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用“升降“法(三)升气之法

前文见

陈老用“升降“法(一)总论

陈老用“升降“法(二)降之四法

益气升陷法是根据中气下陷病机拟定的治法。

所谓中气下陷,是指脾气虚弱,气机下陷,固摄和升举功能障碍或衰退的病理改变。

中气下陷,实指升降出入于少阳三焦的阳气内郁而不外达,下陷而不上升。由于中焦是四运之轴,虽属三焦阳气下陷,却与中焦升降失调的关系至切。

中气下陷的基本原理,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凡能引起脾气虚弱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中气下陷。如坐车颠抖,努力负重,妇女生育用力,或因久泻久痢,损伤中气,导致脾虚下陷者,尤属多见。

中气下陷的基本病理,集中反映在气虚不荣、气虚不固、气虚不摄、气虚不举、气陷不升、气郁不达六个方面。

气虚不荣牌失健运则生化不足,生化不足则气虚不荣,从而可见饮食减少,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动则心悸舌质淡嫩脉象缓弱,寸脉尤甚等症;脾为肺母,脾气虚损,进而引起肺气不足,可见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等症。

气虚不固:《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肺脾气虚,循于分肉之间以温毛腠而成卫外之用的卫气亦弱,可见形寒怯冷、体常自汗、易感外邪等症。

气虚不摄:气有统摄营血阴精之功,中气虚陷,不能摄血,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即成肌衄、尿血、便血、血崩;不能摄津,阴津下流,变生湿浊,可致久泻、久痢、尿频、失禁;不能摄精,可呈乳汁自出,便后精出等症。

气虚不举:气虚不能升举,脏器不固,则见脘腹坠胀、阴挺、脱肛等症。

气陷不升:清气下陷,常觉气不接续,或气往下坠;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可致眩晕、头昏、耳失聪、目欠明

气郁不达:脾虚气弱,清阳下陷,致使阳气内郁而不外达,下陷而不上升,遂呈阳气内郁而发热,卫外不固而汗出,津不上承而口渴等假热征象。其实,上述征象都是气虚下陷的综合反映,不可截然划分,将其分成六个方面,意在使学者易于理解而已。

短气是诊断中气下陷的要点之一。但是,寒饮结胸也有短气的自觉症状,临证应予辨别。寒饮结胸的短气,胸中似觉有物相压,兼见痰多、苔腻、舌体胖中气下陷的短气,则常觉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兼见其他气虚症状为其不同点。此外,患者自觉有下坠感也是中气下陷的主要症状之一

治疗气虚下陷,当一面选用甘温药物补中益气,一面选用升提药物举陷升阳,使元气充而清阳复位,清阳复位则阳气上升而诸症自愈。

方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举元煎等。

人参、黄芪、白术是治中气不足的主要药物。

人参一物,《神农本草经》谓其能补益下焦元气,又能补益肺脾之气。卫外的阳气,肇始于下焦肾,取资于中焦脾,宣发于上焦肺,得人参补益元气则生机旺盛,补益中气则谷气充盈,补益肺气则宣发有权,所以益气诸药首推人参效力最强。

黄芪是治疗气虚下陷的必用之品。因为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升举阳气,固密。气虚且陷,表虚不固之证,投此则气虚得补,气陷得升,表卫得固,可以一举三得。

白术是健脾运湿良药,气虚因于脾失健运,得此则谷气充盈而不匮乏。

参、芪、术药又各有侧重,人参补下焦元气白术健中焦谷气,黄芪固上焦表卫。

补元气、谷气者,开其源也;固表卫之气者,防其耗也,合而用之有开源节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妙。

气虚下陷,不能单纯补气,更应举陷升阳,才能使下陷的清阳复位,内郁的阳气外达。所以本法常用升麻、柴胡、桔梗等升提药物协助参芪,共奏益气升陷功效。

其中升柴常常同用,盖升麻善于生发脾阳,脾气升举,则下陷之阳可升;胡长于疏达肝气,肝气条达,则有助于中气复位,两药同用,也有相辅相成之妙。

由于肺脾肝三脏都与卫气的升降出入有关,选用柴胡下焦生发肝气升麻中焦生发脾气桔梗上焦开提肺气,是符合此证机理的。

本法选方六首,即:补中益气汤、升陷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升麻黄芪汤。

六方均为气陷不升而设,只是因为病理有虚实,所治有差异,所以组方遣药略有不同罢了。

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陷代表方,所治范围广泛,涉及表里上下、气血津精各个方面,后世举陷之方,均师本方组成

升陷汤短气为主症,属胸中大气下陷虚象并不明显,故以升陷为主,益气为辅。配伍升麻、柴胡、桔梗,考虑到了升发三焦气机,是与众不同之处。

加减补中益气汤妊娠而见腰酸、下坠、阴道下血,胎动不安,是气虚下陷,不能束胎之象,故用原方益气升陷,而增胶艾止血安胎

加味补中益气汤子宫脱垂为主症。于原方加入促进子宫收缩枳壳、益母草,是针对组织结构施治的一种配伍形式。

举元煎以月经量多,过期不止,或突然下血,或淋漓不绝为主症,是用本方益气摄血的典型。

升麻黄芪汤气机下陷,小便不通为主症,通过升举,使气不下坠,窍隧无阻,则小便自通。上述六方展示了益气升陷法的多种用途和其配伍形式。

若能举一反三,气陷之理,思过半矣

(未完待续,文中所提方剂均详载于《治法与方剂》之中)

编辑|袁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