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二章 冲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就是无极而太极,太极就是“一”,前面三十九章时我们分享过的,说“一”就是气;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气之动为阳,气之静为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天地万物因此开始生化;

“二生三”就是生天、生地、生人,即得清为天,得浊为地,得中和而为人;

“三生万物”是指因天、地、人的生化而成就万物的生生不已。

这是天、地、人、万物皆因气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化生的过程,老子这里告诉我们,这个不断消长变化的阴阳之气的本身是非常充沛、刚健,祂具有能够化生天、地、人以及万物的性,而要让这个性能够正常发挥其作用,关键还在于祂的这种充沛、刚健是否能不被干扰,是否能自然,所以老子紧接着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皆有阴有阳,阴阳的消长变动便形成充沛、刚健的气即“冲气”,“冲气”在造化过程中的清真、自然就为“和”。

由此可知“冲气”是天、地、人、万物所共同具有的性,是道按照自己的模样所赋予的,这个“冲气”能不能“和”是要看“冲气”在造化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其充沛与刚健,能否保持其依然的清真和自然,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有没有外在的干扰。因此,老子这里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没有干扰的,所以是“和”的,有不“和”发生,只可能是在人的身上。那我们怎样才可以避免不“和”的发生呢?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人们都厌恶“孤寡不谷”,而王公却以此自称。

“孤寡不谷”是古代王公自谦、自损的一种称呼,是表示自己的德性不足的意思。不过发展到后来,成了皇上的专用词,也就失去了自谦、自损的意义了。

老子这里是在告诉我们说,若能不堕对待,不有尊卑、荣辱、高下、美丑等好恶分别,守在那个最卑下、低贱的地方,却依然保持内心一气的清真、自然,松弛任运,那本性的造化就能“冲和”,这是因为万物都有一个法则: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就像前面第四十章所说,“反者道之动”,越损就越益,而越益就越损。

比如我们栽培花木,当花木长到一定时期,一定要将多余的枝叶剪除,因为如果留枝过多,就会消耗过多的养分,不利于后期的开花结果,而且枝条过多也不利于花木的光合作用和通风,容易导致病虫害程度更加严重,这就是“损之而益”的道理。

而如果我们反过来,总是担心其营养不够,担心缺水长不好,因而就使劲的施肥、浇水,最后的结果呢?要不被烧死,就是被淹死,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

栽培花木是如此,教育孩子也是这样。被骄纵惯了孩子长大后一定不会成才,而成才的一定是经历了各种磨难。因为人只有在磨难中,才可以对内心一气所带来那种巴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感受采取无比忍耐的态度,而这样的忍耐又有助于人们去觉知内心的感受,去面对那种让人难耐的感受,最终去接纳那样的感受,就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动心忍性”,内心因为种种的不如意而动荡不已,若能在这个时候有足够的忍耐,不被习性所牵引,就能够“曾益其所不能”,即让所欠缺的能力在忍耐中得以增强,欠缺的什么能力?如实观照内心感受的能力,让气归气,不在气上攀附贪嗔好恶知见的能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老子为什么在《道德经》中反反复复讲守弱处下,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在内心动荡时去觉知气的实相,去觉知障碍本性造化的习性,然后卸除障碍,让“冲气以为和”。

或许在老子写《道德经》之前就有前人以此来教导人们吧,所以老子说: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前人是这样教导大家的,现在我也以此来教导大家。

强梁者不得其死

“强梁者”比喻对身中之气有为的人,或助长,或打压,让气无法得以“冲和”。而不“冲和”则不能返本还原,不能返本还原则不能生生不已,不能死而重生,所以叫“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我将以此作为教导大家修行的主轴。这个主轴就是让身中本性的造化“冲气以为和”,而“冲和”的前提是不干扰,不为主,如何才能不干扰,不为主?守弱处下而不堕对待,这就是本章的主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张讲师的讲解请见次条)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 苦与乐常有,平常心对待

    第六十二课 生 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故 ...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阴阳平衡才是道

    为了让各位朋友能更准确地了解到道德经的原貌,我先把笔者的师父道家天仙丹法正宗传人金童子的注解呈现给大家,然后谈谈我的理解. 金童子: 道生万物 尹喜问: 常听说抱元守一,一是不是就是道呢,守一就是守道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二章

    大家好! 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42章,下面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国学,重在义理.儒道两家思想中多含国学义理,学习国学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儒道两家经典,主要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大家好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 反覆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所以能生生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四  成大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听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三章 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上一章老子告诉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四章 知止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之心得.    &quo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六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七章 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之心得. 本章的语义很简单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八章 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之心得.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九章 德善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大家好!今天与大 ...