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打鼓新场
十多年前,我还是少年时,便从年长者口中知道了黔北有四大名镇:一打鼓、二永兴、三茅台、四鸭溪。
这四大名镇之首的“打鼓”,为什么叫打鼓,为什么又叫新场,多年来一直弄不明白,总想哪一天有机会到金沙去,探究竟 ,以释心中的疑惑。
最近去了一趟金沙,不仅弄清了打鼓新场的来历,通过实地探访,对这千年古镇曾经有过的繁荣与沧桑,也有了较为直观的印象。
摄影/詹相才
打鼓新场原来的地名叫打鼓寨。在叫打鼓寨之前,即秦、汉和三国时期,这里已有了地方自治政权。隋唐时期,属样州管辖。宋初,释州彝族首领额则脱离宋朝庭,制据一方,建立罗氏鬼国。为保疆土,罗氏鬼国在东境的矩、清.龚,义四州,各建-一个打鼓寨,派重兵驻守,义州的打鼓寨,即后来的打鼓新场,今金沙县的城关镇。
因打鼓寨驻扎的军队多,平时的集合、训练等,均以集鼓为号,时间长了,人们便把这地方称为打鼓寨。
打鼓寨以东3公里的沙溪河南的玉屏山南麓,属低丘平地,这里有一个商业集镇,名叫永兴场,元代在这里设置沙溪长官司的驻所,明代也设置了沙溪巡检司驻所。自元代开场50年后,商业逐渐兴旺,到了明代,已有仓储转运、批销功能齐备的盐行。由于盐业的兴起,永兴场便成了布匹百货的商贸集市 ,周围百里土特产的集散地。
永兴场的兴旺一直延续到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6年)后,逐渐衰败。原因是在这一年,张姓人家首倡在打鼓寨开新场,并为场主。这时,原先的永兴场便叫老场,新开场的新场,便叫打鼓新场。如果从1656年算起,这打鼓新场的历史已有352年。
新场开张后,与永兴场都是三、六、九赶集,两场矛盾尖锐,永兴场主常常带人骚扰新场的商业活动,经常发生纠纷和斗殴,年年打官司,但都无济于事。加之新场地理位置适中,农民赶场近便,又好交易,都不愿去老场,而不少老场坐商觉得生意不好做,也都纷纷迁人新场,故新场日渐繁荣。到康熙年间,老场场主输了官司,官家废掉永兴老场后,老场八大行帮进人新场,沙溪汛把总衙门也迁人新场,新场更加繁华。
据说,当年的打鼓新场,有7个行业7条街的美誉。竹木器业一条街、马尾发笼一条街、皮革业一 条街 、马店一条街 、棕器业一条街 、打铁炉一条街、榨油业一条街一只看看这些名称 ,便可想象手工业在当年的繁荣景象。而最活跃的,当数综合性商业一条街。 这条街只有500米长,富商和商号都集中在这里,江西、两湖、四川、广东商人也看好这里。500米街道两边,货栈、旅栈、商号店铺,家挨着一 家,没有一-处空闲,卖什么的都有,而且不论闲场天或赶场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摄影/詹相才
1941年7月成立金沙县后,打鼓新场成为金沙县政府所在地,打鼓新场命名为打鼓新场镇。
这次我们去金沙的当晚,同行的几个相约,便去探访骡(现更名为罗)马街。
骡马街就是前面提到的“马店一条街”。 这条街很长,大约有1000米以上。因为打鼓新场是盐运古道,每天都有驮马从茅台运盐交新场八大盐号,然后从这里再转运黔西大关、清镇息烽、惠水等地。因此,这条街马店多,大约有三十多家;盐号多,大小有8家。
现在马店自然没有了,还有没有盐号的遗址,我们只能碰运气了。骡马街的路面宽度没有变,只是原先的石板地变成了现在的水泥地。我们发现右边一条巷子很深,便走了进去。到了第一一个天井,有男女数人在聊天,我们道明了来意,在坐的人都很客气,说这里原先是一家盐号,房屋结构有的变了,有的还保持原样。一王姓中年人 又带我们向后走去指着右上方说:“看那挡火墙还在。”我们仰首观望,沉沉夜色中,那兀自矗立的挡火墙,在夜风中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繁华与沧桑。
从王家大院出来,我们又找到了3家过去的盐号遗址,其中最大的一家叫华家盐号。这家盐号保存较为完好。大门是铁门,有铁钉,虽然生锈了,仍然很硬实。进了铁门后是一个天井,大约有七八十平方,青石铺就,仍然光滑。进第二个天井是厚厚的园木门,天井与前面的一样大,只是多了两个大石水缸,据说是为了防火用的。第三个天井不完整了。这个盐号占地约四五亩,当年马帮的出出进进,进盐出盐的热闹情景,从这大大的几个天井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来。
过去最繁华的500米中街,现在仍然繁华,只是增加了现代商品,现代信息。
打鼓新场为什么号称黔北四大名镇之首,了解了这些,相信每个人都会信服。
这里需要说明的,文中提到的永兴场,非湄潭县的那个“二永兴”,而是离打鼓新场3公里的一个集镇;而这集镇,早已不复存在了。
作者:文博豪 系遵义市一中高级教师
来源:金沙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