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教育孩子的结局,都藏在这部《甄嬛传》里

如果说,哪一部剧可以禁得住反复观看、仔细推敲且老少都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评分高达9.5分的《甄嬛传》。

虽然已播出10年之久,但热度丝毫未减。

这是一部展现了满清雍正元年,结束了血腥的夺位之争之后,国泰民安、政治清明,但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却有一股暗流蠢蠢欲动的后宫争斗。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一部宫斗剧被反复热播,其中蕴含了很多引人深思又值得学习的育儿道理,来看看这些“育儿坑”,你在抚养孩子的路上,都遇到过吗?

安陵容,一个家室清贫的底层女子。

母亲是苏州的绣娘,父亲是靠着母亲艰难工作捐钱买的九品芝麻官,却在为官后迅速找了“二房”,自此,安陵容和母亲在家中便是最没有地位的人。

父亲的不待见,周围人的奚落和嘲笑,让年幼的安陵容卑微、敏感而多疑,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最后也是死在了自己的性格手里。

没有被爱围绕的孩子,内心会失去对外界的信任感,不懂如何付出爱、如何接纳爱,潜意识里会看轻自己,将别人的关爱狭隘的理解为怜悯,从而无法自信的生活和社交。

乌拉那拉氏宜修,当朝皇后,一个一生被局限于“庶出”身份的女子。

身为庶出,自己和母亲很少受到重视;

身为庶出,宜修害死了自己的亲姐姐;

身为庶出,宜修的孩子生病时无人问津……

在二胎家庭里,父母如何做到“不偏心”才是最重要的。父母的失衡养育,造就了孩子的嫉妒心,那些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往往很容易形成冷漠的性格。

青少年心理专家赵悦玲说:父母长期偏爱家中某个孩子,很容易造成另一个孩子心理失衡。

因此,当父母决定要二胎,或者已经有了二胎的时候,需要密切关注两个孩子的心理发展。

被忽视的感觉如同“自我牺牲”,而将自身所有的抱怨、嫉妒等负面情绪都转化在另一个人身上。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予相同的爱或许很难,但却可以给予同等的关注和重视。

精神上的富养才是孩子一生的底气。

甄嬛,一个家境温良,通宵诗词,一路披荆斩棘的女子。

在甄嬛入宫前,父亲甄远道一席话足以见得,甄氏一家对甄嬛的教育是疼爱、呵护、具有远见的。

“若无完全把握获得皇上恩宠,你可一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大富大贵,能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够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在当时,父母家族对入宫的女子的期待无一不是:恩宠、财富、名誉、地位,而甄嬛的家人则是希望孩子幸福、平安、快乐。

家庭是甄嬛的靠山,也是她独自闯荡的勇气,充满了安全感的甄嬛可以自如生活在危险环绕的深宫之中。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爸爸更容易引发发散性的思维和更有想象力的讨论,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更有帮助。

不仅如此,美国数位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亲是否参与儿童的教养,影响着2-3岁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甚至会影响着12岁儿童的学业成绩。

父亲在育儿路上的参与,会让孩子更容易形成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善于解决困难的性格品质。

皇太后,一个隐藏在后宫政权中的重要人物,为了保住儿子皇位不惜一切代价的女子。

虽为雍正的亲生母亲,然而,她对雍正却远远不如十四阿哥。

哪怕是皇太后临终前,心心念念的都是十四阿哥,而并非是陪在自己眼前的皇上,甚至,指责皇上:

“皇帝,你幽禁皇亲,手足相残,连自己的弟弟都不肯放过,你会落得六亲不认,骨肉分离的地步。”

当面对自己的母亲去世后,皇上才低语道:

“皇额娘快睡觉,睡觉好长大,长大把弓拉响!这样哄孩子的歌,你从未给儿子唱过,你能再唱一遍吗?”

可怜、可悲、可叹!父母的偏爱造成了雍正的孤僻、冷漠、不信任,以至于后来的雍正为了自己的皇位对自己的手足下手。
不公平的对待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时候,在孩子眼中,公平就是“别人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然而,比起什么是公平来说,如何对待公平才重要。

心理学家詹妮弗孔斯特曾说:

“虽然人们无法左右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但肯定可以左右自己对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反应。”

不公平的起点,也可以造就公平的机会。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却不要怨恨,因为怨恨所带来的偏激,会造成更大的失败。

四阿哥弘历,凭一己之力扭转出身,成就一番事业的男人。

在影视剧中,四阿哥弘历是一个生母为卑微宫女,被遗弃在圆明园中无法见到皇上的不受宠的皇子。

经过阴差阳错,甄嬛成为弘历的养母,并言传身教让弘历迅速成长。

从读书、为人、处事,弘历的一系列表现不仅是天资聪颖的结果,也是甄嬛步步为营的结局。她努力的把弘历往未来储君的路上培养。

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无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岳母刺字”,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贤母必良臣,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是最不可缺席的第一任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