:四肢厥冷不温. [译文] 少阴脉弱而且涩,弱则心中微烦,涩则手足逆冷. [评析] 本条讲少阴阴血虚,致微烦厥逆. 少阴属肾,是阴阳气血 ...
-
伤寒论卷一:辨脉法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 ...
-
伤寒论类方 卷一: 桂枝汤类·一 麻黄汤类·二 葛根汤类·三 &n
伤寒论类方 卷一: 桂枝汤类·一 麻黄汤类·二 葛根汤类·三 柴胡汤类·四 伤寒论类方 卷一 桂枝汤类·一 桂枝汤(一) 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 ...
-
《伤寒论》·卷一
<伤寒论>·卷一 伤寒论汉张仲景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