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童:叫好儿与得好儿
演出中观众被剧情和演员感染,高潮时喊好鼓掌,成了时髦流行的举动,如体育场上的啦啦队,为运动员打气加油,助威声惊天动地;而在演出中为演员喝彩则大不相同。
叫好有多种,有准地方,要叫在节骨眼上。某艺术家演出前字幕介绍,观众鼓掌表示欢迎——尊重好儿;某演员一出上场门一阵掌声欢迎——碰头好儿;唱、做、念、打精彩之处,全场鼓掌叫好儿——阔堂好儿(满堂彩),武戏在翻、打、摔、舞精彩之处常见阔堂好儿;走边、下水、马童拉马等情节,在舞台大边外角亮住,奔上场门准备翻上,未翻之前掌声就起——鼓劲好儿。冲、漂的筋斗翻上——阔堂好儿。翻高儿(下山、下楼、过城)未翻之前叫好儿——鼓劲好,由高处下来起得飘,落地轻,站得稳——阔堂好儿,走“零碎儿”(旋子、曼子等)帅、美、冲,过五六个后掌声相随到完,此为中间助劲,结束连上阔堂好儿。
情节解气过瘾,也有掌声,这是剧本、导演、演员合作好儿。文场——京胡、京二、月琴、中阮、大阮(五大件)过门强弱恰予气氛,衬托唱腔有感情得伴奏好儿。丑行“逗哏”幽默,滑稽,反面人物的愚蠢引起观众笑声,也是一种叫好儿表现。
叫好儿大有学问,要懂戏,有欣赏水平才能把好儿叫到好处。乱叫好儿破坏演出气氛,冲断演员感情的发挥和贯穿;影响观众欣赏。乱叫好儿名曰“开搅”。一个好的行腔,一段流水未下来,不当不央地把好儿叫在“腰子”上,演员最烦,左右的观众也会白眼相视。不懂乱叫好“血外行”;够好儿叫好,不够好儿乱叫好儿叫“臭捧”、“起哄”。丑行——小花脸、彩旦,逗哏要恰当有分寸不脱离剧情,为叫好儿死气白列地逗人笑会使人厌烦。相声、小品、喜剧也是如此。语言含蓄、幽默,符合剧情人物感情,得来的笑声,效果才算真好;庸俗、勉强、过火强引人笑,使人难受地呲呲牙,这种笑声算什么?
喊好儿鼓掌同样可用于其反,演出中出了事故差错,观众也要鼓掌、叫好儿,这是倒好儿——倒彩。如今观众讲文明,一般不喊倒好,一笑了之。叫正好与倒好时,最忌怪声喊叫、吹口哨等不文明的举动。
演员要正确对待好儿,得好多不见得技艺高,得好少的不一定技艺差。如名家唱段,字、音、腔、味都好,中间你想叫好儿插不进去,把你吸引住了忘了叫好儿,此时无彩胜有彩。一段唱腔或一个情节下来阔堂好,台上台下都舒服,可谓好叫到好处。尾声后谢幕是尊重演员的辛勤劳动,谢三次或再唱几句体现演员观众相互尊重足矣。如果要求唱个没完没了,不顾演员疲劳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
在如何对待叫好儿的问题上笔者深受教育。一次我到老艺术家刘斌昆先生家看望他,他对我说:演员最怕“叫好主义”,一味追求叫好儿必然分散精力。如何进入角色?演戏要“忘我”,“我非我”毫无杂念成为剧中人,演谁就是谁,总想叫好儿,叫不下来“硬奔“,肯定“过火”脱离剧情和人物性格,演麒派戏要动真感情,但最忌“过火。我看过一位同志演《跑城》,为了叫好跑九个圆场,比武生还勇猛,忘了人物的年龄身分,那不是徐策跑城,是长跑运动员夺冠军。有人演《战潼台》,寇准在山上(桌子上)搬腿一个岔下来,这不是文职官员老寇准,成了《战浦口》中的关胜。演员卖力气,态度是好的;脱离人物一味想叫好儿就是“叫好主义”。好的演员难就难在把观众引进剧情里,演员再“跳出来”。演悲剧引起台下共鸣,演员控制不好和观众一起哭,破坏了剧中人的形象,嗓子热了怎么唱?要把握分寸火候,别管台下叫不叫好,要在观众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形象,把好儿存在观众心中,这叫真好。要多看、多学、多思考加强修养,每演一戏一角要在观众心当中留下个好儿。刘斌昆先生逝世已快十周年了,但他对我的教海,却铭记心中不敢忘怀。
愿您喊好儿得好儿,好儿要在好处。
中国京剧 2000-1
京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