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中国史:④殷代的情况
早在清末的时候,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就有农民从田地中挖掘出带字的甲骨片,这种甲骨文字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从其中就考证出小屯其地就是古籍中所谓的“殷墟”。到了1928年,中国学界始对殷墟做现代化的考古发掘,之后一直持续到1999年。殷墟遗址先后挖掘出宫殿宗庙、王陵和洹北商城三个大部分,出土各种器物数千件,甲骨数万片。根据对殷墟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的考据,很多《史记》、《尚书》和《竹书纪年》的内容都获得了佐证,这使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殷晚期一段的可信度大为提高。所以殷、周之际可算是中国信史的开端。
殷人初起时在夏的东方,《史记·殷本纪》载舜封殷人始祖契于商,可能就在今河南商丘一代,所以联称为殷商。契下十四世传至汤,汤居于豪,是诸侯之长,曾为夏桀征讨昆吾氏。后因夏桀无道,汤就率领诸侯攻灭了夏桀,而建立了殷朝。在汤以前殷人居地曾迁移八次,汤以后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耿,盘庚迁于殷,即是今天的殷墟。殷人屡迁的原因不详,如果是为外敌所迫,那迭次丧亡之后断无力量开建新朝。所以殷人迁移可能是出于经济原因,如农田休耕轮作或游牧,若如此则殷人的生产事业必然是比较进步的。
殷代还没有后世那种立国理论,殷君行事要立名义只有诉诸鬼神。殷墟一地存甲骨数万片,可见当时宫廷中卜筮、祷祝极频繁,大约当时的国事已趋纷繁复杂。后世整理甲骨文,共得字形四、五千个,其中半数已得辨识。甲骨文从侧面反映了殷代的一些社会情况。甲骨文中农业方面的字有“田”、“畴”、“禾”、“穑”、“黍”、“粟”、“莱”、“麦”等,又有“酒”和“鬯”,有“祭鬯至百卣”,可见当时酿酒业已很兴旺。经济作物方面有“圃”、“果”、“树”“栗”等,又有“桑”、“丝”、“帛”等字,可见其时已有织丝业。畜牧方面有“马”、“牛”、“犬”、“豕”、“豚”、“鸡”、“彘”等字,其中表示“猪”的字特多,可见当时猪在畜牧中最为重要。建造方面有:“宫”、“室”、“宅”、“家”、“舟”、“车”等字,可见当时建筑、交通亦有相当进展。
《史记》载夏代历14世17君,前后约400年,殷代历17世31君,前后约500年,西周历11世,约300年。东周起于前770年,已载于文献,如此上推龙山文化时期正在夏初。其时发现了青铜,这种新技术可能急速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转变,使原始的部落联盟转型为早期的封建制国家。历经七、八百年的发展,青铜熔铸的技术到殷后期已经达于完善。通观殷、周下及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其中礼器、兵器的形制大抵相同或相通,又殷、周两代的甲骨文及金文字形并无甚大差异,由此可见殷、周文化的传承是很紧密的。在安阳小屯村的后岗还发掘有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及商文化的遗迹自下而上逐层堆叠。这说明中国文明从至晚新石器时代中期起到殷、周信史阶段是一脉相承,不曾间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