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出圈的小龙虾和大米,凭什么在范县?| 这就是濮阳

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上世纪20年代,小龙虾作为牛蛙的饲料,最早被日本人引进,不久后就来到了中国,直到它进入中国以后,它的名字就是:麻辣小龙虾,蒜香小龙虾,油焖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

作为夏日宵夜江湖的C位扛把子,小龙虾每到夏天都会掀起属于它的红色风暴。如今,在河南范县,这个神奇的物种正在悄然出圈,创造着黄河岸边的产业奇迹。

洪博| © 撰文
小语| © 版式

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南临黄河,北依金堤。黄河在域内绵延42.5公里,河面宽阔平缓,风光优美,自然环境优越。老县城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是范姓、顾姓、秦姓、姚姓的起源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板桥了解到范县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于是决定号召百姓,重新开始在范县种植水稻。没有水怎么办?郑板桥想到了黄河。

于是在任内,他带领着范县的老百姓兴修水利,成功的将黄河水引进了田地里,在干旱的黄河北岸,在没有水的范县,种植出了清香四溢,软筋香甜,中原地区最好吃的低海拔水稻。

时至今日,范县大米已经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范县也建立起一条面积达2万公顷的“黄金米带”,并创建了范县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大米已经成为范县的支柱产业,在新时期,为范县的乡村振兴贡献着新的力量。

除了黄河水浇灌出来的大米,范县人还用黄河水养出了绝美的小龙虾。因为地处黄河滩区,范县有很多坑塘洼地。利用这些坑塘洼地,范县有意识地引导小龙虾产业发展。

每年的五月份,范县的小龙虾美食节都会吸引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大家在“鲜香麻辣”的味感中体验着来自黄河水的健康馈赠。这里的小龙虾肚子白、个头大、体型健美,人见人爱,被称为“白腹美”。

有关资料显示:范县的水利基础设施好,利用黄河水很方便。黄河水水质干净,沙土中生长的小龙虾不容易得病。目前范县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3000吨,产值6000余万元,产业链逐年完善,“小龙虾”已经撬动“大产业”,可爱的小龙虾正大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初夏时节,河水浸染着两岸的芳草清甜,河风卷起一望无际的麦浪和稻田。镜湖三百里,荷花万亩园。风里有歌声,心里有希望,眼前万物生长,背后藏满宝藏。

毋庸置疑,范县的小龙虾和大米已经火爆出圈。凭什么是范县?揭开这个谜团其实也不难。

从地理环境上看,范县被称为“华北小江南”,无以伦比的水利条件,让范县人在广袤的黄河冲积平原上,享受着母亲河的滋润和大自然的恩泽。像大地承蒙阳光一样,范县得到历史的垂青与大自然的馈赠。大米和小龙虾都离不开黄河水的滋养,治水用水是范县人骨子里的气质。

从风土人情上看,范县人豪爽,耿直,热情,包容。有山东人的快意恩仇也有河南人的忠厚老实,多元文化的叠加,让范县人天生具有创造力。提到范县人的性格,郑板桥曾写过一首诗:“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与年丰。”范县人民和蔼、包容的性格传承至今,成为众多客商对范县这方热土的共同认知。

从饮食习惯上看,范县人会吃,能吃,天生对美食有一种归属感。大米配上小龙虾绝对是人间极品。濮城八大碗,滑脊汤,拆骨肉,杂拌,等等名吃,属于光荣而又伟大的新范县人民。高码头的羊肉汤,肉呱嗒,水汆丸子,焦炸丸子也都属于可爱的范县人民。

现在的范县很难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奋斗的范县,热情的范县,尊重人才的范县,爱美的范县,爱吃的范县,一个充满了梦想的范县。。。。如果非得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出圈”的范县。

黄河不语,奔腾向前。小龙虾和大米的故事还在缤纷上演。住在黄河岸边的范县人民,悄悄冒尖,不断成长,心怀感恩之情,努力奋斗,在新时代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凯歌。。。。。。

更多阅读:

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

范县县长郑板桥的苦逼岁月

中国第一奇书作者是范县人

范县年产大米1.1亿公斤,为啥还是供不应求?

这就是范县:惊掉下巴,颜村铺被称之为“中原红都”

濮记:邓小平曾在范县秘密调研一天,只通知了两个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