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式
唐 皎然 著
烟霏校笺
明势
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礡,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胜势飞,合杳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雅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
霏:后世总结,不外沉郁深厚峻拔清疏数字。但此数字却须读书万卷深思得来。另诗的风格亦关乎性格,性格如何在文字中反应的淋漓尽致,至少写诗那一刻的思绪毕露无疑。
明作用
作者措意,虽有声律,不妨作用。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时时抛针掷线,似断而复续,此为诗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
霏:诗可纳万物,万重思绪隐含其中。若心胸之间吐纳自如,并非拘泥于一章一句,亦不可滑如流水一发无余。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霏:我们知词辨四声,然诗之四声更早。时代原因余几无多,但轻重之音写诗时候还是要注意,或同韵同音,或韵部音属。吾辈虽非刻意拘泥于沈约之四声八病之说,但亦应该有所分辨。
诗有四不
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赡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
霏:古人不外数字可解“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厚蕴藉。”但如何才算真须细细思考。
诗有四深
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礡,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霏:诗之要务在于言外之意,此言外之意便是诗之灵魂所在。字面之言,词汇堆垛,小儿辈学数日便可。俺可谓诗也。
诗有二要
要力全而不苦涩,要气足而不怒张。
霏:终归是“含蓄”二字。
诗有二废
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虽欲废词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霏:此便为“弄巧成拙”之故。
诗有四离
虽期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
霏:四种对立形式,情深而非词僻(所谓生僻因人而异。)用典故而非掉书袋。求高远而非虚张声势。意思灵动而非浮泛空洞。
诗有六迷
以虚诞而为高骨;以缓漫而为冲澹;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以烂熟而为稳约;以气少力弱而为容易。
霏:其中意思说的好清楚,不可多注,不可多注。但古人忽略了一点,许多人也许就在那个认知上。
诗有六至
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
霏:三思,三思。。
诗有七德德,一作得
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霏:你在哪一字上面呢?
诗有五格
不用事第一;作用事第二;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贬居第三。有事无事第四;此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情格俱下,有事无事可知也。
霏:唐人风调。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西汉之初,王泽未竭,诗教在焉。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相高,故有齐、鲁四家之目。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汉之文体。又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傅毅、蔡邕所作。以此而论,为汉明矣。
霏:苏李诗并十九首一片古拙之气,胸中语言喷薄而出,含蓄包容。后世最难学者便是如此。但诗词文字,词汇属性都在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所谓拙雅,更是修持而后来。
邺中集
邺中七子,陈、王最高。刘桢辞气,偏正得其中,不拘对属,偶或有之,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与《十九首》其流一也。
霏:即“建安七子”。因其皆在邺中,是以一年代名字一地域名称。
文章宗旨
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澈。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得非空王之道助邪?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直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彼清景当中,天地秋色,诗之量也;庆一作卿。云从风,舒卷万状,诗之变也。不然,何以得其格高,其气正,其体贞,其貌古,其词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调逸,其声谐哉?至如<述祖德>一章,<拟邺中>八首,<经庐陵王墓>、<临池上楼>,识度高明,盖诗中之日月也,安可攀援哉!惠休所评「谢诗如芙蓉出水」,斯言颇近矣!故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建安制作,其椎轮乎?
霏:即谢灵运,因其世袭封爵,被封为康乐公,因之后人又名谢康乐。所列诸诗可见谢灵运集,或曾国藩《十八家诗钞》。
用事
诗人皆以徵古为用事,不必尽然也。今且于六义之中,略论比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关雎>即其义也。如陶公以「孤雪」比「贫士」;鲍照以「直」比「朱丝」,以「清」比「玉壶」。时久呼比为用事,呼用事为比。如陆机<齐讴行>:「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爽鸠茍已徂,吾子安得停?」此规谏之忠,是用事非比也。如康乐公<还旧园作>:「偶与张、邴合,久欲归东山。」此叙志之忠,是比,非用事也。详味可知。
霏:诗之用事多比兴借代,因此便有曲折玩味之处,但用事切记须准确不可牵强附会。所谓“详味”也。
语似用事义非用事
此二门始有之,而弱手不能知也。如康乐公「彭、薛才一作裁。知耻,贡公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此申商榷三贤,虽许其退身,不免遗议。盖康乐欲借此成我诗,非用事也。如<古诗>:「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曹植<赠白马王彪>:「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又<古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上句言仙道不可偕,次句让一作诮。求之无效。下句略似指人,如魏武呼「杜康」为酒。盖作者存其毛粉,不欲委曲伤乎天真,并非用事也。
霏:用事之难。有时候真的是读书深思而来。
取境
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閒,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霏:眼界见地正,则其它都是可以补拙的。所谓妙手偶得,但诗的发展却并非一途,如此视后山诗可乎?
重意诗例
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诣道之极也。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则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奥。但恐徒挥斧斤,而无其质,故伯牙所以叹息也。畴昔国朝协律郎吴竞与越僧元监集秀句,二子天机素少,选又不精,多采浮浅之言,以诱蒙俗。特入瞽夫偷语之便,何异借贼兵而资盗粮,无益于诗教矣。
霏:诗心与道心终是相通的,空自舞文弄墨者三思。
跌宕格二品
越俗
其道如黄鹤临风,貌逸神王,杳不可羁。郭景纯<游仙诗>:「左挹浮邱袂,右拍洪崖肩。」鲍明远<拟行路难>:「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园,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时一作日。天子尊。念兹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骇俗
其道如楚有接舆,鲁有原壤。外示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郭景纯<游仙诗>:「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王梵志<道情诗>:「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贺知章<放达诗>:「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卢照邻<劳作诗>:「城狐尾独束,山鬼面参覃。」
霏:此二种可学可思终归是难模拟。
淈没格一品
淡俗
此道如夏姬当垆,似荡而贞;采吴、楚之风,然俗而正。古歌曰:「华阴山头百尺井,下有流泉彻骨冷。可怜女子来照影,不照其馀照斜领。」
霏:可玩味“似荡而贞”四字。
调笑格一品
戏俗
《汉书》云:「匡鼎来,解人颐。」盖说《诗》也。此一品非雅作,足为谈笑之资矣。李白<上云乐>:「女娲弄黄土,抟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霏:诗有所谓谐趣也。
对句不对句
上句偶然孤发,其意未全,更资下句引之方了。其对语一句便显,不假下句。此少相敌,功夫稍殊。请试论之:夫对者,如天尊、地卑,君臣、父子,盖天地自然之数。若斤斧迹存,不合自然,则非作者之意。又诗语二句相须,如鸟有翅,若惟擅工一句,虽奇且丽,何异于鸳鸯五色,只翼而飞者哉?
霏:对仗之由虽说要契合,但亦不可单独拘泥于字面之中。所谓宽对,宽意诗句便生顿挫曲折之感。
三不同语意势
不同可知矣。此则有三同,三同之中,偷语最为钝贼。如汉定律令,厥罪必书,不应为。酂侯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劫掠。若评质以道,片言可折,此辈无处逃刑。其次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若欲一例平反,诗教何设?其次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于阃域中之手。吾示赏俊,从其漏网。
霏:生吞活剥最是无奈。但最无奈的是今人的也下手。非是古人撞师兄,现在是师兄互相对头撞了。
偷语诗例
如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光天德」,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日月光太清」。上三字同,下二字义同。
霏:偷之所本也。笑。
偷意诗例
如沈佺期<酬苏味道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取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霏:偷意终非属于偷了。此偷之高手也。
偷势诗例
如王昌龄<独游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取嵇康<送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霏:手段好是为锦上添花,点金如是。反之就难受了。
品藻
古来诗集,多有不公,或虽公而不鉴。今则不然。与二三作者,县衡于众制之表,览而鉴之,庶无遗矣。其华艳如百叶芙蓉,菡萏照水。其体裁如龙行虎步,气逸情高。脱若思来景遏,其势中断,亦有如寒松病枝,风摆半折。
霏:诗品大体还是性格,关乎心理学。
辨体有一十九字
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才性一作情性。等字亦然,故各归功一字。偏高、偏逸之例,直于诗体、篇目、风貌不妨。一字之下,风律外彰,体德内蕴,如车之有毂,众辐归焉。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如《易》之有彖辞焉。今但注于前卷中,后卷不复备举。其比兴等六义,本乎情思,亦蕴乎十九字中,无复别出矣。
高、风韵切畅曰高。逸、体格閒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贞。忠、临危不变曰忠。节、持节不改曰节。志、立志不改曰志。气、风情耿耿曰气。情、缘情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德、词温而正曰德。诫、检束防闲曰诫。閒、情性疏野曰閒。达、心迹旷诞曰达。悲、伤甚曰悲。怨、词理悽切曰怨。意、立言曰意。力、体裁劲健曰力。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谓淼淼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
霏:诗之格调大体不离其上诸字。细细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