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好男对凸怕无性,好女对凹怕不秧”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自女娲娘娘捏土造人,世上便有了芸芸众生,男子阳刚有力,女子阴柔温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平添了人世间的纷纷扰扰,色彩斑斓。
“好男对凸怕无性,好女对凹怕不秧”这句俗语,即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根据男女秉性的不同,而作出的一种认识与评判。
大家知道,天地万物皆是相互对应的矛盾体,比如昼夜交替,黑白相衬,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天道轮回。
这里所说的“凹凸”,就是指的男女由于性别差异,而外在表现的形象比喻。
不得不承认,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凹凸”是两个象形字,字形相对,相辅相成,“凹”有内敛含蓄的表示,而“凸”呢,则有外露张扬的意思。
古人认为女人为阴,男人为阳,女人的美在于阴柔细腻,男人的美在于阳刚霸气,恰与“凹凸”的象形与寓意不谋而合。
这才有了“男对凸”,“女对凹”的说法儿。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相书上的观点,认为“凸凹”是指位于双目下方处的颧骨,相较于与之相对应的眉骨和腮骨的高低而言。
若是比眉骨腮骨高为“凸”,反之则称之为“凹”。
据说,颧骨高的男人,看起来威武雄猛,英气逼人,颧骨低的女人温柔善良,小鸟依人,否则便有阴阳颠倒之嫌。
农村老话“男凹女凸,不寡就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对此简单粗暴的唯心主义论断,我表示不敢苟同。
毕竟人的五官相貌,大抵是来自遗传基因,而个性的养成却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
接下来,咱们切题划重点,聊聊“好男对凸怕无性,好女对凹怕不秧”是啥意思?看看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和提倡家国情怀,尤其是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更是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作为立于世间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明太祖朱元璋自幼性格强悍,是村里小伙伴们公推的“孩子王”,后经儿时玩伴汤和的引荐,投到义军郭子兴的帐下。起初仅当了一名马夫。
然而,汤和始终视朱元璋为带头大哥,唯其马首是瞻。虽说自己当时已经是义军的高级军官了,但在朱元璋面前,依然是那一个跟班小弟。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奇怪的一幕:马夫朱元璋在前面走着,身为千总的汤和屁颠屁颠儿地跟在后面。
一时间,在义军弟兄们中间传为笑谈。
汤和的眼光看人很准,朱元璋果然非池中之物,乘势而起,一飞冲天,开创了大明王朝的帝王之业。而他自己呢?也位居开国元勋之列,极尽殊荣。
这里所说的“怕无性”,其实是指没有刚强个性,缺乏主见,胆小怕事的懦弱表现。作为男人,不仅不能撑起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更遑论能为国家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心地善良,勤劳肯干,起早贪黑地为生计忙碌。
谁会想到这个打落牙齿的老好人,竟然会身遭横祸,被潘金莲与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妇,生生地灌了毒药,一命呜呼了。
可以说,武大郎个性软弱,是其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若是他有兄弟武松的一半男子汉气概,恐怕潘金莲、西门庆也会有所忌惮的。
通过以上两个小例子可以看出,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敢做敢为,对自己的人生是有多么的重要。
尤其是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同样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再说说“好女对凹怕无秧”又当何讲呢?首先,要搞清楚这里的“怕无秧”是意思?
有一种说法是指没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秧”即为繁洐后代,延续香火。
毕竟在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再怎么淑良贤恵的女人,若是没有生下个一儿半女,也是会被世人看不起的。
不过,我还是倾向是指女性性格的方面。
虽说女人在过去的社会地位很低,在家从父母,出嫁从夫婿,天性温柔善良,但是也不能无原则的容忍和退让,必须坚守一定的㡳线,否则极易遭受不法侵害。
评剧《杨三姐告状》想必大家都看过,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剧情可以说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杨二姐性格懦弱,遇人不淑,嫁了一个花心的富家子弟。她好言相劝,却导致丈夫心怀不满,最后竟然伙同姘妇害死了杨二姐,并对杨二姐家人谎称是因病而亡,草草的入敛下葬。
杨二姐的妹妹杨三姐,年龄不大,却是心思缜密,刚强机敏,发现姐姐死的蹊跷后,执意要求开棺验尸,讨还一个公道。
后经她多方奔走呼号,以及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最终真相大白,作恶者这才被绳之于以法。
从杨二姐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女性的软弱可欺,而杨三姐的所作所为,却显现出了女性坚强勇敢的一面。
如此,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女对凹怕不秧”的内在寓意。
综上所述,我认为“好男对凸怕无性,好女对凹怕不秧”这句俗语,还是很有些道理的。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做人有德,做事有道,仍然为世人所推崇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