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说点吃的
上周在上海完成工作后,我们几个同事决定去吃一次上海“仅此一家”的「耳光馄饨」。
跟着导航走到黄家阙路109号,店铺不大,大概十几平米,屋里摆了五六张实木桌子,每桌能坐4-6个人。进门的左手边是柜台,右手边是操作间,操作间后面是厨房备料区。很简单的一个布局,来吃的人不少,我听口音大部分可能是外地人慕名而来,有一位妈妈带着闺女说着上海话也来吃,小姑娘说这次我要吃这个,看起来是个老顾客。
同事说来「耳光馄饨」必须吃“荠菜馄饨”,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称为菜肉馄饨,亦称“大馄饨”,和平时在北方或其他地方吃到的“小馄饨”有所不同。一碗馄饨有10个的、8个的和5个的,有汤馄饨也有拌馄饨。
我对吃一向比较钝感,但也许是心理暗示,上海的“荠菜馄饨”确实比以前吃过的“小馄饨”更有味道,荠菜吃起来有一股清香。
回来后,我特意查了什么叫“荠菜”。这一查吓一跳,原来我对这“荠菜”并不陌生,因为老家那边很多。只不过我们那边叫“地菜”,属于野菜的一种。小时候经常和妹妹弟弟一起,去田野里采摘,装满满一筐,洗净后一般凉拌或者当做腌菜的原料。
回家后和老妈说了说,她也感叹不已。小时候,家乡那边比较贫穷,又靠着长江,经常发生水灾,那时候的地菜还是饭桌上的常见菜,这几年回家再也没吃着过了,人们也不屑于吃了。没想到,在大上海,这还是“仅此一家”的美味。
过去,吃野菜有一部分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