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在道教中,有很多礼仪、规范,我们国家是一个讲究尊师重道的国度,而这一点也体现在了道教中。道教中体现一个人的修持包含了各种威仪,如事师、言语、盥栉、饮食、听法、出行、起立、坐卧、作务、沐浴等等威仪。而在这众多的威仪中有一样很重要,那就是事师的威仪。

道者师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经云:道者师传。世间一切的得道者皆依靠自己师父的传授而获成就的。往昔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许逊从业于堪姆等等。《三洞众戒文》曰:“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

  太上道祖历劫度人,亦以师父的身份来教化世人,其《太清宝诰》云:“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这些都说明了师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是不要把事师的各项仪范当成是某一些师父为了束缚自己的弟子而制定的条条框框,因为不是这样的。没有师父的教导我们将无法脱离生死的苦海,无法解脱无边的烦恼。没有师父我们甚至连“道”都无法知晓。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恭敬我们的师父。《太公家教》有云:“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各项威仪的制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恭敬我们的师父,同时也在修炼自己。放下自己的高傲、习气,以恭敬心去修学,那是得道的捷径啊。将自己的师父放在头上是我们最好的依靠。

师 徒 缘

  修道之人,常常寻师,迷时师渡,悟了自渡。寻师访友自是修道者之常事。然自古修道者多,得道者寡,真道难悟,几人能明?明师惜缘,择善而授,岂能轻遇?明师难寻,非明人视亦不见。良机易得,非机缘求之不得。

  明师难遇,贵在心眼。非明眼人遇亦如不遇。如何识得明师?明师未必是名师,名师未必是明师。明师者,明道之师。明道者,明心见性,处处通融。为师者,品高义重,心存慈悲。明师者,未必在高山寺院,道缘渡人,或在茶馆,或在路上,或在牛背,或在梦中,或有指引,或是偶遇,高山寺院未必人人皆明。道体有高低,心明分深浅。是以,非大彻大悟之师,皆不是全明。明中有暗,暗中藏明。是以,不明之人见其人明则视为明师,或有时又见其师之暗处,又视师为不明之人。实不知明师亦有深浅之分。是故,师之所以明者,皆因汝处暗处。当汝澄明足以照耀师之暗处,则师将不复明。当师之光芒可以照耀汝的黑暗,引领汝走出黑暗,是时为汝之明师,未必为天下人之明师。当汝见师之暗处,师亦可为明师。因全明之师自古少有,故亦难以遇见。若遇全明之师,必是大机缘,自古大机缘难得。因汝不是有缘之人,或许一生也不得见全明之师。是以,寻师不必全明,足以照耀你前行即为明师。明师不必终始,一时修行一时师。大机缘者,专从一师足以修尽。机缘小者,时时寻师。

  遇得明师,唯在机缘。广结善缘,心怀众生,时到自有指引。没师自修以待缘,有师精进以大悟。不必待到师来始修行。不修则不明,不明则师来亦不见。小修则小明,小明遇小师。大修则大明,大明方能遇大师。是以,须勤修以待师。边修边待。自修方能见师。不修永远无师。遇得大师必定有大机缘,无缘空等自伤悲。坚心发愿,必有感应。

  明师难得,真道亦不轻传。汝欲得师道,汝心性如何?汝以何能何德何心何份能得真道?金钱?诚心?或许远远不够。凡得真传者必定尊师重道。尊者,上位也。师在汝心中必须永远处于上位。即使汝已越超了汝师,师仍然在你的头上。不尊者,以师为利用对象。得师之道或师力相助时喜颜悦色,若师不助时则怒自心起。大道传人,必考其心性,心不计名利得失,不拘生死情缘,大量大德之人方能得之。天道平衡,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失不得。大失大得。是以,汝以什么换得师心?得道之人,惜道过命。汝不尊师重道,能得师心?汝坏其师道,师怎能认汝?学不尽心,技不超越,在世则坏了师门,自古为师者难容。如孔门弟子三千,得意贤生仅七十有二。是以,汝之德性努力不同,师之传道亦各异。既遇得明师,亦不易得其真道。

  寻师之人必须懂得爱师。全明之师难见,半明之师常遇。是以,半明之师虽然有一处之证见,仍不至圆满,还须继续前进。师一边教你,还须同时进修。师门弟子日多,人心亦各异。师教之人愈多,师力愈易日益减少。是以,师之有心携带你前进,损自力以渡汝,可谓用心良苦。汝能不惜乎?汝要珍惜师之时间,求教于师者愈众则浪费师之时间愈多。故非大事不要随意麻烦,非难题不要轻易发问。师愈有名则愈易为世事世情所累。因师仍未了无,故人心仍在,七情六欲未尽,我执心仍在,为人师心未了。

  因不全明,故真性仍会动摇。故易为世事世情所拘,而觉性减损,人心回复。求师人愈多,奉师若神明,则易使师起名利心,生我执心,容易毁师于瞬间。随师之人,不可不知!修道者众,得道不易,成一师不易,毁一师不难,世之师已少有,经不起再废坏,故为师着想亦见汝之大德。

  二师之言必不一致,所教之学难以全同,便不知听谁反谁,结果落个多师如无师。寻师是为求道,非为寻亲问故,亦非以师名荣耀自身。故寻师必以求道为正,勿搞歪门邪道。寻师唯求自高,非为将来与师一决高低,故寻师不求称师,超越自我就行了。

  师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一辈子跟师学理,而没有下功夫真修实练,真是罪过。

  明师难遇,得其真传更难。或许汝一生与师无缘,注定自修,汝还要四处寻师吗?或许注定汝要为人师,汝还不勤精进吗?

  师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死跟老师背后当跟屁虫,不但令老师讨厌,也给自己迷失。一辈子跟师学理,而没有下功夫真修,东奔西跑,真是罪过。没有真正的证见,就不能胡口说教。话从自心出方为真经,而不是复制老师的言论到处传播。大道从心出,空理从口出。

侍师威仪

一、当敬师、畏师,不违师教。

师父是历代祖师道法的受持者,所有的道法都是有师父而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没有师父就没有了道教的延续。历代的成就者都是经师传后,加以勤练才得以成就的。故当为第一戒。

二、旦夕,正其法服,执简朝本师、三师,如父母礼,若同居住,晨昏省觐,和颜悦色。

弟子每天在做早晚功课时,在坛前,应先存想自己的亲教师父;经、籍、度三师,在己面前,稽首礼拜,就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若与师父住在一起的,就应该在清晨和黄昏见师礼拜问安,要和颜悦色,不能大声喧哗。

三、至户当三声咳,不得纵横入。入户当在左边立,师叫坐不得便坐,语至三当坐。

弟子至师处,当咳三声以告知,现今当扣门三声。进门时当恭敬,不能大摇大摆,横冲直撞。进门后当站立在师父的左边,师父叫你坐时应推辞,但师父三次叫坐时当坐,不违师。

四、远师百里,一月一省;二百里,三月;五百里以上,一年。若师有疾病,老劣,他故,不依此限,书疏无限。

弟子离师父百里以内的,当每个月拜见师父问讯一次;二百里左右,应当三个月一次;五百里以内应当半年一次;五百里以上的一年一次。但是师父如果有病、衰老或其他什么事情,就不限与此了。

书信来往没有限制。

五、省师,皆自斋,粮食所须、香油之属,悉不得损耗于师。

拜见师父的时候,当自备干粮等物,免得用师父的财物,增加师父的负担。现今的生活条件比之古时要好很多,师父请食当食,但食后当供养师父。如师贫,则不当食,弟子应请师食。

六、弟子以时赏师,衣物药物、几杖巾拂、覆履瓶器、米麦果蔬,供其所需,勿使乏少。

弟子应该经常供养自己的师父,使师父所需没有缺少。以前供养师父财物是按照四时八节,现在多随俗简化成三节两寿,三节即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两寿为祖师圣诞,师父生日。

七、若与师住,当为师取藻洗水,当备藻豆、杨枝、皂荚,当为师拂牀席,次当为师襞叠衣服。

弟子在与师父一同居住时,应当每天为师父整理床铺和衣物,师父准备洗澡时应当预备好水和洗浴用具等等。

八、弟子往受经问,当作礼长跪。若解义不得,不应有怨意。

弟子至师处请问经法,应当恭敬作礼,长跪师前问讯。若师不为解义,心中不能生怨恨。当自忏悔,自己用功不足,所问非当,故师不答。

九、弟子与师言,不得高声大语。见师有过失,当于深隐处长跪谏之,不得在人前言师是非丑鄙。

弟子在与师父说话时,不应大声,声音应谦卑和顺,音量中等。弟子见到师父有过失的地方,应该在没人时单独向师父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得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师父的是非。

十、弟子不得唤师作道士,皆云家师。不得犯师名讳,若人问不止,下声答之。

弟子不能在人前直呼自己得师父为某某道士,只能说“家师”。应避讳师父的名讳,不能称师名,若人一定要问,当轻声回答。

十一、弟子事师,师年少,弟子年高,弟子皆应恭敬,师与父母等同,不得自恃高贵,轻忽于师,其过不小。

如果弟子年龄比师父大,不得自恃年高,轻慢师父,《明真科》中有严律,这个过错是很严重的。

十二、弟子事师,师若远行还,弟子皆当随路远近奉迎,不得端坐晏然,待师至,弟子与师同行,不得践师影,慎之。

师父归来,弟子应当迎接,不能端坐,不去迎接,等待师父到来。弟子在和师父一起同行的时候,应注意不要践踏师父的影子。

十三、师有疾病、灾厄,供侍左右,为功德,烧香礼拜,放生赎命,延年度厄,设斋行道。

师父的身体有疾病、灾厄的时候,弟子应该侍奉在师父的身边,并且要进行礼拜,放生,延年等科仪,为师父建立功德,使师父的身体早日康健。

十四、师亡,持服百日,心丧三年,殡诸山林,几棺布襄,举尸而已。造众福田,思念容止。

师父过世后,弟子应服孝,如待父母。穿丧服百日,守孝三年。安葬时,弟子应抬棺。弟子在为众生造福,传法行醮时,应思念师父的形容举止。

十五、弟子受师法业,后玄德成就,为人所宗,皆当谦下,存忆本师,勿忘先恩。

弟子学习完毕后,道业成就,受万人敬仰时,提及师父时,应当谦逊卑下,存想意念师父,不忘师父的教导恩德。

(0)

相关推荐

  • 德为习武之本

     "德为习武之本",中国武术界历来就有一套比较严格的道德规范,称为"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部分. 武德并非法律条文,它来自社会下层,由武林前辈约定俗成, ...

  • 如何加入道教?求道之人必看!

    近几年,对道教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有不少人来问我,如何才能加入道教,其实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今天,兴道就系统的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入道门. 为何要修道? 在开始之前,你先要想明白这个问题,你 ...

  • 尊师重道与礼仪之邦的内在联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 ...

  • 道教史话 | 道教真的形成于东汉吗?

    原创 昆仑千秋雪 龙虎山道教 今天 一直以来,道教的形成时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性的话题!如果道教不是形成于东汉时期,那么道教是形成于上古时期呢?还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道教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晚呢? ...

  • 道教有一门“盗天之术”,据说学会以后三年就能发大财

    道教认为盗天而无殃(出自<列子·天瑞>),也就是说,向天地宇宙偷东西,是不会有祸事的. <阴符经>也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

  • 李信军:道教医学与传统中医学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重生.乐生.养生",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为此,道教认为只有能够做到却病强身才可能延年益寿,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因此 ...

  • 传几个道教驱邪小法术,如遇情况皆可一试!

    道教南宗 拜近些年修真修仙小说和影视剧所赐,大众对于神仙这个角色充满了无限想象,比如<花千骨>中的神仙师父,没事御剑飞行,眨眼就可以绕地球一圈,或者来个法术,立马枯树开花!这些充满了想象力 ...

  • 【道教人物】宋龙渊真人

    宋常星,号龙渊子,山西人,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弟子.宋氏乃于顺治六年(1649)参加科举考试,被钦选为探花,在朝廷供职三十余年,先后担任国史 馆总裁.都察院都御史.兼经筵讲官.侍读学士,于康熙十八年( ...

  • 一位女道长提供的6个道教驻颜术秘方!

    道家坤道(女道长)对驻颜之术,造诣精深.可能是因为女子比较爱美吧,即便是入道后,也会对此有些执着,所以衍生了很多驻颜术的问世.但是很多都是秘术,在此不便公开,只写一些简单可行但是效果却很好的方子. 我 ...

  • 越来越可怕,真的会人民留一半?中国道教呼吸法救人,疫情可自救

    越来越可怕,真的会人民留一半?中国道教呼吸法救人,疫情可自救

  • 清代木雕《道教法器一组》

    道教是起源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本组法器共记7件,带老朱砂,皮壳包酱非常漂亮,雕工精湛,辟邪利器. 令牌:又名雷令.五雷号令.为圆顶平底之木牌.侧面边围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称.上圆下方的形状 ...

  • 民国时期道教抄本——先天掌心雷秘诀

    先天掌心雷秘诀一书,绘制了许多雷神形象,记录了甲子神符,丁丑神符等等.还附录丁甲奇门秘诀.全书一共40筒子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