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南:关于大写意的“大、写、意”
中国画中有“大写意”一格,其源头可追溯到象形文字,尔后一路从半坡彩陶纹饰以及汉代画像石等走来,通过许多未名画家发自本心真切感受的努力图画,一直到了南宋的梁楷手里,以形写神、直抒胸臆的“写意”中国画已然走向了成熟。
从而“大写意”中国画即以一种重在揭示作者内心修为与情感寄托的独特风格确立画坛。
其风格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性。
齐白石作品
“大”,为形容词。
何谓大?《尚书》有:“有容、德乃大”。容:内容、容量。内容愽识、容量无边是为大!世间何物为最大——宇宙。比宇宙大的是人的心思。所以内心强大为之大,而内心强大不强大又全在于学识与修为。
我们不妨也可借作“有容、画乃大”。大写意中国画不是大在篇幅与粗放的笔墨,不是大在外表所及,而是大在作者的素养与心力!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来认识“大写意”的意义。
齐白石作品
“写”,何为写?写为动词。
书写、写作,也即是行为与动作。
胸臆通过“写”来得到充分的表达。而“写”就必须做到得于心而应于手。因此手对胸臆的完美表达就存在了方法上面的要求。
作文有作文的方法,作画有作画的方法。作文:内心的表述通过组织文字来表达;作画则是心言通过理想的形象思维与画面结构形式来表达。所不同的是作文可以修而改之,而作大写意画则要做到落手无悔,并且在这种落手无悔的行为中做到“忘我”,从而在这种“忘我”的状态中收获到未曾意料到的“意外”效果。而这一切又必须建立在无法修改的原则之上。
古人讲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即说明文亦是画、画亦是文。可见缺少文化积累和品行修为就缺少了画好大写意画的基本保障。
我们不必怀疑“画为文之极”并非虚妄之说。
由此可见,如果把大写意的“写”仅仅理解成“解衣盘礴”式的表面痛快,那就谬之千里了。
吴昌硕作品
“意”为名词。
这里的“意”是“大”和“写”的综合结果。而这个结果的深浅、优劣又全在于对上述内容的理解和积累。
大写意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科目,在其综合性要求上要远多于其他画科。其形式与结果完全建立在生命与自然融合所产生的感悟之中。所以才会有了“人品即画品”的深度要求。
吴昌硕作品
行文至此,我想大凡想做好一件事情,首要的应该是先弄明白道理,这样才会不至于带来行为上的盲目与粗浅。佛家有“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说法。绘画又何尝不是呢?本心的诉求、期盼和愿望是大写意画的真实内涵与根本。如无此为本,大写意则只会浮泛在假大空、粗陋丑的层面之上。
由此看来,中国大写意画的难度并不难在区区的技法层面上,而是难在本心综合的、长期的修炼和顿悟之中。而“个中三昧”则是我们修炼一生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