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论」:感人可以很简单——评新工笔画《儿女情长》

《儿女情长 》 172cm×200cm(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感人可以很简单

——评新工笔画《儿女情长》

范美俊

《儿女情长》(见上图)是陈治、武欣继《零点》(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之后又一次完美合作的作品,亦是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唯一获得金奖的作品。在众多以普通生活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中,该作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又是怎样牢牢地俘获了诸多评委的目光?让我们像剥茧抽丝般细细品读。

从技法方面来看,这幅作品属于近年流行的新工笔画。其风格既与传统工笔画有别,也与前些年强调装饰性的工笔画有别,与其师何家英的绘画风格亦略有区别。该画除造型准确、线条精细外,设色更为淡雅,远观近看的效果都不错。

最近我在进行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一个体会:学生因为基础差,无法做到新工笔画要求的勾线精准、色调淡雅以及颜色的微妙对比,更难以做到对整体偏亮灰的、细腻色调的表现。造型不准、比例失当会令形象显得怪异,色彩、明度的对比太强则会令画面失真。但《儿女情长》在这些方面却表现出了高水准。远看,它没有传统国画在展厅中出现的物象散乱现象,其淡雅的亮灰色调显得高雅、清丽且整体效果出色;近观,其造型精确、敷色准确、过渡微妙,加之细节描绘精微细腻,因而很是耐看。这类新工笔画,人物毛发的渲染、牛仔服布纹的拓印、毛线等衣料的立粉等,其技术含量与视觉效果,不比冷军的超写实油画逊色。因其技术难度及耗时费力的“可见”,若画得不差,锁定众多评委的视线并不难。且不用说该画堪称古典的严谨构图、细腻的色调分布,仅作为道具的报纸,其细节描绘就可以撼住观众——这多难画啊!我推测,这类堪称无缺点的画,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展厅主流。

从内容方面来看,这幅作品是画展中常见的集锦式创作。中国画虽画科众多,但还是人物画容量更大。人物画中,人物的装扮与表情、周遭的环境与道具,都更具故事性。在该画中,可以“看见”:茶几下的箱子代表旅行归来,女儿为母亲试衣饱含浓浓亲情,小女孩与外公叙话尽享天伦之乐,《今晚报》则说明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天津……画面中的许多细节都能引起观者的猜想。可以说,画作抓住了如摄影大师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的瞬间”,是花朵绽放得最美的瞬间,是内容与形式、情景与思想的高度融合。

《儿女情长》的主题是民生现实。这既是一家人的写照,也有集锦式的创作成分,但不是时下常见的“画照片”的简单模式。与《零点》相比,该作品内容更丰富,也更显沉稳,毕竟两位画家又经过了五年的成长。当然,以“80后”小家庭为视角的《零点》也很真实:狭小的居室、未脱稚气的小夫妻、时尚的“夜猫子”生活……它契合了大多数人,特别是同龄人的情感,也是中国画多年来程式化、陌生化试探之后向普通人情感的回归。试想,该画如果描摹的是夜总会的零点时分,那么无论画面表现得多么活色生香、灯红酒绿,都可能引起观众的反感。

总之,无论是技法还是内容,《儿女情长》都符合本次展览的潜在要求。这里,也顺便提醒一下业界同行:作品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在刻画时一定要适可而止。在参加重大展览时,不少画家在创思时尽可能地往画面中多装东西,甚至恨不得在画面中加上二维码,让读者扫描出更多的内容,搞得画面严重“超载”,主要内容反倒被冲淡了。其实,文艺作品的感人之处可以很简单,如张爱玲作品里“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油画《父亲》中老农的无言逼问、连环画《雪雁》里女主人哀怨的目光。在这一点上,《儿女情长》这件作品无疑做得恰到好处。

陈治

陈治,1978年生于天津。199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考取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人物画专业研究生,师从人物画家何家英先生。2005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零点》

武欣

武欣,1978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何家英教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天津市美协理事,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工笔画工作室主任。

作者:范美俊

范美俊,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