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之术语

有关脉学的常用术语

    九层楼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治脉之始,须对脉学王国里一般概念,术语等,有所熟悉,由此升其堂而入其室。

    【脉】脉在人体就是血脉。血液循环之通道。《内经》谓: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谓:府,聚也。言血之多少,皆聚于经脉之中。《灵枢·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又活用为动词,乃诊察之义。

    【脉形】脉之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情况、动势之和缓、波动之幅度等。

    【切诊】脉诊与触诊相合之称谓。

    【脉象主病】某一脉象之主要病症。如浮表沉里迟寒数热等。有把“主”当预示解者。

    【平脉】亦谓常脉,即正常脉。又用作动词,有诊脉之义。《伤寒论·自序》:“……并平脉辨证”。

    【病脉】疾病反应于脉的变化。除正常生理变化,身体特异外,均称病脉。

    【寸口】两手桡侧动脉处。又名气口或脉口,属手太阴肺经。《灵枢·终始篇》:“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寸、关、尺】掌后高骨日关,腕端日寸,肘端日尺。《医宗金鉴》谓:“从高骨至鱼际,长一寸,因此命名日寸。从高骨下至尺泽长一尺,因此命名日尺。界乎尺寸二部之间,故命名日关。

    【反关脉】解剖学生理特异脉位。桡动脉行于腕关节背侧。可两手同见或独见一手。        【斜飞脉】解剖学特异脉位。从尺部向桡骨茎突背外侧,向合谷穴方向延伸,与反关同类。

    【人迎】两侧颈动脉搏动处。又左手寸口脉别称。

    【神门】掌后锐骨端陷中动脉处。又《脉经》称尺脉为神门。

    【趺阳脉】亦名冲阳脉。古三部九候遍诊法切脉部位之一,足阳明胃经脉,足背上踝解溪穴,胫前动脉搏动处。

    【三部九候】古代遍诊法。三部者,头部、上肢部、下肢部也。九候者,每部上中下也。头部上法天,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耳两侧中法人,(耳门)候耳目病变;两颊动脉下法地,(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上肢部,上法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候肺;中法人,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候心;下法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下肢部,上法天,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中法人,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候脾,候胃气须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法地,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今独取寸口,寸关尺为三部,每部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共九候。

    【平息】正常平静之呼吸。医者诊脉时,平静自己之呼吸诊病人之脉。

    【太息】深呼吸。《甲乙经》太息,长息也。另有因肝郁、肺气不宣引起者,俗呼叹长气,属病名俗语。

    【操纵】操持脉搏运用指力的方法。用轻重之指力反复交替领会不同脉象。

    【对待】将脉象一反一正,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进行归类。如浮与沉、迟与数为对待之脉。

    【举、按、寻】切脉时用不同的手法与指力。指力轻而浮取日举、指力重而沉取日按、不轻不重中取日寻。浮取候心肺(皮毛),中取候脾胃(肌肉),沉取候肝肾(筋骨)。

    【单按、总按】切脉时,为寻察某一部脉象时,一指较重,其他指轻轻提起日单按。以食、中、无名指将寸、关、尺全按日总按。

    【布指】切脉时,以医者中指先按关部,次按寸部,继按尺部。据病者之长短下指宜疏宜密。

    【五脉】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是谓五脉。

    【六阳脉】六脉洪大,但无病态。

    【六阴脉】六脉沉细,而无病态。

    【五邪脉】虚、实、贼、微、正,是谓五邪脉。母虚及子谓虚邪脉,子实及母谓实邪脉,相乘谓贼邪脉,相侮谓微邪脉,本脏太过不及谓正邪脉。

    【参伍不调】脉来节律不调,往来艰涩。

    【乍疏乍数】脉来节律不匀,散乱无序,时快时慢,乃血气将脱,病属垂危。导致此脉之生理病理基础,是心肺不能权衡百脉,生机将绝,故属死证。

    【阴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有阴气偏绝、隔绝之意。

    【阳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

    【阴搏阳别】尺动显著滑于寸脉,谓之有子。

    【离经脉】凡离经常之脉.谓之离经脉。如八脱九死,十一十二绝魂,三迟二败一损皆是。孕妇产时脉搏加速亦称离经。

    【脉阴阳俱紧】脉寸尺俱紧,乃风寒表实之征。

    【脉阴阳俱浮】脉尺寸俱浮,热邪内外充斥所致。

    【脉暴出】原微细欲绝,一旦骤然暴出,此阴阳离决,证属危重。

    【诊胸腹】切诊内容之一。为诊断病情的部位,了解病情范围大小、冷热、软硬、喜按拒按的性质而设。尤以痞满、癜瘕、积聚的检查不可废。

    【诊虚里】按心尖部,此胃之大络,宗气会聚之处。《甲乙经》云: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之宗气也。《太素·尺寸诊》注:虚里,城邑居处也,此胃大络,乃是五脏六腑所禀居处,故日虚里。

    【诊尺肤】肘关节下至寸口处,如温病中诊尺肤热甚。

    【四诊合参】诊断为避免局限、片面,结合望、闻、问、切,全面观察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七怪脉】生命垂危之际而出现的异常脉象。即雀啄、屋漏、弹石、解索、鱼翔、虾游、釜沸七种。

    【+怪脉】在七怪脉之外,加偃刀、转豆、麻促合为十怪脉。

    【脉证合参】辨证时,将脉象与证候相互参照、分析、推断病情的方法。【舍脉从证】辨证时,脉证表现不一致,经过分析,以证候表现审定病机,确定治疗方案,谓之舍脉从证。

    【舍证从脉】辨证时,脉证表现不一致,经过分析,以脉象审定病机,确定治疗方案,谓之舍证从脉。

    【息至】一呼一吸之谓息,脉跳至数谓之至。切脉时以医者之息定病人之至。

    【相兼脉】亦称复合脉,即数种脉象同时并见。相兼形式有二合脉,如浮数、沉迟等;有三合脉,如沉细数,弦滑数等。

    【脉无胃气】脉来弦劲}崩急,坚硬搏指,或浮散无根,杂乱不匀等。为胃气将绝,生命垂危。

    【诊指纹】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的走向及色泽。

    六、五脏主要生理功能及主病主脉

    (一)心

    1.心脏功能

    ①心主人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②心主血脉。

    ③舌乃心之苗。

    此脏包括西医所指之心脏和大脑皮质部分功能。

    1.主病主脉:

    ①心阴虚:脉多细数。

    ⑦心阳虚:细弱或散乱。

    ③心火:洪数、滑数、大数。

    ④心血瘀阻:涩或芤。

    ⑤心悸怔忡:弦、数、动、代。

    ⑥心寒:迟,左寸为著。

    ⑦心热:数、洪数、大数。

    ·

    ⑧心虚:细微,甚或结代。

    ⑨心实:实。

    ⑩心脾两虚:细缓无力。

    ⑨心胆俱虚;弦细无力。

    ⑥心肝俱虚:弦细而数,左寸关较显。

    ⑩心肾不交:沉细数。

    ⑩.水气凌心:沉微而迟。

    (二)肝

    1.肝脏功能

    ①肝藏血。

    ②肝主筋。

    ⑧肝主疏泄。

    ④肝开窍于目。

    此脏除西医所指肝脏外,还包括部分神经系统或部分内分泌系统功能,故妇科调经种玉重视调肝。

    2.主病主脉

    ①肝郁:弦涩、弦大虚。

    ②肝火:弦数。

    ⑧肝阳:弦细数,甚或弦劲。④肝阴虚:弦细数。⑤肝寒:弦迟。⑥肝热:弦数。⑦肝虚;弦细而弱。⑧肝实:弦紧、弦劲。⑨肝脾不调:弦缓。⑩肝胆不宁:细弦,虚弦。⑨肝火刑肺:浮弦数。③肝气犯胃:弦缓、右关弦缓兼浮。⑧肝气冲心:弦数劲。⑩肝肾阴虚:沉弦数。⑥肝胆湿热:弦滑数、弦细濡数。

    (三)脾

    1.脾脏功能

    ①睥主统血。

    ②脾主运化。

    ③脾主肌肉四肢。

    ④脾开窍于口。

    此脏包括西医所指之消化系统和部分代谢功能,以及与出血性疾病有关的血液系统功能。

    2.主病主脉

    ①脾阳虚:濡弱、濡缓、缓弱。

    ②脾阴虚:弦细、细数。

    ③脾气虚:缓、濡、细。

    12

    ④寒湿困脾;濡缓或迟。

    ⑤湿热内蕴:濡数、滑数、缓。

    ⑧脾寒:迟,中候显、右关显。

    ⑦脾热:数。脉位同脾寒。

    ⑧脾虚:虚缓。

    ⑨脾肾阳虚:缓弱迟细。

    .

    ⑩脾肺两虚:细数、浮涩数。

    ⑨脾胃失和:细缓。

    (四)肺

    1。肺脏功能

    ①肺主气,司呼吸。

    ②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⑧肺主宣发,外合皮毛。

    ④肺开窍于鼻。

    此脏与西医所指之肺基本相似,还包括部分血液循环、水液代谢和体温调节之功能。

    2.主病主脉

    ①肺热:浮数、滑数。

    ②肺寒:浮紧、弦紧。

    ③痰饮阻肺:滑、弦滑。

    ④肺阴虚:细数。

    ⑤肺气虚:虚弱。

    ,

    ⑥水饮停蓄:沉细弦。

    ⑦痰湿挟瘀:滑实或浮大有力。

    13⑧肺肾两虚:细数或虚缓。⑨土不生金:浮缓而虚或浮缓而涩。

    (五)肾

    1.肾脏功能

    ①肾主藏精。

    ②肾主骨生髓。

    ③肾司二便,调节排泄水液。

    ④主纳气。

    ⑤开窍于耳。

    附:命门功能

    ①主肾阴肾阳的功能。

    ②命门之火主人体阳气。

    附:女子胞功能

    ①主月经。

    ②主孕育。

    肾脏、命门、女子胞,包括西医所指肾脏在内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植物神经部分功能;亦包含有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命门还包括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

    2.主病主脉

    ①肾阴虚:细数、沉细数。

    ②肾阳虚:沉细而迟。

    ③水不涵木:弦细数。

    ④肾气不固:沉细数。

    ⑤肾阳不振:沉弱。

    14

    ⑥肾虚水泛:沉细弱。

    ⑦肾水凝心射肺:沉弦。

    ⑧命门火衰:沉迟弱,或虚无力。

    女子胞之病,其辨脉证治参心肝脾肾等脏。冲任二脉气血充足则月经正常,则玉可种而胎可养。女子胞之生理异常详见各论。

    七、六腑主要生理功能及主病主脉

    (一)胆

    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胆为清净之腑,储存胆汁。

    ②胆主决断。

    ⑨与肝相表里。

    ④与命门为相火。

    2.主病主脉

    ①肝胆湿热。

    ②肝胆不宁。

    ⑧胆虚寒:虚弦。

    ④胆实热:弦数实。

    中医所论胆,除西医所指胆囊外,尚包括部分神经系统功能。如心胆不宁。

    15

    (二)胃1.胃的功能①胃为水谷之海。②胃主受纳。2.主病主脉①胃寒:迟缓。②胃热:滑数。③胃虚:弱。④胃实:滑、实、紧。⑤胃阳虚:沉迟。⑥胃阴虚:细数无力。

    (三)小肠1.小肠的功能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2.主病主脉①小肠湿热:细滑、滑数、濡数。②小肠气虚失运;濡滑、虚缓。③小肠虚寒:迟、细、弱。④小肠实热:滑数、洪数、大数。中西医对此脏器认识略同。

    (四)大肠1.大肠的功能大肠为传导之腑,主排泄。2.主病主脉①大肠热:数。②大肠湿热:滑数。⑧大肠实:沉实或滑数。④大肠虚:细微。⑤大肠寒:迟。中西医对此认识大致相似。

    (五)膀胱1.膀胱的功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2.主病主脉①膀胱湿热:数、滑数、濡数。②膀胱虚寒:沉细迟。③膀胱实热:数实。④膀胱瘀塞:涩、结,瘀热则促。中西医认为有共同功能。’

    (六)三焦

    1.三焦的功能

    三焦者,决渎之官主行水,疏通水道,主持诸气。又称外府、孤府。此与吴瑭所论三焦辨证概念迥别。

    三焦,今人有认为类似西医之胸膜、膈膜、腹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