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 慢性咽炎, 嗓子冒火冒烟, 此方可以应急, 分享给我的读者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给老咽炎的患者们,说一张可以应急的方子。
这张方子,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及时雨。老咽炎患者,嗓子冒烟了,上火了,疼痛干痒,声音嘶哑,这个方子或许能行。你来看看吧——
山豆根10克,板蓝根30克,玄参12克,麦门冬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
所有这些药材,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上火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煮2次,把药液混合,每日一剂,日服3次。
这个配伍,不是我琢磨的。他的创制者,是徐精诚。这位老先生,是湖北武汉的中医前辈,1923年出生。老早年,武汉有一个“武汉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他负责中医学部分的教学任务,可以说为后来湖北武汉的中医事业发展,立下了功勋。而且,早年湖北的一些中医教材,也是由他编写的。只不过,由于年代迄今太过久远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对徐精诚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了。
围绕这个小配伍,还有一个验案,可以参考。
点击加载图片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刘。每个月,他都会发作咽炎,1到2次不等。一旦发作,嗓子里就会疼,干咳,声音嘶哑。与此同时,咽喉部位似乎总有东西,咳不出来,咽不下去。偶尔,会咳出来少量黏痰。他曾经到医院就诊,确诊为慢性咽炎,但治疗效果不好。
怎么办?嗓子冒烟上火,太难受啊。所以,他几经辗转,找到了徐老。
徐老经过仔细诊察,发现患者咽红,舌苔薄黄而少津,于是就用了上头的小方子。只不过,在其中加入10克的川贝母。
结果,这患者,服用了4剂之后,咽喉部位的疼痛、干痒感和异物感,都大大减轻。随后,此方继续服用将近两个月,诸证悉平。
我早年读到这则医案和验方以后,觉得有借鉴的意义。我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来记忆它:“两根人参过门,来拿桔梗甘草”。其中,两根,指的是山豆根和板蓝根。参,说的是玄参,门,说的是麦门冬。
这里头什么门道呢?我告诉你啊,这实际上是张仲景桔梗汤的化裁。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头,有一张方子,叫做桔梗汤。它的基本组成,就是桔梗和甘草。桔梗汤主治少阴客热咽痛证。说白了,就是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苔黄,尿黄脉数。我们一般所说的嗓子上火,往往属于这个情况。这里头,桔梗可以宣肺散结,利咽止痛。甘草可以清热解毒、凉而泻火。所以这搭配,就是给嗓子去火用的。
徐老上头这个方子,就是在桔梗汤的基础上,添了几味药。我们再看看——
山豆根10克,板蓝根30克,玄参12克,麦门冬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
点击加载图片
这里头,以桔梗和甘草来清咽喉之热。麦门冬滋阴润喉,玄参滋阴清热降火。板蓝根和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如果患者干咳明显,还可以加点川贝母,润肺化痰止咳。如果咽喉肿痛特别明显,加入鱼腥草、金银花、牡丹皮来解热毒、消肿。
总之,这个办法,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但是,里头的山豆根,有点毒性。徐老原方里用到10克。我建议一般读者,用6克以下。山豆根含广豆根总碱,具有毒性。如果出现了呕吐、心悸或者肢体麻木现象,山豆根要停用。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我说过,这方子,就好乎一场及时雨。既然是雨,就是专门用来灭火的。而导致咽喉不适的原因里头,又未必尽属火热之邪。有的人,嗓子难受,源于痰湿阻滞。有些人,源于痰气搏结。有些人,源于肾阴不足。有些人,嗓子上火特别明显,但是下半身却痿弱、畏寒、发凉,也就是所谓的上热下寒。这些时候,都需要辨证施治,上文所述的小方子,就不那么适合了。总之,你记住,山豆根、板蓝根、玄参、麦冬、甘草和桔梗的配伍,目的就在于清热滋阴,利咽喉,改善一般的咽喉火热之症,患者多脉数,舌红苔黄,舌面少津,口干咽干,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干咳少痰,有异物感。这个基本的辨证要点,必须看清楚。非专业的读者,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脾胃虚寒、便溏者,以及阳气亏虚,气血不足者,不要用。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