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奇书 特色文苑7
最近读了很多曾国藩。不管是家书还是日记,以及各种人写的传记。终于搞清楚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曾国藩?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曾国藩被后人称之为圣人,但多读一些他的故事后,我们能发现,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这个普通人,居然成功了,这好像给了读者希望。好像只要自己努力,似乎也能成功似的。很多人成功了,我们会觉得理所当然,活该他成功。为啥?因为聪明。智商180,不成功才怪。不管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哪怕是前段时间霸屏的北大韦神韦东奕,因为他们天赋高,活该他们成功;也不管是文史类的大家,比如苏轼,他就说过“书到今生读已迟”。啥意思?就是说,你这一辈子,想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家,已经迟了。能不能成为大家,要看你上辈子读没读书(有没有天赋),当然,另一个名声很大的圣人王阳明,同样是天赋吊打普通人,可望不可及。这些人的地位,我们尊敬吗?我们尊敬。但是,我们羡慕吗?我们不羡慕。因为他们手握屠龙之技,我们普通人学不了。可曾国藩就不同了。他就是活脱脱的普通人。至少在智商上,他是普通人。甚至有传说,他读书的时候,有一小偷潜入他家,悄悄蹲在了房梁上。想等夜深人静,大家入睡后才偷东西。可没想到,一篇很短的课文,曾国藩从天还没黑读到半夜,仍然背不了。梁上君子气得不行,从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的鼻子骂——你那么笨,一篇课文背了那么久都没背熟,还好意思读书,我背给你听。这传说肯定是演绎了。不过,曾国藩的天赋不高,应该是公认的。一个天赋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人,却取得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成就,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学学?我们很多人往往感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打地洞。没做出成绩,有时候会感叹自己缺乏家学渊源。往上翻十代,曾国藩家族都没一个读书人。他爸曾麟书一生考了17次才中秀才,后来成了乡下的教书先生。读书的基因能好到哪去?曾国藩第二次去北京赶考前,借遍了亲友才借到32两银子。可当初从湖南到北京,得好几个月,当他到北京时,只剩下两三两银子了。曾国藩天资不行,家境不行。哪怕是在个人作风,他也和普通人没区别。甚至可以说,你有的坏习惯,曾国藩有。你没有的坏习惯,曾国藩也有。比如,他好热闹。当初哪个地方什么时候最热闹呢?菜市口杀人的时候最热闹。于是,曾国藩在日记里记载:某年某月某日,约着好友某某前往菜市口看热闹。又比如,他好色。他在日记中记载,听说某位好友纳了一个漂亮的妾,他便跑到人家家里去,非要看一眼。可人家的家眷都在内室,他非要强求着人家将新娶的妾喊出来,让他瞧瞧。回家后,在日记中又是一通自责。当然,传得更多的是,在一些野史中记载,曾国藩因为嫖妓而得过性病。再比如,曾国藩除了读书外,别无所长。想想也是,曾家又没钱,哪来给他报什么特长班培训?曾国藩做礼部侍郎时,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建议皇帝恢复日讲。咸丰皇帝很高兴,让他详细解释。曾国潘不但解释了,而且根据皇宫的空间对讲堂进行了布局,怕大家不懂,他又补充了一张布局图。咸丰皇帝将这张布局图传给大家看时,曾国藩顿时成了大家的笑柄。为啥,图画得太丑了。再比如,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曾国藩很迷信。他多次说过,他信命不信书。按今天的话说:读书有个屁用,只不过命好而已。后人认为,曾国藩后来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和他的日课有关。其实,我认为是他的成功成就了他的日课,而不是他的日课成就了他的成功。日课里提了十二条,其中有要早起,要晨读,要修心等等很多很多。用今天的话说,然并卵。他虽然这样写,但我们从他的日记里,看到的是:曾国藩啊曾国藩,你今天说好了要读书的,可你却去了某某家聊天去了。日记里这样的后悔自责,随处都有。这就像普通高中生,在日记里写着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玩游戏,可忍不住玩了游戏后,又在日记自我检讨。如果曾国藩没有成功,估计后人会以另一句俗话笑他: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他会成为反面教材。乡下的传说里,曾国藩是蟒蛇精转世。怎么来的呢?就是他的皮肤天天痒,得成天挠,挠的时候皮屑像蛇鳞一样纷纷往下掉。今天看来,这是皮肤病。后来,为了止痒,曾国藩娶了一房小妾,尽管长得丑了一些,但和他形影不离,随时给他挠痒痒。曾国藩除了这个让他一生都痛苦的皮肤病外,其他病也不少。比如,失眠。整夜整夜地失眠。比如高血压,那时候也没什么血压计之类的,量不出来。再比如中风。曾国藩成功后,作为中堂大人,生活条件医疗条件比普通人肯定好很多。但曾国藩动不动就头晕,眼花,手脚动不了。在他62岁的时候,曾国藩就去世了。一生饱经病患折磨。曾国藩还有一点很吸粉,就是他不是像海瑞一样的清官,也不是像和坤一样的贪官。就像普通人一样,有权在手的时候,他该照顾家人的时候,照顾家人,该念着他几个弟弟的时候,就念着弟弟。因为要自筹经费,本来就很紧张。而要提高湘军的凝聚力作战能力,最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士兵的待遇。你当正规军,每个月只有2两银子。可参加湘军,每个月有5两银子。你选择去哪里?可军费得自筹。曾国藩这位湘军统帅,没亲自指挥打几仗,他的大部分工作,大部分烦恼,就是筹军饷。可他再怎么样,但对几位弟弟,特别是老九曾国荃的军饷,不但从来没克扣过,甚至比其他将领多很多。所以,后来左宗棠问曾国荃成功的原因,曾国荃八个字回答: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如果军饷向弟弟们倾斜,还只是工作上照顾。可明示暗示让弟弟们贪,这就更说不过去了。因为曾国藩建湘军之初就宣布过,他建军两条原则,不怕死,不要钱。所以,曾国藩在书信中和曾国荃说:家里照顾亲戚,修建祠堂之类的,得烦兄弟照顾。你弄的钱,不要超过其他将领就可以了。尽管看上去,曾国藩这有点不地道。可是,这也恰恰让普通人能共鸣:如果是一个连家庭、弟弟都不照顾的曾国藩,还那么可敬吗?和其他传说中的军神不一样的是,曾国藩这位救清朝于水火的湘军将领,似乎军事能力也一般。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是,刚出山,他就在靖港吃了败仗。吃了败仗就急着要跳河自尽。哪怕是后期,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但曾国藩自己总结的经验也是“结硬寨,打呆仗”。什么意思?通俗易懂且好学,就是部队一驻下来,第一件事,是修建工事,将自己的阵营建得扎扎实实,让敌人攻不进来。作战的时候,也是将敌营团团围住,围住了也不马上开战,而是修建工事,挖地道,步步为营,一步步往前推。传说中的什么运兵如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形容军神的词都和他不搭边。传说中的毛泽东评价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按我说,那么多年过去了,仍有如此多的人研讨曾国藩,最大的原因就是,曾国藩这个人,哪怕他取得了再大的成就,但对普通人来说,没有高高在上的陌生感。其他圣人,可望不可及;而对曾国藩,似乎可望也可及——一个天资愚钝、一身疾病、家世普通的人,都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为什么我就不可以?甚至曾国藩的“信命不信书”也给普通人找到了不能成功的注脚:我之所以不能像曾国藩一样成功,他早就总结了:不是我的能力不如他,而是命不如他。只不过,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叫曾国藩。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