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息国

息国,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姬姓,侯爵。息国故城位于今河南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一带,春秋初期为楚文王所灭,其地被楚国设置为县。今蔡州新息县是。庄十四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简介

公元前712年,息国讨伐郑国。当时郑庄公数年间屡败宋国和卫国等大国,军势如日中天。息师大败。《左传·隐公十一年》对息国此次出征的评价中,包含对其不自量力的批评。童书业认为,息国在当时敢于单独讨伐郑国,可见其军事实力也不弱。

前684年,息侯因蔡哀侯对自己的夫人息妫非礼,请求楚国伪装讨伐本国,吸引蔡国来救援,从而打击蔡国羞辱蔡侯。楚文王同意,打败蔡师俘虏蔡侯。蔡侯为此怀恨在心,在楚文王面前赞誉息妫的美貌。楚文王因此灭亡息国而娶息妫,生下两子,即后来的两位楚王堵敖和楚成王。楚文王宠爱息妫,并于公元前680年为她讨伐蔡国。《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楚文王"实县申息",说明楚国灭息国而设置为县。

息县在春秋时代楚国的争霸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城濮之战,楚国令尹子玉并未率楚国全部主力出征,而是以申息两县的兵力为主。因此子玉战败,楚成王有言"你若回国,申息两县的父老怎么办?"公元前585年,晋国讨伐蔡国,楚国以申息的兵力救蔡。晋国将领认为,此战如果获胜则仅仅是击败楚国的两县而已,若失败则更为耻辱,因此主动撤退。顾颉刚指出,以申息两县的兵力足以和霸主之国晋国的军队周旋,可见申息两县的富庶。

灭亡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朝代,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千秋万代的存在下去。到了一定阶段他就会走向灭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是谁也是改变不了这种强大力量的。只不过有些朝代的君王比较贤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内部的矛盾也很少,百姓可以过着幸福安稳的日子。自然它的存在时间就可以长很多,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君王都可以做到这样的,所以有些国家存在的时间就特别的短。

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灭亡之后,新任的统治者就会把之前的政权完全的瓦解掉,以免制造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国家被楚国灭掉之后居然没有完全结束,而是从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县,他就是息国,也就是如今的息县。这个国家历史已经很早了,早在春秋时期它就存在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因为在当时它的确是算不上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它国君的级别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他的国君和周武王的关系比较好。后来他和郑国打了一仗。这对息国的影响很大,他们输掉这场战斗之后。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发展情况远不如前了。其实对息国发动的这场战争,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有人觉得是他们对自己的实力太过于高估了。所以才吃了这么大的亏。

有人觉得既然他们敢和郑国打,就肯定有他们的资本。但是不管怎么样,输了之后这个国家大不如前了。他们国家真正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国君的夫人陈妫,她长得确实很漂亮,但是就是因为她的美,才让息国走向了灭亡,或许大家都以为她是一个像妲己一样的女人,但是事实上,她是一个优秀贤惠的女人。息国的灭亡也并不是她的本意。但是她根本没有办法挽回。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楚国设立的息县仍就存在着。他的地址就在今天的河南信阳,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那看一看。

蔡哀侯由于莘地战役被俘,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妫。楚文王到息国,设宴招待息侯而加以袭杀,就灭亡了息国。他把息妫带回楚国,生了堵敖和成王。息妫没有主动说过话,楚文王问她,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楚文王由于蔡侯的缘故才灭亡了息国,于是再进攻蔡国。秋季,七月,楚军进入蔡国。

《左传》: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

故城

息国故城位于息县西南4公里处,距城郊乡徐庄村西南500米。该遗址坐落在淮河故道北岸,苏东坡誉为"东南第一峰"的濮公山屹立于故城东,东北有清水河,北部是平原。该处地形险要,乃水陆交通要道,战易守,攻易防,符合多战需要,故建城池。

据《水经注》卷三十载:"淮水东经故息城南",嘉庆《息县志》载:"息之得名自周始,分封姬姓为息国候爵",又云:"周武王十三年分封为古息国",清《光州志》载:"息县:古息城在县南七里"。据《左传·庄王十四年》载:"楚子灭息,为楚地"。其后故址建一庙宇,名为青龙寺,故名息国故城遗址。

该遗址的大部分城墙已平毁,但城垣基础依稀可辨,城墙东西长846米,南北宽420米,墙基宽30米,城垣周长2532米,城址面积约为35.5万平方米。北城墙一段保存完好(长30米,宽25米,高10余米),断面夯工层厚0.08-0.12米,夯窝直径0.04米)。

城廓内有张庄、王店、李岗、黄庄四个自然村。历年出土和征集的文物有:春秋青铜剑、铜戈、战国车马器、铜镞头、铜鼎等。陶器有罐、瓮、壶等。村里村外残陶碎片,俯首可见。经省文物研究所专家鉴定认为:该遗址对研究淮河流域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河南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六三年六月一日,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文物"四有"要求,息县文物管理部门对该遗址划定保护范围,城墙墙基及墙基内外各开20米为重点保护区,城垣内全部遗址及重点保护区外20米为一般保护区。同时建立保护小组,村治保主任任组长,并给予组长以适当的补贴。

息夫人

息夫人:中国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是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息妫出嫁路过蔡国,蔡侯献舞以其与自己的夫人是姊妹,迎至宫中款待。款待时蔡侯行为轻佻,息侯闻之大怒,设计报复。派使者往楚国,怂恿楚文王出兵假攻息国,息再向蔡国求救,诱其出兵。9月,楚兵于莘地(今汝南县境)战胜蔡国,俘虏蔡侯。蔡侯亦设计报复息侯,向楚王称赞息妫容貌极美。楚王来到息国,设宴答谢息侯,乘机以武力将息妫抢去,做为夫人。息妫入楚宫3年,生了两个儿子,即堵敖和成王。但却不愿说话。楚王问她是什么缘故,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话可说的?"楚王道:"这都是蔡侯的过错,我当为夫人报仇。"于是兴兵攻打蔡国。

文王死后,令尹子元心怀不轨,于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在息夫人的宫旁建造新馆,每天歌舞奏乐。息夫人哭着说:"先君让人跳舞是用来演习战备、征伐诸侯的。今令尹不用于仇敌,而用于未亡人(未亡人:古代寡妇自称)之身旁,不是很奇怪吗?"侍人将夫人的话转告子元。子元说:"妇人不忘仇敌,我反倒忘了。"是年秋,率战车600辆进攻郑国,但不胜而归,反而假报战绩,住进王宫,诱惑息夫人。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斗射师斗廉劝阻,子元不听,反把斗廉抓起来。息夫人派侍人密奏楚成王。秋天,申公斗班杀死子元,斗谷於菟接替子元为令尹,从而缓和了楚国的危难。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一座桃花夫人庙。

前人有诗云: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息妫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努力规劝息侯勤于朝政,亲贤士,远群小,奖耕战,兴农商。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妫回陈国探亲,路过蔡国,顺便去探望为蔡侯夫人的姐姐,谁知蔡侯竟在接风的宴席上调戏息妫。息妫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与楚文王密谋图蔡,楚国出兵俘虏了蔡侯。蔡侯则设计报复息侯。他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妫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将息妫抢去作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岔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妫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就连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评价袭人时也引诗叹道:"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诗人宋之问曾感叹道:"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妫/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息县县志》中还有人为她撰写了生平,立了传记碑文,1984年6月,在息县县委招待所还出土了清同治年间的"息妫辨证碑"。息县城关还新建有息妫塑像,以示纪念。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及"三年不语"的故事。

咏息国

《咏息国》:是唐代诗人汪遵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诗咏桃花夫人息妫。作者在诗中批评了息妫被虏不能尽节,表明作者思想的保守。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春秋时期息国王妃息妫的遭遇为题材,批评息妫在国破家亡后被贼所虏不能尽节。这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思想,是不应该提倡的。

咏息国

家国兴亡身独存①,玉容还受楚王恩②。

衔冤只合甘先死③,何待花间不肯言④。

①家国兴亡:息国和楚国合作灭蔡,而后楚国借机灭了息国。

②楚王:指楚文王。

③合:应该。

④不肯言:息妫被虏期间,三年不言,最后自尽。

息氏长门世系谱序

予溯息姓之源,良有以也。有史可考者,息姓始建于西周。西周初业,息氏封侯。封地于息,是为息国。

息国者,即今河南省息县也。治在淮河北岸。南朝宋分置南北二新息县,北齐并置新息县,隋、唐于县置息洲,元省县入州,明降州为县。清归光州,今属信阳地区。

息氏有国概三百年。约在公元前六八九年,即鲁庄公四年或曰春秋初期,息国被楚文王之吞并。息国即亡,其子民徒于山右者繁衍开来。山右即山西省,以其在太行山之西而言右。公元一四零四年,即明永乐二年,下诏迁民、有息氏一家应诏,离山西马邑县,听命于山左,与焉东光县地,长支、五支落于西,曰西息庄;二支,三支、四支移于东,曰东息庄。

此息氏有东西二村之别,共分五大支系。五大支系东西一息,由此立宗,尔来五百八十有九年矣。

马邑者,燕北古城也。秦筑此城,屡崩不成,有马周旋反覆,众皆异之,因迹以筑城,遂名马邑。晋后入于北魏,县废。隋又置马邑郡,唐废郡,复置县。历代仍之。清废县为乡。马邑县唐之后属朔州,位在朔州之东偏北四十里。予曾游朔州,遥望土城马邑,萧条冷落,不无黍离之感。

明朝定都北京,迁民卫畿,山西设移民官署于洪洞城外西北隅之广场。此场背依太岳山,面临汾水河,且有古槐一株枝繁叶茂。凡被迁之民,无论晋南燕北,皆集聚于此,待迁发毕、方赶所指。临行揖大槐树,以寄离乡之情。谚云:《我们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搬来的》者,不亦感乎!如今古槐早已宕然无存,子槐也光秃无皮而枯死,倒是槐孙郁然盈抱盛长矣。

息氏先祖别山右来东土,近六百年。其间曾六次修谱,凡二十二代。今业息氏人繁丁众,前谱远不能包容,故再重修谱。此次修谱,族人鼎力相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纵观息氏族谱,多有字同辈异、辈同字别之误,言文亦存褒贬不当之嫌, 何也!弊在立谱不一,偿五支统一修谱,其谬可泯。既往矣!也无可奈何。维我长门,下排二十八代,延依排字,伦次有序也。

我们最为熟悉的息国历史来自春秋时代的息夫人,据说楚文王灭息就是为了她。息夫人原叫息妫,陈国人,嫁给息侯,归宁路过蔡国,因蔡侯的夫人是息夫人的姐姐,故在蔡国暂留。姐夫蔡侯见息夫人貌美,举止轻浮。息侯得知后大怒,但考虑到蔡国实力比自己强,不敢发兵,只好跑到楚国,唆使楚文王假装攻打息国,然后他请求蔡国前来支援,这样楚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将蔡国灭掉。楚文王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发兵攻打息国,息侯派人前往蔡国求救,作为裙带国,蔡侯当然得来支援,于是楚国掉头攻打蔡国,俘虏了蔡侯。蔡侯为报复息侯,在楚王跟前极力赞美息夫人倾国倾城的美貌,楚文王为之心动,一不做二不休,灭了蔡国后,顺便也吞并了息国,强行将息夫人占为己有。

对于息国历史,我们只停留在春秋时代,《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载有“息侯伐郑”的故事,这是东周最早对息国的记载。而西周甚至商代息国或息族的来龙去脉一直是个空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末河南罗山县莽张镇境内发掘了25座商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带“息”字铭文有29件,如乙息觚、息伯卣、息戈、息爵等等,并在一座墓葬中出土了象征国力的重器“息鼎”,从而断定这里为息国墓地,曾属于商代息国的势力范围。甲骨卜辞中有“……息……伯……”的记载,可知息国为伯爵,周代姬姓息国就是在商代息国的基础上重建的。商代息国的确切位置应该就在今河南罗山县、息县一带,也有说法认为商代息国在罗山境内,西周重封时东迁至息县境内,称为“新息”。虽然经过考古掌握了古息国一定的信息量,但还有许多地方成谜,比如商代息国的姓氏、何时立国、首封君等等。

商代晚期息鼎

“息”的甲骨文有“鼻子”形,“鼻子”就是“自”,“自”的象形是“鼻子”,鼻子是人脸上最显眼的部位,人家随手一指就会指到你的鼻子,一旦碰壁首先受伤的肯定也是鼻子,所以被人拒绝了往往会说“碰了一鼻子灰”;人家指着你骂你会说“指着我的鼻子骂”。鼻子因为高高耸起,处于人体的最前端,所以有开始的意思,比如自从。“鼻子”下面有类似呼出汽水的指示符,表示“正在呼吸”。《说文解字》说:“息,喘也。”段玉裁注:“喘,疾息也。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引申为休息之称。天地万物有了合理的作息,就会按自然生长,所以“息”字又引申为生长之息。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人类需要生生不息,故“息”字有一层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意思,比如子息,即子嗣;利息,即本金中产生的利益,等等。

息的甲骨文

我们都听说过“息壤”这个词,《山海经·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红水。”这是关于息壤的传说,说得是鲧偷了帝尧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帝尧处死了鲧,然后让他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大禹最终用疏导的方式成功治理了洪水。“息壤”是什么东西?传说它是能不断复制、膨胀的土壤。但事实上,息壤是指被翻松的正在等待耕种的土地,据说帝尧杀鲧的起因就是鲧私自将这些百姓历经千辛万苦才翻好的土(息壤)去填洪了,严重影响了农业耕种。早息部族的族人希望后世子孙代代有“出息”,便用“息”来命定族名和国名,寄予殷切厚望。

息壤

息国南依淮水,北临大别山脉,是中原进入长江流域的咽喉要道。商代中后期,武丁为了扩展疆土、控制南淮地区,与息国联姻,从出土大量兵器及斧钺来看,息国当有一定的军事执行能力。楚国灭亡息国,也曾建有著名的“息师”,春秋时享有盛誉,也离不开息地历代相传的这种军事优势。“戊申,妇息示二屯。永。”妇息,商武丁娶息国女子为妻,与息国加强外交关系,从而也掌控了息国的军事力量。《诗经·殷武》有“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的诗句,殷武,即商武丁,可见武丁曾大肆讨伐过荆楚。根据史实记载,荆楚早在夏时就已开始活跃,经常北上骚扰中原地区,在商朝“九世之乱”时期更是猖獗,唐代《毛诗正义》说:“高宗前世,殷道中衰,宫室不修,荆楚背叛。”直到盘庚迁殷,武丁即位后,商朝才慢慢走向复兴。武丁选择与息国联姻估计与“奋伐荆楚”有关。息国与殷都有一段距离,但与商王朝政治往来密切,安阳殷墟刘家庄曾出土过两件“息”铭铜器,可见殷都有息族人曾在王室任职。息国国力不俗,威望颇高,有过一时的辉煌。

息爵 商代晚期

商末大板荡时期,息国估计没能看清时势,导致息国族人站错了队,最后被周族灭掉,息人或迁或被融合。之后周族将息人东迁到息县建立姬姓息国,即为西周息国。春秋初期,随着楚国北上步伐的日益加紧,息国已成为楚国的兼并对象,息夫人的出现,加速了息国灭亡的步伐。

息国故城遗址——青龙寺

《河南通志》记载:古息国在息县城北30里,春秋时息国,汉为新息县,唐置息州,元省县入州。《大清一统志》记载:新息故城在息县东。庄王十四年,楚子灭息,汉置新息县,其后东徙,故入新也。后汉建武十九年,封马援为新息候,故城遂废。

《元和志》载:新息故城,在县西南十里,今为新息里,又故息里,在县西南十五里,即息侯国,为楚所灭者。

《水经注》卷三十(淮水篇):淮水东过新息县南,淮水东逢故息城南……从《水经注》材料看,应为两个城,新息在西,故息在东。然而,通过建国后考古发现,县城东、城北均无古息国遗址。那么古息国遗址在哪里呢?

今息县城西南七华里之青龙寺,现属城郊乡徐庄村,城址东部被淮河吞没,北部有一东西向明显的高地城岗。李岗村正在岗地中部,西部看不见城埂痕迹,南部为青龙寺(小土山),高出地面5-6米,内有石块。从总的地貌形势看,应为一古城遗迹。从已知的在此发掘的丰富文物证实,大多为西周,春秋战国之物。此遗址应为西周至汉代的一古城遗址无疑。

1958年《考古通讯》第三期作者周到在鉴别青龙寺古代文物后认定该遗址应为周代,也就是古息国的故城遗址。

楚子灭息,为在江汉崛起的楚国打开了北进中原的大门,成就了楚庄王一代春秋霸业,三楚雄风席卷大江南北,疆域为春秋战国诸国之冠。在民族大融合、大交流的同时,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碰撞下,孕育出绚丽的楚文化。

在古息国的大地上,埋藏和矗立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她见证着历史,是我们古息国后人应当珍惜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当我们在倡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今天,当我们面对这种不可再生,更不能造假的历史文物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提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一、文化遗址

商周古城:包信南三里庄东南角园子。

周代古城:县城西南青龙寺。

商周台子地:张陶毛古堆北王台庄前。

商周郑冢:付庄村郑岗村北。

商周陈冢:小茴店八一村。

秦汉太子庙:县城西南七里。

秦楼仰韶文化:县城西北土桥村付寨易楼。

周代古城:临河乡单堂。

二、墓葬

东周息候墓:城西八里处。

春秋赖子墓:包信集西北角后楼前。

汉代大将马五墓:青龙寺东南崖,已被淮河吞没。

明内阁首辅严嵩墓:县城西南三里王岗村。

三、碑碣

息夫人辩证碑:县委谯楼。

金银桥纪事碑:东关桥东头。

捻军德正碑:青龙寺。

光息界碑:渡口。

苏东坡手书《东南第一峰》碑:中渡店南头。

太子庙碑:何营太子庙。

任店庙碑:任店庙。

明故严嵩墓志铭:文化馆

濮公山摩崖太阳碑:八仙洞石窟,文化馆两筒碑等。

四、古建筑:

明代文庙(西大街)、

清代禹王宫(南关)、

明代石坊(西大街)、

东汉谯楼(县政府广场)、

天官庙(城西王岗村)等。

(0)

相关推荐

  • 唐诗里的息夫人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题为<息夫人>的小诗,"莫以今时宠,宁忘旧日恩.看花满目泪,不共楚王言."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唐人孟启的<本事诗>有载,今天我们来说说诗里提 ...

  • 历史上,湖北欺负信阳,这位美女不幸成了牺牲品

    武汉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波及整个湖北全省.那么,湖北省外呢?哪个地方受波及最大?从数据上来看,是我们信阳.信阳好像是一个很无辜的孩子,又一次被大邻居湖北"欺负". 为什么说&quo ...

  • 只因出了一位绝色美人,此县名被后世沿用3000多年,名字听着耳熟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很多大小各异的城市,很多城市其实自古就存在,并且因为朝代的变迁还更换过很多名字. 很多城市的名称都很有来历,比如河北省内的邯郸市,"邯郸"的含义是&quo ...

  • 殷商古国——息国

    我们最为熟悉的息国历史来自春秋时代的息夫人,据说楚文王灭息就是为了她.息夫人原叫息妫,陈国人,嫁给息侯,归宁路过蔡国,因蔡侯的夫人是息夫人的姐姐,故在蔡国暂留.姐夫蔡侯见息夫人貌美,举止轻浮.息侯得知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息县追“息”II宋宏建(河南省)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息县追"息"☆ ☆宋宏建(河南省) 我喜欢追昔,但到了河南信阳息县,追的则是息县的&qu ...

  • 张春燕:人性的恶终掩不住桃花的美

    前情 新桃花夫人:桃花劫 人 性 的 恶 终 掩 不 住 桃 花 的 美 张 春 燕 一个目如秋水,面似桃花,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一生与三个男人有着复杂.深重的情缘,且还被别的男人觊觎和侵犯.最终,跟 ...

  • 春秋时期,有个女人叫息夫人。她在回娘家的...

    春秋时期,有个女人叫息夫人.她在回娘家的途中,顺道去看望自己的姐姐,不料却被姐夫调戏.息夫人不从,姐夫恼羞成怒,就故意挑拨楚王.结果,楚王也垂涎于息夫人的美貌,把她给抢了过来. 息夫人,又称" ...

  • 曾经的周边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说到春秋战国,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战国七雄. 其实在春秋时期,宋国才是最大的诸侯国. 宋国版图包括今天河南东部,还有江苏西北部,以及山东西南部的广阔区域. 其国土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而且都是非常富 ...

  • 殷商古国——息国,息县的起源,“出息”是这么来的

    我们最为熟悉的息国历史来自春秋时代的息夫人,据说楚文王灭息就是为了她.息夫人原叫息妫,陈国人,嫁给息侯,归宁路过蔡国,因蔡侯的夫人是息夫人的姐姐,故在蔡国暂留.姐夫蔡侯见息夫人貌美,举止轻浮.息侯得知 ...

  • 诸侯国 沈国

    沈国简介 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 ...

  • 诸侯国 寒国

    寒国,夏代寒浞在寒水(今名浞河)边(今山东潍坊寒亭区)建国,史称古寒国,是夏朝的一个诸侯国 . "寒"与"干"通;夏桀以前没有干国,只有寒国,夏桀以后只有干国, ...

  • 西周所立七十一国中,唯一一个被封男爵的诸侯国,国祚近700年

    周天子兼制天下,而周武王曾在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分封诸侯国的举动,当时,西周所立七十一国,且在所有分封国家中,也以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度来划分.五爵制度中,公爵的诸侯国地位最高,其次是侯爵.伯爵.子 ...

  • 春秋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纪国,后世为祭奠其国以纪为姓

    纪国,亦称己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延续到西周至春秋时代.据<元和姓纂>,纪姓的历史来源,以国为氏,出自姜姓.<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初年,相传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 ...

  • 诸侯国 缗国(姚)

    在今天的山东金乡县卜集镇有一处距今三千多年的"缗(mín)城堌堆"遗址,据古籍记载,"缗城堌堆"即为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氏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早在夏代以前,有缗氏 ...

  • 诸侯国 黎国

    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 ...

  • 最后灭亡的姬姓诸侯国——燕国八百多年历史一览

    燕国和齐国.鲁国一样,也是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第一批被封为诸侯的,但是燕国的历史却超过了齐鲁两国(齐国指姜氏齐国),甚至超过了周王朝的,燕国的存在足足有822年之久,燕国也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姬姓诸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