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网络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及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多少人羡慕着别人的身材与样貌,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与精彩。
但是当了解到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后,又迅速打起了退堂鼓。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继续毫无意义地耗费生命。
而你会发现: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李开复曾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30天改变的计划,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坚持的事。比如: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本5万字的小说;可以说这份计划充满了挑战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势必无法完成。30天后,昔日那个肥腻的宅男工程师不见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骑自行车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远足。但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当作是自律。而当你自律到极致,你会发现: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自律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句话: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为什么自律的人生,可以像开了挂一样,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健康的身体,你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你不能肆无忌惮地吃;就像你想要成为学霸,拿到奖学金,那舍友半夜三更玩游戏,谈恋爱煲电话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纵;就像你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那你必须在工作之余的时间,继续研究自己的感兴趣的领域,社交聚会,你要适度拒绝。这个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须有所放弃。但人做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十分厌恶损失带来的阵痛感。
一个人得了2000元钱和丢了2000元钱对内心的冲击,哪个更大?显然,丢钱冲击更大,真可谓“相同得失,不同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得失,“失”的影响是“得”的两倍
于是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垃圾食品,一边幻想自己拥有八块腹肌;一边每周出去KTV、消费,一边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既然整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没有半点目标可言,就不要做什么英雄式的梦,好好地甘于平庸。既要前程似锦,又要毫不费力,你咋不上天?年轻的时候,我总以为什么都想要,都后来才发现,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为人生做减法,知道哪些东西不该要,哪些东西即使拼了老命,也要去争取的。自律这件事情,不仅仅局限于肉体或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修正和改变。只有思维转变了,才会从时间,精力,情绪和身材各个方面,都形成“自律思维”。《毅力——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书中介绍了3种方法,分享给大家:一旦给自己下了绝对不破例的原则,就不要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无休止的自我纠结上。蔡依林从不吃任何有油的食品,甚至有三年的时间内没有吃过米饭;杨丽萍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舞蹈,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刘德华为了保持身材,几十年来都保持着每天一杯酸奶的习惯。一旦你对某件事情百分之百地投入,那就不可能再有例外。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放纵,对自己严格一点,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原则。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许多人会一次性给自己定下太多目标:比如,半年内练出马甲线、考过XX考试、看50本书、看美剧不需要字幕......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会产生疲劳。同时接受太多挑战,通常无法坚持实施下去。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复就投入下一件事,那么肯定会疲惫不堪。当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很长、难度很大时,许多人容易半途而废。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是由许多细小的、易于管理的步骤组成的。
慢一点、稳一点,关键在于把大目标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长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会让你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代价;熬夜打游戏、刷手机,带来的是第二天的无精打采、浑浑噩噩;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成为自律的人,哲学君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