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坚|锦绣中国---2021书画百杰线上展览
许坚,字韧之,得仁堂主人。1955年生于山西曲沃,自幼随祖父习字,四体皆通,尤精小楷,师承魏晋,感悟钟王,线条刚柔兼备,点划富有意趣,尽现魏晋小楷古朴雅致,气韵浑厚之感,初步形成灵动中见凝重,圆润中见骨力的艺术风格。著有《许坚书弟子规》、《许坚楷书兰亭序》、《许坚小楷千字文》、《许坚行书洛神赋》、《怎样写颜楷》。并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孙子兵法》、《金刚经》、《道德经》等手卷面世。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曲沃县书协副主席。
200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教学成果展优秀奖。
2004年中央电视台书画展优秀奖”。
2005年入选首届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
入展山西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
2006年入展山西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2007年获普阳杯和谐中国全国书画大赛书法铜奖。
2008年山西省第六届书法临摹展优秀奖、
第五届颜真卿故里书法大赛优秀奖。
2009年首届河南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
入展山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山西省第二届书法精品展。
2010年入围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入选第三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
2012年入展第四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赛。
2004年获“当代中国书坛楷书国手奖”。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徐悲鸿纪念馆、山西省博物馆等家收藏。诸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珍藏 。
许坚作品欣赏
“一点精神”的聚光
——序《许坚书<弟子规>》
东方鹤
《许坚书<弟子规>》即将付梓。作者书家嘱我为其写序。信赖之情令我感动,然而作为书法外行实在不敢造次。谢辞再三,还是被他的诚挚所俘虏。那就浮光掠影谈点对作者书家的印象吧。
认识书法家许坚同志,是在二零一零年春夏之交。本院筹备“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一位温文尔雅的书法家亲自到本院送来了他的书法作品。几位在场的书法家称赞他功力雄厚、书写认真、独具特点。而他谦称自己“半路出家”,工作之余兼习书法。不久,他在本院举办的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上发言《由“一点”想到的》,以平和、清晰的声音阐述了书法中“点、横、竖、撇、捺”中的一“点”,与生活中的“一点儿”、与人生乃至事业中的“一点儿”之关系。许坚的发言蕴含人生的哲理,颇富成功的智慧,闪烁使命的光华。特别是他在引用了孔子的“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之后,强调“一个人做事情时要知道礼、义、廉、耻,心里要有个做人的标准,要想到为社会做点事情,忠于自己的使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点’小事做起”,随即反问:“我们能写好这“一点”吗?我们能为社会做好这'一点儿’吗?我们能做一滴即'一点儿’不受污染的干净水吗?”这些话在会场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与会同志记住了他的名字:许坚,同时记住了他的“一点儿精神”。
自此,本院邀请他加入了崇高书画院,自此本人视他为良师益友;自此他先后十分热诚的以他一幅幅精致的书法作品,参加了本院所组织的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中国首次仙鹤精神书画艺术展、中国首次走进崇高实现中国梦书画展;自此也渐渐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和认识。他是一位做人正直严谨、思想上忧国忧民、学业上博采众长、书法上精益求精、行为上光明磊落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长期以来,他把书法艺术当作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载体,他把自己视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书法艺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忠诚使者。仅近年来,他就用正楷更用心血书写了《许坚小楷孙子兵法》、《许坚楷书兰亭序》、《许坚小楷千字文》、《许坚行书洛神赋》、《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金刚经》、《道德经》、《孝经》等长卷,受到了书法界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
这部《许坚书<弟子规>》,又是他德才学识的最好说明;更是他落实党中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之号召的实际行动。《弟子规》系清代学者李毓秀编撰的学规。全书根据《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而命名,用浅显、朴素的语言形象地诠释了儒家“忠、孝、节、悌、礼、义、廉、耻”之思想,共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部分,共一千零八十个字。自清代中叶后,就被列为“童蒙必读书”。
作为忧患意识极强的书法家许坚,认为《弟子规》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基础教科书”,更深知“一个正常人的塑造,一定要从孩子抓起”,“将孩子们从小培养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他不惜从一点一撇做起,不惜“三更灯火五更鸡”,不惜三易其稿、精益求精,将《弟子规》的内涵与书写气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书法精神与《弟子规》的精髓深深植根于幼小心灵之中,为祖国的花朵播撒阳光雨露,为祖国的未来乃至全社会输入一份正能量。
这不禁让笔者又想到他关于“一点儿”的讲话和他的“一点儿精神”。这不正是“一点儿精神”的聚光吗?相信读者诸君会从中感悟到做人之道、成才之道和书法之道,同时能享受到“一点儿精神”的熠熠光华。
是为序。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六日零时七分
于北京清河正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