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和儿媳爬灰是个混蛋,过年一个动作,暖化了贾母的心

《红楼梦》歌颂女性,贬低男性。比如贾珍,因为贾敬一心好道不理家事,失去了父亲约束的贾珍,肆意妄为,恨不能将宁府翻将过来。贾珍干的坏事多了去了,奢侈纨绔、押娈聚赌、染指小姨,不过他最被诟病的是他无视伦理,与儿媳妇秦可卿爬灰的丑闻。因为巨大的压力和淫欲,秦氏上吊自杀,导致整个家族头脑最清醒、最明白家族败之根源、也是最有办法的秦可卿香消玉殒,按照曹雪芹的定位,秦可卿之死是贾府丧失了一次家族永续传承的希望,他给出的一个佐证就是贾宝玉为此一口鲜血喷出,说是血不归经。
血不归经是假,贾府从此难入正途倒是真的。
贾珍做的孽大了,说他是败家的根本也不算冤枉他。可就算如此之贾珍,骂归骂,读者却很难对他产生真正的反感。这一点有点像贾琏,除了私生活乱一些,许多事情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贾珍更甚,论感情,从贾珍倾尽所有为秦可卿办丧礼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心,单从这一角度看,贾珍有着极其珍贵的品质;论孝顺,比如对贾母,贾珍比贾赦贾政更到位;就算是夫妻关系,贾珍也懂得在适当的时机示弱。所以,曹雪芹笔下的贾珍很鲜活,甚至很真诚,如果和他正常接触,甚至能感受到他许多地方的用心和用情。
今天重点说说贾珍的孝顺。贾珍对长辈是极为孝顺的,尤其是对老祖宗贾母,贾珍有时候的做派是很令人感动的。举几个实例:

一、清虚观打醮,以为贾母做好保障为最高目标。

这次打醮,元妃的谕旨是要贾珍领着族里的众爷们儿进贡上香,要做的是一场宗教活动,这个事是要贾珍来主持的。结果读者看到了,打醮由男人主导的宗教活动,变成了由贾母带队众贾府女眷参加的清虚观一日游。贾珍很自觉开心地成了陪着贾母游览的后勤部长。
为了能让贾母尽兴,贾珍全程陪着不说,因为小姐奶奶们都在,张道士不敢擅入,是贾珍拉上本属贾母同龄人也是旧人的他一起奉承老祖宗开心;嫌弃贾蓉没有眼色,呵斥他没有做好为老祖宗的服务工作;交待管家们把好各路口,不让闲人擅入;让尤氏婆媳赶紧过来伺候着。总之,只要贾母在,贾珍很听话、很细心。

二、贾母病了,贾珍比亲儿子还忙。

贾母两宴大观园,因为受了些风寒,也是因为年高劳累身体不舒服。请医疗治跑前跑后的是贾珍和贾琏,读者看不见亲儿子贾赦,只要贾母有个风吹草动,贾珍必在身边伺候着。

三、不放过细节,只为讨老祖宗高兴。

贾府最后一个中秋节,像这样的大节,怎么做贾府都是有成例的,但贾珍非常的上心,除了例行给贾母送西瓜等东西孝敬,他特意招来做月饼点心的厨子,自己试过了确实做得好,才献上给老祖宗,要知道,贾珍是一个大男人,吃穿用度,府里有的是女人打理操心,他为了贾母能吃上可口的月饼如此上心,这一点,贾府的男人们貌似只有贾珍这么做。


四、贾珍一个动作暖化了贾母的心。

最令人感动的是贾府过年贾珍对贾母的态度。《红楼梦》54回贾府元宵夜宴,为戏班子备赏钱应是惯例,因为戏还未开唱,管家们就安排抬了三张炕桌,上塔红毡,上面放到是新出局一般大的铜钱,满满三桌钱,用途就是让贾母、李婶等长辈亲戚赏戏子们用,用意当然是要讨好彩头的意思。按说这也就罢了,54回 一开篇就写道:
却说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贾珍贾琏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老祖宗高兴。唱完了戏,贾珍带着众兄弟子侄进来给贾母等敬酒,原文是这么写的:
贾珍等至贾母榻前,因榻矮,(贾珍贾琏)二人便屈膝跪了。贾珍在先捧杯,贾琏在后捧壶。虽止二人奉酒,那贾环弟兄等,却也是排班按序,一溜随着他二人进来,见他二人跪下,也都一溜跪下。
这种场合并不算正式,况且有亲友和内眷仆从一大群,贾珍也算是中年人,是娶了儿媳妇多年的人,按正常情况,完全都是可以当爷爷的年龄了,给老祖宗敬酒,是跪着捧杯、跪着斟酒、跪着奉酒的。
这绝对出于对贾母的爱敬,否则他做不出如此自然的动作来,你看贾环等兄弟,是看到他和贾琏跪了,才跟着跪下的,在发自内心的情感上,贾珍要虔敬的多。曹公在这里如此描绘贾珍,不光是暖化了贾母的心,在场的众人也会感动吧,反正屏山看到这里,不光内心暖暖,还有鼻酸的感觉,这酸,是对其真情的感动。
贾珍有时很令人恨,有些事的确做得也相当的混蛋,身上有着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可是,他对贾母的孝敬,是真的用心、用情,凡是他守在贾母身边伺候时,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祖孙之情。贾母对她众多的孙子,对宝玉特殊我们不说,对贾环、贾琮这两个亲孙子,贾母几乎没有过问过他们,对贾琏,一说话总是会训斥他脏的臭的往屋里拉,唯有对近四十岁的贾珍,贾母从来都是称呼他“珍哥儿”,我们权且当做这是贾母对贾珍的爱称,为啥这么爱呢?自然是她时时接受到了来自贾珍贴心又用心的孝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