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也需要怀疑精神,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疑则不进 2024-05-11 16:51:06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讲战略战术,主张以退守为原则,要借用敌人的力量,而不要与敌人正面冲突,要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老子认为这是从来就有的原则。处于弱势群体,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战略战术,今天仍不失价值。高亨称先生讲,这一章是老子的军事政治论。他认为:1.军事家要精通战略战术,会用智谋,“以奇用兵”,所以“不武”、“不怒”。2.政治家要从政治上战胜敌人, “不以兵强于天下”,所以不与。3.战争与守卫均依靠人民的力量,统治者使用人民要谦卑,“为之下”。他归纳为三个原则“不争”,“用人”,“配天”。 02【个人体会】 老子全书的宗旨在于讲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即无为是治理天下的最佳略。所以,他的所有章节都是围绕着解释说明无为法则的具体内容、论证无为法则优越性、引导人们选择无为法则这几个方面展开的。举个例子来说,水因为具有向下流的特性,所以江河湖海成分积水里最大的区域。海洋与大江大河,储水里最大,所以老子以百谷之王命。但是,大江大河与海洋之所以成为百谷之王,仅仅是由于它们“大”。所以,这与天子侯王之所以为百姓之王意义完全不同。但是老子却以水常居万物之下,而成为百谷之王的现象来论证无为守下的合理性,宣称如果侯王若能做到言下于民,身后于民,就能实现王于天下的目标了。这个可能吗?这样的道理,从来没有被现实中统治者实践过,所以得不到实践的验证。在道理上能讲得通吗?其实老子在这个说理的过程中,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江海并不是百谷的主宰,它没有掌控百谷秩序的责任与义务,严格来说,他也没有掌控百谷的能力。所以,江海不是人主意义上的王。所以我们不能通过百川归海现象推论侯王只要做到言下于民、身后于民,就实现王于天下的结论。在这一章里,老子所讲“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样的现象在实践不存在。也就是说,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中,我们找不到的不武的士,不怒的善战者,不与的胜敌者,永远谦下的用人者。老子所讲以不争之德为士、为战、用人的都是他脑子里空想出来的。老子讲这些道理,只是为了证明他无为法则有效,或者有意义,实现引导人们选择无为法则的目标。守柔、守弱、守下、不争,是无为法则的几个标志性的特征。柔弱,莫过于婴儿,所以他夸耀婴儿状态的美好,但是他夸耀婴儿的那特性却不都是真实的。比如,老子称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如果老子所描绘的婴儿特性不真实,就不能用作证明柔弱胜过刚强的证据。老子经常用水来作为无为守下的论据,是因为水具有向下流的特性。但是水向下流,却不能用作无为胜于有为,守下胜于守上的论据。比如,空气永远覆盖于万物之上,万物的呼吸生长,也都离不开它,而且“无有”的形式而存在。难道我们能因为它总是居于万物之上而论证其生而有,为而恃,功而居吗?水滋养万物,却总是下流的现象,却被老子用作“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的证据。空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一个善居上,一个善居下,如果以事实为依据,“无为”与“有为”,争上与居下,就都合理性的证据。两千多年的经学传统,养成了人们迷信圣人、迷信经典的思维习惯。科学哲学要有所进步,就必须要勇于怀疑。不要迷信任何约定俗成的说法,也不要迷信任何权威。老子、孔子都很伟大,被后世尊为圣人,但是不等于他们的言论就一定包含真理。所以,做学问一定要有怀疑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怀疑是一切真知的源泉,没有怀疑永远不会有真知。 03【试译】 善于做武士的不以武力逞強,骁勇善战者不被愤怒控制,善于克敌制胜者不主动争战,善于用人者对人谦卑,这些都是不争的品德,这就是善用他人的力量,这也是合于天道之德,同于上古之理。参考资料:《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老子译注》 高亨 著 赞 (0) 相关推荐 上善若水——老子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展开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真正的本意,很多人弄错了 上善若水: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甚至被挂在自己的书房门里面,或者写到自己的社交媒体签名里面,但是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上善",并不完全是最高的善,可以理解为最高级的智慧. 老子 ... 竹笺 | 说孔子思想群体之前的断章 竹笺筱语: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这个话真是入骨三分.看今日中国,称呼为老师的到处都是,不值一钱.可知,前一句是后一句的病因.中国最尊贵的老师是孔子,被历史与现实需要,塑造了金身,千年不倒,万世师表.因 ... 婴儿,女人的眼泪以及水的哲学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老子心得: 1.柔弱胜刚强 在我 ... 参悟老子的3大人生法则,做生活的智者 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拜读老子的传世之作--<道德经>,如久旱逢甘霖,滋润心灵,启迪智慧,发人深思. 掩卷沉思,老子的智慧望其项背.对于三十而已的我们,囿于尚浅的人生阅历,很难将老子的大智大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两篇小古文导读思考 今天讲两篇小朋友们必读古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囊萤夜读> (佚名)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篇 ... 2021高考冲刺:手把手教你如何攻破“读后续写”,内附提分小技巧 "读后续写"是近两年的一个新题型,许多同学都反映没有思路,不知道如何下手,临近高考,小简老师特意准备了这个版块手把手教你攻破"读后续写",如果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并 ... 读孔子的书,你可以做圣人!读老子的书,你会做神人… 老子不但是我们中国的圣人,而且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救星.盼望大家用心研读老子的金言玉语.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4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五,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一个“无”字,让老子哲学从世界精神孕育者,变成心最毒的权谋术 道家的"无为"思想历来被曲解为"什么也不需要做",顺其自然便可,"无不治"则被理解为权谋思想. 自从韩非以权谋思想释读老子后,历代对老子思想 ... 早读丨让自己幸福的15个小方法 ◆ ◆ ◆ 诗词天地 致力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000万用户选择的诗词文化交流平台,每天早上六点,读诗.写诗.交友尽在诗词天地! 1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丨不二大叔 诵丨晓辉 英国作家 ... (G 常读)哪些蔬菜营养好?一个小窍门帮你挑 对于要做饭的家庭来说,考虑每天买什么食材是个麻烦的事情,尤其对于选择困难的人,总要耗费很长时间-- 主食和肉类的种类还少些,蔬菜就五花八门地很难挑了. 所以我要推荐一个选蔬菜的小窍门: 看颜色! ①优 ... 读通鉴(232)孙权的雄心小志 读通鉴(232)孙权的雄心小志 解读:关羽的死,是一件大事,刘氏集团元气大伤,而孙权得一荆州,心里也大为安定,称臣于曹操,天下三分的格局就稳定了,大家谁都不能一下吃掉对方. 曹操在这样的情况下去世,反 ... 【远方•夜读】新疆《快乐星期五》作者•小渔儿 主播•小梅 快乐星期五 文/小渔儿 我喜欢星期五,因为到了星期五就意味着连续两天的休息日. 仔细观察,我才发现,不只是我喜欢星期五,领导和同事们也都喜欢星期五. 星期五的早上,我的心情会变得莫名的愉快.中午去食堂 ... 【广东】王佳佳《读“穿过地平线”有感》指导老师:小云 读<穿过地平线>有感 东城朝盛学校五年级 王佳佳 李四光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最近,我拜读了李四光先生写的<穿过地平行线>,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讲战略战术,主张以退守为原则,要借用敌人的力量,而不要与敌人正面冲突,要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老子认为这是从来就有的原则。处于弱势群体,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战略战术,今天仍不失价值。高亨称先生讲,这一章是老子的军事政治论。他认为:1.军事家要精通战略战术,会用智谋,“以奇用兵”,所以“不武”、“不怒”。2.政治家要从政治上战胜敌人, “不以兵强于天下”,所以不与。3.战争与守卫均依靠人民的力量,统治者使用人民要谦卑,“为之下”。他归纳为三个原则“不争”,“用人”,“配天”。 02【个人体会】 老子全书的宗旨在于讲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即无为是治理天下的最佳略。所以,他的所有章节都是围绕着解释说明无为法则的具体内容、论证无为法则优越性、引导人们选择无为法则这几个方面展开的。举个例子来说,水因为具有向下流的特性,所以江河湖海成分积水里最大的区域。海洋与大江大河,储水里最大,所以老子以百谷之王命。但是,大江大河与海洋之所以成为百谷之王,仅仅是由于它们“大”。所以,这与天子侯王之所以为百姓之王意义完全不同。但是老子却以水常居万物之下,而成为百谷之王的现象来论证无为守下的合理性,宣称如果侯王若能做到言下于民,身后于民,就能实现王于天下的目标了。这个可能吗?这样的道理,从来没有被现实中统治者实践过,所以得不到实践的验证。在道理上能讲得通吗?其实老子在这个说理的过程中,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江海并不是百谷的主宰,它没有掌控百谷秩序的责任与义务,严格来说,他也没有掌控百谷的能力。所以,江海不是人主意义上的王。所以我们不能通过百川归海现象推论侯王只要做到言下于民、身后于民,就实现王于天下的结论。在这一章里,老子所讲“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样的现象在实践不存在。也就是说,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中,我们找不到的不武的士,不怒的善战者,不与的胜敌者,永远谦下的用人者。老子所讲以不争之德为士、为战、用人的都是他脑子里空想出来的。老子讲这些道理,只是为了证明他无为法则有效,或者有意义,实现引导人们选择无为法则的目标。守柔、守弱、守下、不争,是无为法则的几个标志性的特征。柔弱,莫过于婴儿,所以他夸耀婴儿状态的美好,但是他夸耀婴儿的那特性却不都是真实的。比如,老子称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如果老子所描绘的婴儿特性不真实,就不能用作证明柔弱胜过刚强的证据。老子经常用水来作为无为守下的论据,是因为水具有向下流的特性。但是水向下流,却不能用作无为胜于有为,守下胜于守上的论据。比如,空气永远覆盖于万物之上,万物的呼吸生长,也都离不开它,而且“无有”的形式而存在。难道我们能因为它总是居于万物之上而论证其生而有,为而恃,功而居吗?水滋养万物,却总是下流的现象,却被老子用作“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的证据。空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一个善居上,一个善居下,如果以事实为依据,“无为”与“有为”,争上与居下,就都合理性的证据。两千多年的经学传统,养成了人们迷信圣人、迷信经典的思维习惯。科学哲学要有所进步,就必须要勇于怀疑。不要迷信任何约定俗成的说法,也不要迷信任何权威。老子、孔子都很伟大,被后世尊为圣人,但是不等于他们的言论就一定包含真理。所以,做学问一定要有怀疑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怀疑是一切真知的源泉,没有怀疑永远不会有真知。 03【试译】 善于做武士的不以武力逞強,骁勇善战者不被愤怒控制,善于克敌制胜者不主动争战,善于用人者对人谦卑,这些都是不争的品德,这就是善用他人的力量,这也是合于天道之德,同于上古之理。参考资料:《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老子译注》 高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