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字意双解:

天地长存。为什么?它们的存在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万物,于是它们反而永生了。同样,贤圣心身欲其后(因帮助了众人,众人又共同推动圣贤)反而居于前,不顾自己的心身反而得以留下。这难道不是因为它们的无私却成就了自己的“有私”吗?

旁注:

宇宙间万物没有可以完全把控自己命运的,包括天地,更包括人类自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道”也是无助的!在那时的老子看来,仿佛天地长生,其实不然。连宇宙都有生存的期限,何况天地。

天地“明白”自己为万物而生吗?是否也充满了无奈?老子以看似为万物而生、只有给予没有索取的天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又说明了什么?包括人类在内的事物自出现之日起便成为了不能完全孤立而在的“复合体”,你我、天地想不影响其他事物都不行。 对于无私的人或物,如果在物质与精神上只有“输出”却没有“输入”,这又怎么能说的过去!真的这样,能量守恒定律还在么!?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刘晓林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字意双解: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提携”万物而无所争,身处众人不以为然的位置(却坦然自得),可以说水在某些方面是与“道”接近的。处在有利的地方(虽然他人所恶),心存大善,相交以仁,相谈以诚,治理以明;为事尽全,择机而动。只有顺应“道”,才会没有过失可言。

旁注:

为什么老子如此青睐水?认为水与道近?就水本身而言,其可以称的上世间万物动静合一的极好范本。静水流深,一泻千里,这“落差”极大的辨证在“水”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可以这样说,将诸多对立和谐存于一体的事物,其多会呈现出无比的“精彩”。水利万物是事实,至于是否不争则有待商榷!万物在宇宙间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被动“定性”。水也一样,因为它是水!它想不利万物能做到吗?

一切的唯不争都是有条件的,唯不争故无尤更是有条件的;如果一个事物做到了有所争、已得所争,其后却舍去所争,这既是争之不争也是不争之争!你的能量已经显现却选择了放弃与你的能量无从谈起同时又想给世人以“大度”,这两者可以并论吗?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八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无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老子以水作为物象,述说 ...

  • 一生学一字足矣

    道,可书,可观,可思,可究,可行,不可言. 道,观照万世兴衰,穷绝天理人情,统驭阴阳明晦,冠绝古今中外,无字可及. 道,有形,可路.通达万物,可线,连通天地,可长,无穷无尽,可短,为微末不可思议的一点 ...

  • 大道无为17:水有大德,因而上善若水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上等的善,就如同水一样.或者说,水具备上等的善的品德.这句话与第七章开头的"天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5,66)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3,64)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